□ 陳偉歡 謝作拳
嚴復致孫宣信札考釋
□ 陳偉歡 謝作拳
嚴復(1854~1921年),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復,字幾道,福建侯官人。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先入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學成歸國后任福建船政學堂教習,調(diào)任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后升會辦、總辦。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撰《上光緒皇帝萬言書》,極力倡導維新變法;同年,他翻譯的第一部西方資產(chǎn)階級學術名著《天演論》正式出版,宣揚“物競天擇”進步思想,是中國近代生存競爭思想的重要源頭,它的傳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受聘為京師大學堂編譯局總辦;三十一年(1905年)參與創(chuàng)辦復旦公學,并于次年一度任校長;三十二年(1906年)赴任安徽省師范學堂監(jiān)督;1912年任京師大學堂總監(jiān)督(后改北京大學校長,兼文科教務長)。晚年的嚴復堅持君主立憲路線,一些言論為人所非議,尤其是1915年列名于擁護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籌安會,更是聲名失墜,一落千丈。著有《嚴幾道文集》、《瘉壄堂詩集》,譯著包括《天演論》、《原富》、《群己界權論》、《名學》、《群學肆言》、《社會通銓》、《法意》、《名學潛說》等八大名著。
孫宣(1896~1945年),譜名延晸,字公達。瑞安人,孫鏘鳴之孫。7歲而孤,少承伯父孫詒讓《周官》、《墨子》之學。1917年游歷京師,后在北京大學任職。從馬其昶學,為“馬門三杰”之一。后入西北籌邊使徐樹錚幕,并于1919年隨其出使庫倫,對哲布尊丹巴等進行冊封,收復外蒙。1929年應張伯英之邀,出任黑龍江志稿纂修。1930年受聘兼任北京大學講師。1933年初應王蘊章之邀,在上海正風文學院任教。1935年后曾赴甘肅蘭州,在財政廳長朱鏡宙手下任事。著有《朱廬日記》、《朱廬文鈔》、《朱廬筆記》等。
溫州博物館藏有一通嚴復致孫宣的信札,為王栻主編《嚴復集》(中華書局1986年版)、《嚴復全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所未載。信中流露出嚴復對前途的悲觀態(tài)度,以及對孫宣的愛莫能助,是研究晚年嚴復一份不可多得的材料,具有一定價值。信札內(nèi)容如下(圖1):
公達賢兄執(zhí)事:
得教,知鄙人就醫(yī)之頃,辱承文從更番到門,賢兄用意,勤深如此,而衰朽頹墜,欲報無途,至用為歉!
京師薪芻價高,足下在此倘無一枝之借,不知資何度日?則其亟亟求事,良非得已。惟是降呼將伯于我,足下之計乃大失矣,何則?仆自名字為籌安會所用以來,此身實為新舊所共棄,以病羈留此間,乞一吃飯地不得復,何能為賢者謀耶?假當新室、建安之代,而有人焉乞推薦于楊子云①、管幼安②,兄以其人為智否耶?
來教所稱郭、夏二公,歷數(shù)朋儕在京者則惟春榆、瑞卿,然二公皆陳人,無權勢,其不足為賢者道地決也。天地方閉,足下果有旦夕之需,宜求諸當路之親,故非不為,足下關切如愛莫助何。新病初愈,書不成字,死罪死罪!此復,即頌
旅安,惟暫照不盡。
覆頓首,一月十八。
羅耀九主編《嚴復年譜新編》(鷺江出版社2004年)載:“1918年1月,嚴復在北京,生病住院,病后腦力虛羸?!迸c此信所寫相符,可知此信作于1918年1月18日。
圖1 嚴復致孫宣信札 溫州博物館藏
1917年,年僅22歲的孫宣離開家鄉(xiāng)瑞安赴京謀生,然而這一年時局動蕩不安,在北京發(fā)生了段祺瑞驅(qū)逐黎元洪、解散國會,張勛復辟,段祺瑞掌權的北京政府發(fā)布《大總統(tǒng)布告》,宣布對德宣戰(zhàn)等事,時局的混亂,極大影響了孫宣的求職,在對前途極為茫然的情況下孫宣向嚴復求助,想借助嚴復的地位為他舉薦一職。孫宣曾做《呈幾道先生》七律二首:“高名大筆空當代,偉抱肯同管樂儔。絕海觀風橫萬里,奇文《天演》足千秋。龍蛇絹素爭神妙,竹石園林任唱酬。太息九州正多難,東山未可自優(yōu)游?!薄懊CQ嗍泻稳俗R,懷刺漫泯字半存。詞賦固慚非賈誼,風情今幸見陳蕃。傷時思舊滄桑改,對榻高談爐火溫。它日問奇能我許,太玄經(jīng)說敢同論?!保▓D2)第一首中孫宣表達了對嚴復的景仰之情,贊許其偉抱與管仲、樂毅輩相同,也提及時局“正多難”。第二首感嘆自己“茫茫燕市何人識”的處境,對前途感到茫然,末句也點出了自己的才華。旋即嚴復提筆寫于扇面奉和(圖3):“世事傷心鑄六州,天臺賦手孰能儔?霸才牢落憐無主,東作勤渠望有秋。積水小魚何足釣,市門瑰寶固難酬。文淵垂老雄心盡,獨憶平生寫少游?!薄柏懴潞卧鹪?,當年文物幾多存。似聞大陸龍蛇起,行見空城草木蕃。呴陸池魚寧有濕,驚枝寒雀本無溫。枕流潄石君家事,思與參軍仔細論?!甭淇顬椤胺詈凸_世兄原韻即正,復?!薄秶缽图分蓄}為《次韻答孫生》的詩作與此手跡內(nèi)容有四處不同:“六州”作“九州”,“何足釣”作“何足弔”,“寫少游”作“馬少游”,“當年文物”作“當年人物”。據(jù)此可知“答孫生”即“答孫宣”。和詩中嚴復敏感地察覺到時局的險惡,對國家前途何去何從感到不知所措,也對自己的前途持著悲觀態(tài)度。且加以身體為喘咳所累,時好時壞。在其日記中,嚴復用大量的篇幅記錄了自己每天的病情和施治情形,包括用藥的次數(shù)和劑量、咳喘輕重、睡眠好壞、體溫、泄瀉等。1917年底至1918年初,嚴復生病住院,在其住院治療期間,孫宣屢次登門探望。此信正是嚴復給孫宣的復信。
信中嚴復得到孫宣來信后,得知其在就醫(yī)期間更番上門,頗為感動,然自己“欲報無途”的情況下,只能對孫宣說抱歉了。然后談起京師薪水少而物價高,如果沒有一個工作,不知孫宣是如何度日的。那么急迫的求職,也是無可奈何的,然而向我尋求幫助,那你的計劃將會落空了,為什么呢?嚴復指出了目前自己所處的現(xiàn)狀,“仆自名字為籌安會所用以來,此身實為新舊所共棄,以病羈留此間,乞一吃飯地不得復”,自己求一吃飯的地方都得不到答復,怎么能幫你謀求呢?
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后一心想當皇帝,擁戴袁世凱者以嚴復雄文高名,為世所重,想利用他的言論、名望以造聲勢,曾遣楊度為說邀嚴復參加籌安會,遭嚴復拒絕。楊度又寫信給嚴復說:“籌安會事,實告公,蓋承極峰(袁世凱)旨,極峰諭非得公為發(fā)起人不可,固辭恐不便,事機稍縱即逝,發(fā)起啟事,明日必見報,公達人,何可深拒?已代公署名,不及待覆示矣。”③嚴復得信后大為不快。次日報載籌安會啟事,宣布楊度為理事長,孫毓筠為副理事長,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為理事,此六人被稱為“籌安會六君子”。從此嚴復稱疾謝事,杜門不出,始終未出席籌安會的會議。袁世凱稱帝期間,曾要求嚴復寫“勸進書”,遭到嚴復的拒絕。然而嚴復的名譽已受到極大的傷害,名聲一落千丈。嚴復本人對籌安會則是“盜名不妨聽之任之,只是始終不參與其中的活動罷了”和“吾心可告天地,縱被莽大夫之名,庸何傷”④的態(tài)度。嚴復曾致函時任副總統(tǒng)的馮國璋,也表明此態(tài)度,信云:“當籌安會發(fā)起之時,楊孫二子,實操動機。其列用賤名,原不待鄙人之諾,夕來相商,晨已發(fā)布。我公試思,當此之時,豈復有鄙人反抗之址耶?近者國會要求懲辦禍首,尚幸芝老知其真實,得及寬政,不然,復縱百口,豈能自辯?”⑤
信中嚴復以王莽時期的揚雄和漢獻帝建安時期的管寧為例,來說明自己當下的情況,表示向自己這樣的人請求舉薦是不理智的。之后,嚴復又在信中提到“郭、夏二公”,“春榆、瑞卿”這二位好友,目前也是“陳人,無權勢”,已脫離權力中心,也是無法為你舉薦的。郭春榆指郭曾炘(1855~1928年),原名曾炬,字春榆,號匏庵,晚號福廬山人。福建侯官人,郭柏蔭之孫。光緒六年(1880年)進士,歷任太常少卿、光祿寺卿、禮部右侍郎兼戶部左、右侍郎。宣統(tǒng)元年充實錄館副總裁,修《德宗本紀》。學通中西,常與嚴復論中外學術,稱為摯友。著有《匏庵詩存》、《樓居茶記》。嚴復《瘉壄堂詩集》中有《和郭春榆宗伯韻》七律二首。夏瑞卿疑指夏穗卿(1863~1924年),名曾佑,字遂卿,一作穗卿,號別士、碎佛。浙江杭縣(今杭州)人。近代詩人、歷史學家、學者。光緒十六年(1890年)進士,歷任禮部主事、泗州知州、兩江總督文案等職。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與嚴復等在天津創(chuàng)辦《國聞報》,宣傳新學,鼓吹變法。后致力于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民國時,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后調(diào)任京師圖書館館長。著《中國古代史》等。嚴復《瘉壄堂詩集》補遺中有《和夏穗卿二首》五古,《嚴復全集》中收錄了嚴復與夏曾佑信札四通。
最后,他建議孫宣,若要在京謀一職務,只得“求諸當路之親”。此后,孫宣得到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助,在北京大學校長室任職,也證實了嚴復的說法。
晚年的嚴復體弱多病,聲名日下,此通信札表面看來是在拒絕對孫宣的幫助,其實更多地表明了自己的無奈與抑郁,內(nèi)心的落寞與不甘溢于言表,令人唏噓!
注釋:
①楊子云即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西漢成都人。西漢后期著名學者,哲學家、文學家、語言學家。字子云。王莽稱帝后,揚雄校書于天祿閣。后受他人牽累,即將被捕,于是墜閣自殺,未死。后召為大夫。
圖2 孫宣 呈幾道先生七律二首 溫州博物館藏
圖3 嚴復 次韻答孫生扇面 溫州博物館藏
②管幼安(158~241年),名寧,北海朱虛人。東漢大儒。東漢末天下大亂時,與邴原等人至遼東避亂。在當?shù)刂徽劷?jīng)典而不問世事,并引來大量同是逃避戰(zhàn)亂的人,管寧就開始做講解《詩經(jīng)》、《書經(jīng)》,談祭禮、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等教化工作。直到魏文帝黃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此后魏曹幾代帝王數(shù)次征召,均未應命。
③鄭逸梅《前經(jīng)塵舊夢·掌故編》第64章《嚴復與帝制》。北方文藝出版社2009年。
④嚴復《與熊純?nèi)鐣?,王栻《嚴復集》第三冊,中華書局1986年。
⑤嚴復《與馮國璋書》,王栻《嚴復集》第三冊,中華書局1986年。
(責任編輯:牧風)
Yanfu zhi sunxuan xinzha kaoshi
Chen weihuan Xie zuo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