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交通大學 人文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0)
健身類APP對大學生生活方式的影響
張帆,朱潔
(西南交通大學 人文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0)
采用問卷調查法對四川省大學生健身類APP 的普及程度、使用現(xiàn)狀、對自身生活方式的影響進行調查研究,以此窺探健身類APP 對大學生在體育健身與養(yǎng)成良好生活方式方面的促進作用,推動我國健身類APP 發(fā)展的同時推進全民科學健身的步伐。
體育健身;移動應用;大學生;生活方式
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tǒng)計,截至2015 年12 月,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6.20億。在美國,大約有20%的智能手機用戶利用至少一個運動健身類APP 來支持他們的運動和健康目標,其中多達38%APP 用戶下載了有關運動類和身體活動的APP。在中國,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全民科學健身理念的普及,人們普遍開始關注自身的體質健康問題,全民休閑運動的熱情逐漸高漲,健身類APP 的研究在2012 年之后也得到迅猛發(fā)展。健身類APP 類型豐富、功能齊全、便利便攜、成本低廉,已成為多數(shù)當代大學生、白領等手機里必不可少的應用。以“休閑體育”“運動健身”與“新媒體”等關鍵詞在中國知網學術期刊網絡總庫中搜索到20 余篇相關文獻?,F(xiàn)有研究對健身類APP 的發(fā)展現(xiàn)狀、功能統(tǒng)計、現(xiàn)存問題及對策等做了詳細梳理,也通過對照實驗的方法從心理、生理機制層面比較了使用健身類APP 前后對體育鍛煉行為的態(tài)度及影響。而健身類APP 的目標受眾中,大學生是一個龐大的用戶群,目前僅有《“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健身類APP 使用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一文對浙江省大學生做了相關調研,發(fā)現(xiàn)健身類APP 在大學生中的普及程度比較低,并給出了APP 開發(fā)方面的建議。經過前期對已有文獻的整理研究,發(fā)現(xiàn)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健身類APP發(fā)展、使用現(xiàn)狀以及其對體育鍛煉行為的促進和影響方面,至于健身類APP 對大學生有何具體影響目前并沒有相關研究及理論,也缺乏地處西部的四川省大學生健身類APP應用現(xiàn)狀的數(shù)據資料。那么,健身類APP 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程度和應用現(xiàn)狀如何?他們的接觸途徑和使用動機是什么?健身類APP 又對他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本研究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試圖探究這些問題的答案,并為高校如何利用新媒體手段改革完善體育教學工作提供可行性操作建議。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為保證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從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和成都理工大學三所高校中抽取了420名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這三所高校分別為我國“985工程”“211工程”和省屬重點高校,有著不同的專業(yè)強項和生源構成;男女比例相對均衡,且涵蓋了理工、文史、藝術類專業(yè),在眾多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研究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以上述在讀大學生為樣本,涵蓋了本科與本科以上學歷類別,并按照男女比例一比一進行發(fā)放,共計420份,回收416份,有效問卷416份?;厥章?9.0%,有效率99.0%。有效問卷中男生占49.5% ,女生占50.5%;本科和本科以上學歷類別分別占50.49%和49.51%。
利用SPSS19統(tǒng)計軟件對得到的數(shù)據進行錄入,通過該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及進一步統(tǒng)計分析,結論如下:
2.1健身類APP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應用現(xiàn)狀與使用態(tài)度
2.1.1健身類APP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普及程度
TalkingData 2016移動互聯(lián)網數(shù)據報告中顯示,在IOS與Android兩個平臺上運動健康應用國內活躍設備規(guī)模已達1.8億臺,以KEEP為代表的健身類APP根據Talking Data 2015年12月對比2015年1月的數(shù)據來看,其用戶成長倍數(shù)為171.1。可以看出,健身類APP已有了廣泛的使用人群。作為18~25歲風華正茂的大學生群體,正處于擅于接受和體驗新鮮事物、發(fā)展興趣的年齡,是健身類APP的一個較為龐大的目標受眾群體。TalkingData 2016大學生人群移動生活洞察報告指出,大學生人群的關聯(lián)應用類型指數(shù)(TGI)中,教育閱讀和運動健身類應用最高,說明與移動互聯(lián)網整體相比,大學生更偏好使用教育閱讀和運動健身類應用。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66.3%的在讀大學生下載了健身類APP,其中男生占45.3%,女生占54.7%。這表明,半數(shù)以上的大學生下載了健身類APP,與移動互聯(lián)網數(shù)據趨勢以及健身類APP的發(fā)展情況相符合,也反映了當代大學生有一定的健身意識和健身需求。
2.1.2大學生健身類APP的下載行為
在下載過健身類APP的大學生中,極大多數(shù)(89.5%)下載了1~3個健身類APP,最常使用的健身類APP前三名分別是KEEP(39.9%)、NIKE+(13.7%)和咕咚(13.5%)。
在使用時間上,超過半數(shù)(58.3%)的大學生,接觸并使用健身類APP的時間不長,只有不到一年;25%的大學生使用1~2年;使用超過兩年的大學生占16.7%。而在使用頻率方面,半數(shù)大學生(50.2%)只是偶爾使用健身類APP,經常使用的大學生占30.5%,只有8%的大學生每天都會使用。
在接觸途徑方面,大學生主要通過他人的推薦(33.3%)接觸到健身類APP,其次是自己搜索(22.8%)和參考應用商店排行榜(20.3%)??诒畟鞑ナ鞘袌鲋凶顝姶蟮目刂屏χ?,家庭與朋友的影響、消費者直接的使用經驗、大眾媒介和企業(yè)的市場營銷活動共同構成影響消費者態(tài)度的四大因素。在促使消費者態(tài)度由否定、中立到肯定的轉變過程中,口碑傳播所引起的作用則是廣告的9倍。健身類APP相較于其他類型的APP,更需要用戶的體驗與參與,對于喜愛新鮮事物、樂于嘗試的大學生來說,相互之間除了進行APP的推薦和分享,看到同學、朋友的使用過程,也是一種對健身類APP的間接體驗,而出于這種體驗產生的興趣確實更能觸發(fā)其下載的動機。另外,17.4%的大學生選擇社交平臺的傳播作為接觸途徑,這個社交平臺傳播的方式主要是由健身類APP在社交媒體的官方賬號(如新浪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等)發(fā)起的,通過一些社交媒體的營銷提高自身知名度與影響力,促使社交媒體用戶關注并下載APP。還有一種傳播方式是由健身類APP用戶在進行運動后將數(shù)據和記錄分享。數(shù)據顯示,只有29.7%的大學生表示會將其上傳到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但這依然能構成一種有效的人際傳播。
2.1.3大學生健身類APP的常用類型
經過對現(xiàn)有健身類APP的分析和對相關文獻的歸納整理,本文將健身類APP大致分為四種類型:基于GPS的記錄或計數(shù)(步)、視頻指導及目標訓練計劃、卡路里計算及身體數(shù)據記錄、運動與健康知識。根據這個分類做的下載類型調研中,發(fā)現(xiàn)大學生更傾向于下載基于GPS的記錄或計數(shù)(步)類APP(38.7%)。除了日?;顒拥牟叫杏嫈?shù),跑步作為一個不限時間地點、無需器械、低成本高效率的運動,一直以來都是休閑運動的首選。而這類軟件實現(xiàn)了追蹤記錄和實時監(jiān)測的功能,讓跑步變得更專業(yè)和科學,且操作簡單,確實是同人們日?;顒?、休閑運動配合得最好的移動應用。另外,視頻指導及目標訓練計劃和卡路里計算及身體數(shù)據記錄兩種類型也較受大學生青睞,且差異不大(29.8%和29.1%)。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為了提升個人形象氣質和精神風貌,對于瘦身、塑形、力量增肌的需求強度較大,所以他們可以在目標訓練模式的APP提供的各種個性化課程中得到滿足,且相比較于花一筆不菲的錢去健身房而言,使用此類APP更加經濟便利。
2.1.4大學生健身類APP的使用目的
根據使用和滿足理論,受眾使用媒介的目的是很不相同的,而且在很大的程度上掌握控制權,受眾的接觸媒介是基于個人需求進行的。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于健身類APP的使用目的以增強身體素質、提高運動技能為主(33.7%),另外,指導和督促運動鍛煉(32%)和減脂塑形(29.8%)也占了較大比重,這三個方面構成了大多數(shù)大學生使用健身類APP的動機。增加體育與健康知識(16.1%)、休閑娛樂(13%)、結交朋友(2.9%)也占有一定比重。
基于健身類APP的社交功能,23.2%的大學生會分享私人照片或運動心得,32.6%的大學生會同健身類APP中其他用戶進行交流互動。對數(shù)據進行交叉比較分析,使用健身類APP超過3年的大學生中,55%會與其他用戶交流互動,按照使用時間由長到短,會與其他用戶交流互動的比例分別為43%、35%、28%。越是使用健身類APP時間長的大學生,與APP里其他用戶交流的比重越高(表1)。
表1 大學生健身類APP 使用時間和社交功能使用交叉表
2.1.5 大學生健身類APP 的使用態(tài)度
81.5%的大學生使用健身類APP 更關注自己的身體數(shù)據和健康狀況。這表明使用健身類APP 進行配合,相較于單純運動來說更能喚起人們對于科學健身的意識。65.6%的大學生在使用時為自己制定了相應的運動計劃和目標,且半數(shù)都會基本遵守既定計劃(46.4%)或偶爾遵守(40.2%)。在實現(xiàn)階段性健身目標后,多數(shù)大學生會選擇繼續(xù)使用健身類APP,只是會變更運動強度與頻率。
通過使用健身類APP,有37.7%的大學生認為他們收獲了好的體形體態(tài)與精神面貌;其次,31.7%的大學生認為使用健身類APP 豐富了閑暇時間,令他們的休閑方式更加多樣化;另外,了解許多體育健康知識(28.8%)、形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與合理的作息時間(24.5%)也是重要的一方面;最后,23.6%的大學生通過健身類APP 愛上運動或使運動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2.2 健身類APP 對大學生群體生活方式的影響
生活方式是一個內容相當廣泛的概念,它包括人們的衣、食、住、行、勞動工作、休息娛樂、社會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以及與這些方式相關的方面。一般指人們的物質資料消費方式、精神生活方式以及閑暇生活方式等內容。它通常反映個人的情趣、愛好和價值取向、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這里討論的生活方式主要是通過健身類APP 可以引導受眾在增強個人體質、均衡膳食、合理作息、提高生活質量等方面,對大學生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根據健身類APP 的功能設定,這里將生活方式具體分為三個方面:飲食習慣、休閑方式和消費結構。
健身類APP 作為一個移動應用,并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對大多數(shù)人的影響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但對于少部分人的影響以及其在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微小的影響又無法忽視。所以若要討論相關性,最終數(shù)據結果只能是弱相關甚至不相關,于是本研究在設計問卷時設置了相關對比性問題,經過數(shù)據分析試圖將這個影響量化來證明假設。
2.2.1 健身類APP 對大學生飲食習慣的影響
飲食習慣是指人們對食品和飲品的偏好,而脫離父母又忙于學業(yè)的大學生人群在飲食上容易形成不良習慣,比如在飲食上不科學、不規(guī)律、不合理。使用健身類APP 的大學生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追求,許多健身類APP 也會設置飲食方面的版塊或做出建議,那么通過使用健身類APP,大學生的飲食習慣是否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呢?
根據調查,58.7%的大學生認為在使用健身類APP 后自己的飲食習慣與之前有所改變,主要體現(xiàn)在更注重均衡膳食、營養(yǎng)搭配(26%),排斥垃圾食品與油膩葷腥食品(18%),為自己安排合理規(guī)律的用餐時間(16.1%),少食多餐(13.9%)及其他(3.8%)。77.9%的大學生會部分參考健身類APP 中提供的飲食建議來決定自己的三餐內容,而在這些大學生里面有69.9%會有目的地嘗試以往并不會食用的食品。只有10.87%的大學生在使用健身類APP后完全不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
綜上,可以認為通過使用健身類APP 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學生的飲食習慣。
2.2.2 健身類APP 對大學生休閑方式的影響
休閑是指在非勞動及非工作時間內以各種“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調節(jié)與放松,達到生命保健、體能恢復、身心愉悅的目的的一種業(yè)余生活。科學文明的休閑方式,可以有效地促進能量的儲蓄和釋放,它包括對智能、體能的調節(jié)和生理、心理機能的鍛煉,休閑是一種心靈的體驗。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通過健身類APP 的使用,大學生以運動健身作為休閑方式所占比重的變化。
在調查中,設置了大學生使用健身類APP 前后對比的五度量表,針對單次運動時間、每月鍛煉次數(shù)和選擇運動作為休閑方式的頻率三項要素進行統(tǒng)計。
調查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大學生通過使用健身類APP 至少有一項要素發(fā)生了變化。通過對大學生所選擇的頻率中極值的觀察,在使用健身類APP 前對于單次運動鍛煉時間的選擇上,頻率最高的為“<30”分鐘,表明在使用健身類APP 前32.2%的大學生單次鍛煉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在每月運動次數(shù)和將運動作為休閑方式方面,“<4”次和“很少會”被大學生選擇的頻率最高(表2~4)。
表2 使用APP 前單次運動鍛煉的時間
表3 使用APP 前每月進行運動鍛煉的次數(shù)
表4 使用APP 前閑暇時選擇運動作為休閑方式的頻率
而在使用健身類APP 后,單次運動時間、每月鍛煉次數(shù)和將運動作為休閑方式這三項要素中,被選擇頻率最高的極值分別對應的是單次運動時間“30~60”分鐘,每月運動次數(shù)“4~12”次,閑暇時“有時會”選擇運動作為休閑方式(表5~7)。
表5 使用APP 后單次運動鍛煉的時間
表6 使用APP后每月進行運動鍛煉的次數(shù)
表7 使用APP后閑暇時選擇運動作為休閑方式
根據使用前后的這種頻率變化,可以看出部分大學生通過使用健身類APP影響了自己的運動頻次及休閑方式,但影響的范圍和程度均不大。
2.2.3 健身類APP 對大學生消費結構的影響
消費結構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人們(包括各種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和社會集團)在消費過程中所消費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消費資料(包括勞務)的比例關系。有實物和價值兩種表現(xiàn)形式。實物形式指人們在消費中,消費了一些什么樣的消費資料以及它們各自的數(shù)量。價值形式指以貨幣表示的人們在消費過程中消費的各種不同類型的消費資料的比例關系。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具體表現(xiàn)為各項生活支出。
在使用健身類APP 的同時,81.9%的大學生沒有線下運動課程(如健身房私教及舞蹈、瑜伽課程等)開銷,但43.8%的大學生購買了健身類APP 中所需要的運動裝備或健康設備。調查顯示,日常飲食消費(31.7%)運動相關必需品消費(29.6%)以及休閑活動消費(19.5%)是大學生認為通過使用健身類APP 發(fā)生了明顯變化的消費的前三名,其次是交通出行消費(13.7%)和養(yǎng)生保健消費(13.7%)。
由此可以發(fā)現(xiàn),通過使用健身類APP,部分大學生消費結構有所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日常飲食消費和運動相關支出,但具體是變多還是變少因人而異。
經過對四川省大學生健身類APP的使用現(xiàn)狀分析來看,大學生健身類APP的普及程度不算太高,多數(shù)大學生使用尚不超過一年,下載行為多憑借人際傳播。目前大學生最常用的健身類APP是KEEP,基于GPS的記錄或計數(shù)(步)的功能應用程度最高,增強身體素質和指導督促運動鍛煉是大學生主要的使用目的。
使用健身類APP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從主觀上講,部分大學生通過健身類APP收獲了好的體形體態(tài)與精神面貌,豐富了閑暇時間,了解到許多體育健康知識,形成了良好的飲食習慣與合理的作息時間,愛上運動或使運動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經過數(shù)據分析,健身類APP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學生的飲食習慣,使他們更注重均衡膳食、營養(yǎng)搭配,排斥垃圾食品與油膩葷腥食品,能夠為自己安排合理規(guī)律的用餐時間。另外,通過使用健身類APP,部分大學生進行運動健身的頻率和單次運動的時長有一定提高,休閑活動中運動健身的比重得到提高。在消費結構方面,除了運動相關支出較使用健身類APP前有所提高以外,日常飲食消費、休閑活動消費、交通出行消費和養(yǎng)生保健消費均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通過本研究,我國健身類APP開發(fā)與運營商在不斷完善硬件功能的同時,考慮到自身對受眾的影響層面,應當用最嚴謹?shù)膽B(tài)度為受眾提供更專業(yè)更科學的服務;作為高校,應該將體育教育放在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位置,若只滿足于課堂上短短幾個課時的技能訓練,是無法改善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鍛煉習慣。除了對現(xiàn)有健身類APP的靈活運用,也可以自行設計一套適合本校體育教學工作的健身類APP供同學們下載使用,同時可以將體育課堂考勤、課外運動計時、體育理論考試等融入APP進行一體化,科學化、智能化的同時為師生提供便利。在今后一個時期深化體育改革、發(fā)展群眾體育、倡導全民健身新時尚、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工作中,也應充分考慮到健身類APP在促進體育鍛煉中發(fā)揮的正面引導作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體育健身需求。最后,本研究在分析有關健身類APP對大學生生活方式的影響時,沒有深入探討和證明影響產生的具體因素,這些具體因素是構成影響的關鍵,也是健身類APP和全民健身戰(zhàn)略發(fā)展的突破口,需要改變思路、設計更精確的量化標準,在接下來的研究中逐一解決。
[1]吳若熙,王慶軍.體育健身類APP 的發(fā)展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5(4).
[2]劉傳海,王清梅,錢俊偉.運動類APP 對體育鍛煉行為促成和體育習慣養(yǎng)成的影響[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5(3).
[3]莫月紅.“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生健身類APP 使用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6(3).
EffectsoffitnessAPPonthelifestyleofcollegestudents
ZHANG Fan, ZHU Jie
(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Chengdu611730,China)
Based on the new media circumstance, combined with the great mass fervor of leisure sports under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and the mobile Internet, the birth of sports fitness APP has brought certain impact to the lif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paper,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impact of fitness APP on the lifestyl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to explore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fitness APP on the physical fitness and well-being of undergraduates' lifestyl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itness APP in China while promoting the pace of scientific fitness.
sports fitness; mobile applications; college students; life style
2017-03-05
四川休閑體育產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一般項目(項目編號XXTYCY2015B12)。
張帆(1994- ),女,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體研究。
G80-051
:A
:1009-9840(2017)04-00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