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富
摘 要:社會現(xiàn)實是法律發(fā)展的主要因素,而民法體系就是為了解決人們生活中的糾紛問題而存在的。民法中有一項重要的制度就是家庭財產共有制度,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立法狀況來看,對調整婚姻關系以及家庭關系等都受到了法律的嚴格控制,但是在家庭財產方面的關注就比較少了。而在我國現(xiàn)有的立法編排中對家庭財產和分割遺產以及共同財產的歸屬問題的解釋是比較牽強的。但目前我國還存在著許多關于家庭財產共有制度的問題,所以對于該制度的研究和思考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觀點上人們常常對于家庭財產共有與夫妻共有財產產生了誤解,雖然這兩者都是屬于共同共有的形式,但在權利和財產分配上都有很大的區(qū)別。當前在學術界并沒有在民法體系中明確家庭財產共有制度的定位,這就造成了很多法律法規(guī)中混亂。本文針對家庭財產共有制度的民法體系性展開了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觀點。
關鍵詞:家庭財產共有制度;民法體系;研究
在法學上通常將共有制度分為共有和共同共有這兩種類型,但在目前的立法中并沒有對這兩者的制度有明確的規(guī)定。由于相關理論指導不明確,法官在面對這類案件時常常會覺得麻煩,甚至有時會出現(xiàn)錯判的情況,這對和諧社會的發(fā)展是夢月極為不利的。因此,對于家庭財產共有制度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對于調整家庭財產共有制度的民事基本法中有很多都有涉及到,但卻沒有明確規(guī)定哪些是屬于家庭共有財產,或者是家庭財產如何形成,又如何利用管理等方面都沒有明確的定位,這樣所造成了后果也是可想而知了。因此,從民法體系性的視角下對家庭共有財產制度的思考是有必要的,要對家庭共有財產的取得、利用以及分配等方面的理論概念進行區(qū)分。
1家庭財產共有制度的內容
1.1家庭共有財產的取得
所謂的家庭共有財產就是指家庭內的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在共同生活關系的長期內,對于共同所得以及各自所得的財產,共同約定人共同所有的一種共有權利和義務關系。根據(jù)立法規(guī)定可以得出家庭共有財產的性質是屬于共同所有的,但是家庭共有財產的取得并不是法定的,因為家庭成員將共同所得和各自所得的財產這兩者是不矛盾的。所以在這樣的財產關系中一定要有相應的契約規(guī)則,這樣才能體現(xiàn)家庭共有財產制度的效果。在很多以家庭承包責任制為生產形式的家庭中,共同所得的財產就是家庭財產,是可以共同進行使用的。但由于社會的發(fā)展的進程不斷加快,這種模式下了共有財產也有了變化,往往會由于家庭成員也其他家庭成員之間存在的合伙關系而產生矛盾。所以應該要在民法的法規(guī)中準確規(guī)定家庭財產與家庭個人財產之間的界限。
1.2家庭成員取得自愿化為家庭共有財產
將家庭成員取得作為家庭共有財產在立法理論上是可以的,但是在實踐過程中當家庭成員中自愿將財產交付于家庭的行為能不能成立相應的法律法律,這還是需要探究的問題。與此同時,在家庭中個人自愿將取得的財產作為家庭共有財產的過程中,也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體現(xiàn)上家庭成員的現(xiàn)有財產中,在不動產的歸屬方面中也有影響。而要解決此類問題首先是要認定家庭財產共有制度是屬于哪個法律范圍內,或者說是哪個獨立存在的法律制度,這些都是家庭財產制度在民法體系中需要明確的問題。
1.3家庭成員共同繼承所得財產
法學界對于是否要將家庭成員共同繼承的所得財產歸為家庭共有財產中還存在著爭議。而這種爭議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就是對家庭共有財產中遺產繼承的分配問題有不同有看法的,但按照我國《繼承法》中的內容來分析這個問題時,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不符合現(xiàn)實觀念的。所以就這個問題來看,將家庭成員共同繼承所得財產歸為家庭共有財產是正確的,但對于沒有實行家庭共同財產制度的家庭而言,針對這個問題而言,除非是所有的繼承人都同意將成員共同繼承財產作為家庭共有財產,否則是行不通的。這種認定方法也是與中國傳統(tǒng)家庭觀念比較協(xié)調的一種法律規(guī)定。
2基于民法下家庭共有財產制度
2.1家庭共有財產制度的法律效力
雖然民事法律的主要任務是確認和保障民事權利,這也就是指民法是以權利作為主體的,所以家庭共有財產制度的法律效力應該要注重于權利的歸屬問題。家庭共有財產的權利就是指對家庭共有財產的平等享有權,不得由共有人主張共有財產的劃分。有學者認為在共有財產的劃分時應該要考慮家庭內各成員所作出貢獻的大小,但也人認為就家庭財產的性質來說,應該要實行共同平等分配。當然,法律的規(guī)定還是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只有與法律所處的社會共存的法律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F(xiàn)階段社會比較重視個體的價值,如果按照家庭共有財產制度中所有權來進行平等對待,這對個人勞動的積極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不能只是簡單地將家庭共有財產認定為均等共有。很多家庭生產中個人投入的勞動精力和得到了成果的多少對于財產分配的影響,學理上是將這個作為一種潛在應有部分,但這對于促進個體積極生產是無益的。因此,應該要結合家庭共有的特性來規(guī)定特殊的家庭共有財產不均等分配。
2.2對于分家分產的問題的處理措施
我國《婚姻法》中明確規(guī)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要求分割共有財產是不行的。但在家庭共有財產制度中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在夫妻共有財產是否也能適用,這種不明確的問題就會導致共有權人在家庭關系還未解除的時候就要求分割家庭共有財產。而根據(jù)民法中“意思自治”的原則,家庭共有財產制度的成立與解除應該要按照當事人共同約定下進行。雖然這種共有制度在立法上也得到了認可,但主要規(guī)范的內容還是需要依賴特別法來進行調整。家庭共有財產制度是與夫妻共有財產制度不一樣的,應該要明確家庭共有財產制度在民法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并作出相應的立法處理。
3結束語
家庭財產共有財產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狀,應該要高度重視其發(fā)展過程。要將家庭共有財產制度與夫妻共有以及合伙共有制度進行區(qū)分,并且要與特權、婚姻以及勞動等法律制度作出明確地認定?;诿穹w系下對家庭共有財產制度進行規(guī)范,從而促進社會生產,進一步發(fā)揮出法律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池騁.法律困境與路徑選擇:家庭共有財產制度再探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54-60+121.
[2]池騁.家庭財產共有制度的民法體系性思考[J].福建法學,2016,(01):35-41.
[3]朱代紅.對共同共有的反思[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