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娟
摘 要:感恩教育是一種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愛的教育,對于我們建立親密的人際關系,享受幸福的人生有著重大的作用。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是社會群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生活在社會關愛的陽光下,更應該讓他們懂得知恩、感恩,做到珍惜生命,刻苦讀書。
關鍵詞:特殊學校;感恩教育;實踐
特殊學校因其所面對的學生具有特殊性,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會遇到不同于一般學校的問題。感恩是從古至今都受到重視的問題,從《三字經》的“香九齡,能溫席”到“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可以看出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教育在特殊學校遇到的問題在于殘疾學生較缺乏感恩之心。所以,在特殊學校中開展感恩教育便顯得尤其重要。
一、引導學生知恩
“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中華民族自古有知恩圖報、樂于助人的傳統美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家對特殊教育越來越重視,同時社會資助力度不斷加大。但由于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他們個性比較強,接受的專業(yè)教育很少,缺乏愛心,不懂得感恩。
1.父母之恩
聽力障礙學生的父母付出的是養(yǎng)育正常孩子的千萬倍。為了給孩子治病和配置更好的助聽器,為了能讓孩子接受正規(guī)訓練,為了給孩子提供較為舒適的生活、學習、訓練環(huán)境,他們傾盡全力,無怨無悔?!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詩說出了父母之愛的偉大。父母不僅給了我們生命,更是無怨無悔地為我們付出。
2.社會之恩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特長,彰顯學生的個性特點,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對社會有意義的人才,教育學生要學會關愛社會、回報社會。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是社會群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讓他們懂得知恩、感恩是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3.生命之恩
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愛生命就是愛自己、愛親人、愛朋友,唯有以感恩的心去面對生命,才會更好地擁有生命。珍惜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為社會貢獻力量,對父母、對祖國、對社會都是一種感恩的表現。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掘以人為本、重視生命的文本,凸現生命的意義,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
二、特殊學校是感恩教育的關鍵
在家庭中,由于孩子從小到大得到父母的偏愛,如果父母突然轉變態(tài)度,就會造成不好的教育效果,在社會中,如果學生不能以健康向上的態(tài)度對待別人的眼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由此看來,對于特殊學生的感恩教育,特殊學校是關鍵所在。學校是連接特殊學生的家庭教育和社會生活的紐帶,在特殊學校的教育過程中,必須重視以下幾點。
1.引導學生重新認識自己
教師要從根本上解決特殊學生缺少感恩心這一問題,從學生本人入手,在平常生活中讓學生感受到一切事情都不是冷漠的。同學、朋友、教師等身邊的人對他的關愛、幫助也不是必須的,這些關系都是雙向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重新認識自己,并且認識到自己在這些關系中的位置,知道如何去維持這些關系,從而使學生產生維持關系的意識,打破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
2.帶領學生走出自我世界
由于學生一直生活在一種被寵溺、被偏愛的環(huán)境中,學生很容易忽略身邊的人,只知道“別人應該為我做些什么”,而不會考慮“別人需要我去做些什么”。特殊學校在對學生的感恩教育中,應該引導學生走出自我世界,擁抱外面的世界;讓學生的思維從“我”轉變到“別人”,引導學生回憶父母或者朋友對自己的幫助,在司空見慣的生活、學習中讓學生發(fā)現平淡的愛,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心理。
3.感恩教育應落實到行動上
教育要見到成效,必須落實到行動上。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他們主動實踐。小到在吃飯前引導大家一起誦讀“感恩詞”,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教師;大到“成才報國”,為建設祖國而奉獻自己的力量。教師要在點滴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才能使感恩教育不僅是道德行為教育,而且與學生的理想、前途、人生觀、世界觀緊密結合起來。
“感恩并非人的天性,需要感恩教育的點撥?!备卸魇切枰龑У?,對于在特殊環(huán)境下成長的特殊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兒童教育專家郭建國教授曾說:“感恩之心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孩子永遠不會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幫助他的人,更不會主動地幫助別人?!苯逃绕渲匾?,這不僅是為了讓每個學生心懷感恩之心,更是為了幫助學生融入社會,共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綜上所述,針對特殊學生存在的感恩心缺乏問題,本文分析了相關原因,并且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白屆恳粋€學生充滿感恩心”,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應該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王春艷.淺談學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6(15):71.
[2]木支子.淺談學校感恩教育的正確引導[J].成功:教育,2011(1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