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貫穿學生學習階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培養(yǎng)學生寫作表達能力,基本人文素養(yǎng)和閱讀理解能力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語文老師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教材模式,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細讀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文本閱讀質量和語文素養(yǎng)。
每個小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離不開對閱讀能力的學習,閱讀能力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的文本細讀就是其能力之一,通常很多小學生往往重點閱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忽視中間內容,導致對文章的理解不到位。所以,老師應該注意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端正閱讀態(tài)度,并采取合理措施指導學生文本細讀。
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老師不注重閱讀實踐,當學生遇到難理解的文本內容時,老師沒有加以引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而是僅僅依靠文本解讀的方式讓學生抽象的去接受,影響到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鍛煉文本細讀的能力。另一方面,沒有合理的進行知識擴展。通常,老師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進一步解讀和詮釋,同時還對其進行知識延伸和拓展。但是,在拓展過程中,往往具有盲目性,并沒有很好的進行知識鏈接,不利于學生的思路整理,甚至產生對文本理解的錯覺。
那么,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采取哪些細讀的策略來提高學生的文本細讀能力呢?
一、在語文教學中要采取文章整體與部分細讀兼?zhèn)?。對文章整體的把握不能僅僅局限于對整體內涵的理解,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局部的細讀,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個整體,都有其中心思想,作為文章的每個小部分,都是為中心思想服務的,所以,老師在講解中心思想的同時,不能忽略對段落和語句的講解,忽視段落的語言特色、表達方式。
如以教學小學三年級《荷花》一課為例。對本文首先要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把握課文。本文敘寫“我”觀賞荷花,層次井然,脈絡清晰:初聞荷花清香→再賞荷花美姿→幻化荷花精靈。理清課文的結構思路,不僅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好課文,品讀課文,陶冶情操,感受荷花之美、情致之美,還能幫助學生學習模仿課文,寫好敘事狀物類文章。再進行文章的細讀,文章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看荷花?!拔摇甭劦角逑?,來到荷花池邊,直接描寫荷花。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開”,有的“含苞欲放”。仔細觀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勢各不相同。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想荷花。借助“一大幅活的畫”的想象,轉入對荷花動態(tài)的描繪。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全部。
二、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善于總結文本細讀規(guī)律。小學生有著獨特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這要引起小學語文老師的充分重視。小學生由于理解能力較弱,知識儲備較少,因此,每一次的語文教學都是至關重要的,能帶給學生豐富多彩的文化享受。在進行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善于幫助學生總結文本細讀的規(guī)律,結合學生的現實狀況,進行文本的整理和理解。另外,老師在講解的時候一定要帶有豐富性和趣味性,以便引發(fā)學生對文章細節(jié)的理解和思考,同時對難理解的部分進行重點的講解和分析,讓學生能夠充分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具體的表達方式。
三、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設閱讀氛圍,開展主題活動。對語文文本細讀的教學僅僅依靠課堂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老師在課下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文氛圍,定期開展語文文本細讀的主體活動。同時,課外的延伸和拓展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要在學生對文章有了一個充分的理解之后進行的,切記不能只顧著盲目擴展,這樣不僅起不到對文本細讀的教學,還影響學生對文章整體的理解和把握。通過課上老師教授的文本細讀的閱讀方法,課外搜集與此相近的文章,強化細讀能力,加深方法記憶,能夠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
四、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進行多元化的細讀和表達。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老師、學生、文本、作者之間的一個互動過程,學生和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是不同的個體,不同的個體有獨特的思想,對知識的儲備和能力水平的高低都會有所區(qū)別,那么,對文章的細節(jié)也會存在不同的理解,老師應該對這種現象給予支持和認可,試著去理解每一位學生所表達的思想。但是,不管在細讀中存在著多少個不同的理解方式,都應該是以文章的中心思想為基礎,偏離文章思想的答案必然是不被認可的。
培養(yǎng)學生文本細讀的閱讀能力對于整個小學語文教學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義。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提高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質量。
張海華,山東平度市常州路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