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K·加德納
全球每年有超過400萬人因為呼吸骯臟空氣而過早死亡。美國的空氣也能殺人—而且遠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
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估計,空氣質量低劣導致美國每年有20萬人過早死亡,這超過了每年死于車禍和糖尿病的人數(shù)(其他研究得到的死亡人數(shù)相對較低,為接近10萬人)。雖然今天的中國正在積極應對空氣污染問題,但美國卻在以經濟發(fā)展的名義取消空氣質量保障—這樣一種錯誤的策略會對人類健康造成破壞性的影響。
自從1993年哈佛“六城”研究發(fā)表以來,科學家和公共衛(wèi)生官員已經認識到死亡和微細顆粒物(或PM2.5,即直徑小于2.5微米的空氣顆粒物)之間的關系。當人們吸入PM2.5時,細小的固體和液體灰塵、污垢、有機化學物質和金屬液滴可以深入肺部,甚至進入到血液當中。過去20年的研究證明了PM2.5和一系列健康惡化之間的聯(lián)系,包括哮喘、急性支氣管炎、肺癌、心臟病和心肺疾病等等。
我們也已知曉絕大多數(shù)PM2.5來自何處:發(fā)電廠、重工業(yè)和機動車輛。在化石燃料燃燒期間,全世界最常見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被排放到空中,同時排放的還有未經完全燃燒并在大氣中發(fā)生化學反應形成細微顆粒物的固體和氣體顆粒物(主要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了解了致死污染物及其來源,美國環(huán)保局根據(jù)1990年清潔空氣法頒布了降低 PM2.5水平的新標準。美國環(huán)保局估計,在1990到2015年間,全國顆粒物濃度下降了37%;且在2010年,由于上述規(guī)則實施,避免了約16萬人過早死亡??傊?,雖然仍有相當數(shù)量的死亡案例與惡劣空氣有關,但截至今年為止,美國已經在邁向正確的方向。
但現(xiàn)在,美國總統(tǒng)唐納德·特朗普已經承諾要通過廢除旨在降低燃煤電廠有毒排放的規(guī)則、降低或取締機動車燃油效率標準和解散環(huán)保署等舉措來創(chuàng)造“難以置信的繁榮”。他還承諾要廢除對水力壓裂技術的限制、開放更多的公共土地用于煤炭開采,并擴大北極和大西洋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
讓我們暫時假設這樣的舉措實際能為整個國家、而非僅是化石燃料業(yè)帶來繁榮。但美國作為一個國家,愿意付出什么樣的代價?究竟每年要有多少人過早死亡才是不能承受之重?
有些替代方案不必在經濟增長和人類健康之間進行零和權衡。中國是能為我們帶來靈感的地方。
把中國作為典范來模仿看似荒謬。畢竟,那里的PM2.5水平遠高于美國,而且化石燃料消費量,尤其是煤炭,也要高很多。但中國決策者正在采取積極措施扭轉局面,力求讓國家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并創(chuàng)造由清潔能源和綠色科技驅動的面向未來的經濟—這保障了中國能在全球經濟發(fā)展中保持領先。
今天,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國,2015年投資總額為1030億美元,超過美國440億美元的兩倍還多。在全球可再生能源810萬個工作崗位中, 350萬個屬于中國,而僅有不到100萬個屬于美國。因為堅信清潔能源有利于環(huán)境和經濟,中國已經承諾到2020年投資3670億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發(fā)展—預計如此規(guī)模的投資將創(chuàng)造1300萬個就業(yè)機會。
中國還將眼光投向國外,將其在可再生能源和配套技術方面研發(fā)的專業(yè)知識用于出口。2016年,中國投資成百上千億美元用于澳大利亞、德國、巴西、智利、埃及、巴基斯坦、越南、印度尼西亞和其他國家的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fā)工作。
同樣,為控制汽車排放污染,中國政府已經把電動車發(fā)展作為重中之重,并制定了到2020年達到上路電動車500萬輛的目標。為促進銷售,政府對購買者免征銷售和消費稅(每輛車約為6000-10000美元)。而且,因為預見到全球范圍內傳統(tǒng)機動車終將被取代,中國政府為國內制造提供了慷慨的補貼。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卻在試圖讓時光倒流,把賭注押在奄奄一息—而且瀕臨死亡的—化石燃料業(yè)的復蘇上。特朗普宣揚向電動車轉型會減少工作崗位,主張終止鼓勵國內研發(fā)生產和購買行為的聯(lián)邦補貼,比如7500美元的聯(lián)邦消費稅收抵免政策。
中國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曾導致其落入深深的環(huán)境陷阱,但中國決心要越過這座陷阱。而另一方面,美國則實際正在自掘墳墓。因為每年導致 20萬美國民眾過早死亡,我們絕不能允許經濟上的狂妄自大壓制對解決方案的探索—無論我們能從哪里得到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