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天和,黃光華,馬華威,2,3,呂敏,黃黎明
(1.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廣西 南寧 530021;2.防城港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廣西 防城港 538000;3.防城港市漁業(yè)技術推廣站,廣西 防城港 538000)
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對廣西南流江、欽江、防城江環(huán)境影響的初步研究
盧天和1,黃光華1,馬華威1,2,3,呂敏1,黃黎明1
(1.廣西水產科學研究院,廣西 南寧 530021;2.防城港市水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廣西 防城港 538000;3.防城港市漁業(yè)技術推廣站,廣西 防城港 538000)
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正逐步成為廣西水產養(yǎng)殖產業(yè)的重要部分。本文通過對廣西南流江、欽江和防城江的水質特性、無脊椎動物群落、硝酸鹽吸收和群落呼吸(CR)和總初級生產(GPP)狀況的調查,探討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污水對該地區(qū)3條河流環(huán)境的影響。初步研究顯示,與參考站點的河水相比,南流江、欽江水產養(yǎng)殖污水中顆粒有機物(POM)、可溶性活性磷(SRP)分別達8.7和10倍、6.9和9.08倍,影響站點分別為1.6和2.7倍、1.4和1.5倍,而防城江污水SRP未見異常,污水點和受影響站點的POM分別為3.2和1.4倍;3條河流中,污水僅對一條河流的底棲無脊椎動物群落影響不太明顯,而對硝酸鹽吸收影響效果不一致,CR和GPP代謝受影響均明顯。結果表明,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污水造成北部灣廣西地區(qū)3條河流群落呼吸和初級生產力明顯增加,說明了對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實行最佳生態(tài)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底棲無脊椎動物;群落呼吸量(CR);總初級生產量(GPP)
在世界重度污染區(qū)域,河流生物多樣性和人類水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發(fā)展中國家較低的水利基礎設施投入,導致了水資源狀況惡化更嚴重,特別是對河流有限和低效率的養(yǎng)護,使生物多樣性遭到極大破壞[1-2]。保障人類水安全、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現(xiàn)代河流修復與養(yǎng)護應該集中在產生服務功能的生態(tài)過程上,特別是人類從中獲益的生態(tài)過程,如:氣體調節(jié)、物質循環(huán)、自然廢棄物處理等[3-4]。
水體或流域環(huán)境破壞與污染與水資源開發(fā)、直接生物因素有關,如入侵種、漁業(yè)和水產養(yǎng)殖威脅了水域的整體性[2]。通常環(huán)境破壞與污染與水資源開發(fā)在空間上有關,它們的空間一致性給水體造成最嚴重的影響,而直接生物因素與人口密度在空間上無關[4-5]。因此,包括水產養(yǎng)殖等直接生物因素最有可能影響原始水域,也就是說,水產養(yǎng)殖影響到了原河流的水質[6]。
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是水產養(yǎng)殖重要組成部分。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常在池塘喂養(yǎng)或者在較大水體表面利用簡單網箱飼養(yǎng)[7]。這種養(yǎng)殖方式對水體造成了環(huán)境影響,如:水體富營養(yǎng)化和有機碳污染,外來物種的引進破壞了水體原有生態(tài)系統(tǒng),寄生蟲和病菌的滋生以及抗生素和殺蟲劑的使用也造成水體污染[8]。盡管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規(guī)模不斷增加導致河流污染加重,但是很少有人研究其對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影響。據研究,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如水質、無脊椎動物群落結構和初級生產力、群落呼吸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內養(yǎng)分循環(huán)等重要生態(tài)過程與人類活動影響密切相關[9-10],因此,搞清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污染對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影響對管理河流非常重要。目前,有關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對北部灣南流江、欽江和防城江3條河流的水生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的研究未見報道。本文中,我們從3條北部灣主要河流和沿岸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場排污點取樣,研究受污水影響的北部灣3條河流中無脊椎動物群落結構、初級生產力、種群呼吸率和養(yǎng)分吸收的變化,為北部灣地區(qū)河流沿岸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管理提供基礎數(shù)據。
1.1 試劑與儀器設備
發(fā)光氨、1,10-鄰二氮菲、鄰苯三酚、三氟乙酸產自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600OMS、6920、556MPS 多參數(shù)探測儀,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制;立體解剖顯微鏡、2500流動注射分析儀,美國FIALab公司制;1800C分光光度儀,上海景田儀器有限公司制;DPI740石英諧振器數(shù)字精密氣壓計、蠕動泵、250 mm伯氏采樣器、0.7 mm GF/F過濾器,上海器仁儀器有限公司制;MSLog540電導記錄儀,德國Driesen制。
1.2 研究設計
在南流江、欽江、防城江沿岸和附近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場取樣,具體如表1,此3條入海河流分別位于廣西境內,屬于亞熱帶河流,夏季多雨。采樣的3條河流幾乎未有畜牧養(yǎng)殖污染。這些水產養(yǎng)殖場全部從3條河流取水和向河岸地帶排放污水。每個養(yǎng)殖場約有2~6個養(yǎng)殖塘,污水處理設施較簡單或者沒有。本試驗遵循空間影響可控設計,采樣站點同時在短時間(5 d完成)取樣,每個站點分別取樣10個,所有采樣均在2016年10月份完成,采樣時天氣少云且穩(wěn)定。
表1 取樣點
1.3 試驗方法
1.3.1 水質特征[11]利用多參數(shù)儀測量河流和水產養(yǎng)殖場污水的電導率(SC)、溫度(T)、pH 值和溶解氧(DO)濃度。在測定水質特性之前,先測定可溶性活性磷(SRP)、硝態(tài)氮(NO3-N)、氨態(tài)氮(NH4-N)、顆粒有機物(POM)含量。采用流動注射化學發(fā)光法和標準分光光度法測定營養(yǎng)物質濃度。
1.3.2 底棲無脊椎動物 利用0.09 m2伯氏采樣器采集沉積層表面的底棲無脊椎動物,每個采樣站點均采集10個樣品,保存在70%乙醇溶液內。實驗室中,立體解剖顯微鏡分類鑒別和計量種類數(shù)目,然后計算河流和污水中無脊椎動物密度和分類豐度,雙向排列多因素方差分析底棲無脊椎動物群落結構和組成的差異。
1.3.3 硝酸鹽的吸收[12]把1.3.1測定3條河流參考點的電導率(SC)、溫度(T)、pH 值和溶解氧(DO)濃度等數(shù)據為河流背景值。蠕動泵將5 mg/L標準濃度硝酸鹽溶液注入3條河流,周圍硝酸鹽濃度增長限定在5倍以下,符合一階衰減模型的假設,并分別設置兩個主參考點(南流江:周元坪、八百;欽江:九嶺、牛江浪;防城江:江口、蘇屋)和受影響點(南流江:旱塘、石嶺;欽江:佛如、石子嶺;防城江:白花塘、橫江坡)。河流的每一個采樣站點以180~250 min間隔記錄硝酸鹽穿透曲線。利用硝酸鹽穿透曲線計算出一階時間硝酸鹽衰減系數(shù)λ,用平均流速νmed除以λ值得到空間衰減系數(shù)k,k的倒數(shù)就是營養(yǎng)物吸收長度SW,從而得到周圍環(huán)境營養(yǎng)物吸收率U,最后硝酸鹽吸收率Vf是通過河流周圍環(huán)境吸收濃度CA除以周圍環(huán)境營養(yǎng)物吸收率U得到。計算公式為:
其中:Q為排放量,CA為河流周圍環(huán)境吸收濃度,W為平均浸濕河槽寬度,周圍環(huán)境營養(yǎng)物吸收率U。1.3.4 CR和GPP 基于DO含量和葉綠素含量變化測定群落呼吸CR和GPP。CR是指單位時間內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呼吸量,GPP是指單位時間內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有機碳量[2]。DO含量和葉綠素a含量測定依據《海洋生物生態(tài)調查技術規(guī)程》[13],測定時需分別設置兩個主參考點和受影響點(站點布置如表1)。利用多功能參數(shù)儀每個站點每分鐘測一次水溫和溶解氧,至少測定48 h。在水氣飽和狀態(tài)的大氣壓環(huán)境下校準DO探測儀,同時測定DO、葉綠素含量、大氣壓和溫度,根據公式計算CR和GPP。計算公式:
其中:ODO表示通氧量,V表示樣品體積,32表示DO的轉化量,S表示樣品葉綠素含量。
GPP=Chla×QDO×(D/24)
其中:Chla為海水水樣葉綠素a含量,D為日光照時長,Q為DO同化指數(shù)。
1.3.5 結果統(tǒng)計 所得數(shù)據采用Origin 7.1及excel軟件統(tǒng)計分析。
2.1 河流與污水的水質特征
如表2所示,與參考點比,污水點水體中大部分水質特征指標較高,流入南流江的污水中NO3-N、NH4-N和SRP濃度分別是7.7、6.4和10倍;流入欽江的污水中NO3-N和SRP濃度分別是8.9和9.08倍,而NH4-N被消耗;流入防城江的污水富含NH4-N(13.3倍)。由于河流高度的稀釋(26~66倍)后,這些水質特征指標在受影響點僅增加了1.4~3.8倍。與參考點相比,污水的POM濃度高達3.2~8.7倍,受影響點的POM濃度達1.4~1.6倍。污水的DO相似或者高于參考點,而受影響點的DO濃度均低于參考點。
表2 河流水質特征
2.2 底棲無脊椎動物組成和結構
本試驗共鑒定出34個底棲無脊椎動物種類,如圖1所示,襀翅目、雙翅目、蜉蝣目、鞘翅目、毛翅目密度較高,3條河流受影響點與參考點之間的種類豐度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差異(P>0.1),與對應參考點比,欽江和防城江受影響點的總底棲無脊椎動物密度均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差異(P>0.1),但是南流江受影響點的底棲無脊椎動物密度顯著高于參考點(P<0.05),這種差異主要是因為受影響站點的蚋科存在密度顯著高于參考點。根據顯著性試驗分析結果可以看出,不同河流的采樣點位置、同一河流的參考點和受影響點位置幾乎都沒有引起底棲無脊椎動物群落組成和結構有任何顯著不同。
2.3 硝酸鹽吸收
如表3所示,污水對3條河流硝酸鹽吸收的影響不一致。與參考點相比,南流江和欽江受影響點的硝酸鹽Sw較長、Vf較低,因而吸收效率低,而防城江受影響點的Sw較短、Vf較高,故吸收效率較高。就參考點硝酸鹽吸收效率相比而言,南流江高于欽江和防城江。
圖1 底棲無脊椎動物群落組成和結構
表3 硝酸鹽吸收特征
2.4 CR和GPP變化
從表4中看出,3條河流受影響點的CR差值比參考點高4.36~25倍,均呈絕對增加,這種現(xiàn)象可能是因為污水排放的CR范圍[4.8~5.0 g/(O2m2·d)]超過了河流自身的自然空間變數(shù)范圍[0.2~1.1 g O2/(m2·d)]。同樣也可以看出,南流江受影響點間的GPP差值比參考點高4.57倍,防城江參考點間幾乎沒有GPP變化,而其受影響點間的GPP差值為2.7 g/(O2m2·d)。南流江和防城江受影響點的GPP增加可能是因為兩條河流污水排放的GPP范圍2.7~3.2 g/(O2m2·d)超過河流自身的自然空間變數(shù)范圍0.1~0.7 g/(O2m2·d)。欽江受影響站點間和參考點間的GPP差值均比較低,且不在河流本身的空間變數(shù)范圍。雖然欽江受影響點的CR差值高,但其GPP∶CR比值較低。另外,與對應參考點比,南流江和防城江受影響點的GPP相對增加,因而此兩條河流受影響點的GPP∶CR較高。
表4 GPP和CR變化特征
3.1 對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的影響
隨著人們對水產品需求增大,水產養(yǎng)殖不斷發(fā)展。然而,水產養(yǎng)殖不僅僅提供高蛋白食物,還會造成了水資源環(huán)境的污染,因此需要研究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污水對河流水體的影響,為阻止或減輕河流污染提供參考[14]。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對毗鄰水體水質的影響已有報道,特別是對水體的有機碳、無機和有機營養(yǎng)物方面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對污水進行有效地處理和應用最佳生態(tài)系統(tǒng)管理方法保護這些水體[4,14]。過去,與工業(yè)污水對水體水質的影響程度相比,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的影響微不足道,而隨著水產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人們認識到采取最佳生態(tài)系統(tǒng)管理方法指導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是有必要的[1 5]。
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沿岸分布有家庭水產養(yǎng)殖場的河流,其POM和營養(yǎng)物濃度增加顯著,并且管理不善或缺乏污水處理設備的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排放的污水含有POM和營養(yǎng)物質濃度較高,而采用簡單污水處理設備的家庭水產養(yǎng)殖場的POM和營養(yǎng)物質濃度較低[17]。盡管家庭水產養(yǎng)殖場富含POM,而營養(yǎng)物質如NH4-N、NO3-N和SRP含量具有相當可變性,我們發(fā)現(xiàn)3條河流的主要污染物質種類不同,南流江富含NH4-N、NO3-N和SRP,欽江的NO3-N和SRP含量豐富,而防城江僅僅NH4-N含量較大。受河水稀釋作用,3條河流受影響點的POM濃度增加倍數(shù)低于2,可溶性有機氮和SRP增加量分別小于1.8和1.6倍。盡管這種污染程度通常被認為很低,養(yǎng)殖模式可以應用,但長遠上看,也會造成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變化[17]。
據Rodirigo等[4]和張彩芬等[6]報道,水產養(yǎng)殖污水能引起底棲無脊椎動物群落的種類豐度和對污染易敏感種類密度降低,導致耐污染種類密度增加和群落營養(yǎng)結構變化,特別是污水中豐富的POM能致使群居類和濾食類的物種密度增大。3條河流受影響點中,南流江受影響點的POM增加量相對最大,因此濾食性蚋幼蟲(雙翅目:蚋科)比參考點的密度大,但是在另2條河流中幾乎未見該群落和分類群,表明了這兩條河流污染程度低,不能對底棲無脊椎動物群落產生實質影響。
3.2 對CR和GPP的影響
水產養(yǎng)殖污水向河流中排放有機碳和營養(yǎng)物,引起GPP和CR速率增大,影響了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既破壞河流生態(tài)系統(tǒng)代謝又影響河流營養(yǎng)物質循環(huán)系統(tǒng)[4,16]。一些特殊生態(tài)過程與碳和營養(yǎng)物質循環(huán)密切有關,如硝化、反硝化、胞外酶活性,水產養(yǎng)殖污水能導致這些系統(tǒng)破壞[14]。
在本試驗中,未發(fā)現(xiàn)存在家庭陸基水產養(yǎng)殖污水影響河流硝酸鹽吸收的統(tǒng)一模式,河流整體硝酸鹽吸收效率有所降低,但是受影響點的減少幅度比較低,仍位于在硝酸鹽吸收自然空間變化范圍。與對應參考點比,欽江受影響點的硝酸酸鹽吸收Sw較長、Vf較低,盡管防城江的河岸植被和河流形態(tài)與欽江類似,但其受影響點的硝酸鹽吸收效率比參考點增加幅度大,這可能是因為高的GPP和CR速率需要高速率的同化氮作用或有機碳利用造成高脫硝作用[17]。
與硝酸鹽吸收比,家庭水產養(yǎng)殖污水對3條河流GPP和CR影響有統(tǒng)一的模式。雖然3條河流受影響點的CR速率比各自參考點均較高,但CR增加不能僅用水產養(yǎng)殖污水中的POM增加解釋[18],因此,溶于有機物質的營養(yǎng)物質潛在增加量和豐度在本研究中沒有定量。南流江和防城江受影響點的GPP比參考點高,而欽江自身由于含有豐富的NH4-N,污水排放不會引起GPP增加。由以上結果可知:與河水流速比,POM和營養(yǎng)物質含量相對低的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污水的排放速率較低,且對河流GPP和CR有較大影響。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在我國比較多,本研究結果能為管理河流沿岸陸基家庭水產養(yǎng)殖提供參考。家庭經營式水產養(yǎng)殖容易對所排入河流的水生生態(tài)環(huán)境功能造成影響,因此要遵循最佳生態(tài)管理方法管理這些水產養(yǎng)殖場[4,14-15]。另外家庭養(yǎng)殖污染與城市、工業(yè)廢水污染相比微乎其微,因此,可以利用固定池或構造濕地減少水產養(yǎng)殖污水中的有機物質和營養(yǎng)物質含量,降低家庭經營式水產養(yǎng)殖場污水處理設備投入,節(jié)約成本。
[1]邰姍姍,仇偉光,李艷紅.清河流域水生態(tài)維持功能評估[J].環(huán)境保護科學,2015,41(2):96-99.
[2]VOROSMARTY C J,MCINTYRE P B,GESSNER M O,et al.Global threats to human water security and river biodiversity[J].Nature,2010(467):555-561.
[3]PALMER M A,F(xiàn)ILOSO S.Restor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for environmental markets[J].Science,2009(325):575-576.
[4]RODRIGO D S R,ANNA C F,IOLA G B,et al.Impacts of fish farm pollution on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ropical headwater streams[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3(174):204-213.
[5]張波,王日芳,賴韋文,等.環(huán)境社會學視角下廣東外來入侵生物福壽螺的危害分析——兼談外來生物入侵的防治與管理[J].農業(yè)災害研究,2014,4(12):34-38.
[6]張彩芬.基于最佳管理實踐的規(guī)模化水產養(yǎng)殖污染管理[J].南方農業(yè),2014,8(21):109-112.
[7]SSCINDLER D W.Recent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management of eutrophication[J].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2006(51):356-363.
[8]GRABNINGEN K.Driving forces in aquaculture:different scenarios towards 2030.In:Arthur,R.,Nierentz,J.(Eds.),Global Trade Conference on Aquaculture[M].Rome:United Nations,2007:19-26.
[9]李廷友,林振山,尹靜秋.基于有機水產養(yǎng)殖減輕農業(yè)面源污染的研究[J].水生態(tài)學雜志,2009,2(6):67-70.
[10]李緒興.水產養(yǎng)殖與農業(yè)面源污染研究 [J].安徽農學通報,2007,13(11):61-67.
[11]APHA.Standard Method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M].Washington: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1995.
[12]羅杰,陳加輝,劉楚吾.管角螺稚貝對亞硝酸鹽耐受力研究[J].南方水產科學,2011,7(2):43-50.
[13]國家海洋局908專項辦公室.海洋生物生態(tài)調查技術規(guī)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14]TELLO A,CORNER R A,TELFER T C.How do landbased salmonid farms affect stream ecology[J].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1(158):1147-1158.
[15]BOYD C E.Effluent effects:pollution loads vary by system,other factors[J].Global Aquaculture Advocate,2006(6):62-64.
[16]GCKER B,BOCHAT I G,GIANI A.Impacts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on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whole-stream metabolism of tropical Cerrado streams[J].Freshwater Biology,2009(54):2069-2085.
[17]ENSIGN S H,DOYLE M W.Nutrient spiraling in streams and river networks[J].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2015,111(G4):217-234
[18]CUNHA D G F,DODDS W K,CARMO C M.Defining nutrient an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aselines for tropical rivers and streams in So Paulo State (Brazil):comparison between reference and impacted sites[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1(48):945-956.
哲羅魚人工繁育在遼寧省首次取得成功
哲羅魚(Hucho taimen)是鮭科哲羅魚屬的冷水性魚類,也是我國大型的名貴冷水性魚類之一。遼寧省哲羅魚養(yǎng)殖始于2010年,是利用參加的農業(yè)行業(yè)專項“冷水性魚類產業(yè)化研究與示范”項目而開展的科研內容之一。至2016年底,對引進的哲羅魚發(fā)眼卵或魚苗開展了養(yǎng)殖試驗研究,掌握了哲羅魚發(fā)眼卵孵化、苗種培育、商品魚養(yǎng)殖和親魚培育技術。其中“哲羅魚人工繁育”項目獲遼陽市政府資金支持,于2017年春季突破了哲羅魚全人工繁殖技術難關,首次完成哲羅魚在遼寧省內從魚苗養(yǎng)殖到親魚繁殖的養(yǎng)殖循環(huán)。6月3日組織省內專家現(xiàn)場驗收,結果表明:采集的12尾哲羅魚雌魚魚卵與16尾雄魚精液人工授精,共獲受精卵5.6萬粒,上浮魚苗1.2萬尾。
哲羅魚的全人工繁育成功,為遼寧省哲羅魚產業(yè)化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對推動遼寧省鮭鱒魚養(yǎng)殖品種開發(fā)、優(yōu)化鮭鱒魚養(yǎng)殖品種結構、促進鮭鱒魚養(yǎng)殖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www.bbwfish.com)
Impacts of land-based family aquaculture sewage on the environment of South-stream river,Qin river,F(xiàn)angcheng river in Guangxi
Lu Tianhe1,Huang Guanghua1,Ma Huawei1,2,3,Lv Min1,Huang Liming1
(1.Guangxi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Nanning 530021,China;2.Fangchenggang aquatic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center,F(xiàn)angchenggang 538000,China;3.Fangchenggang city fish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F(xiàn)angchenggang 538000,China)
The land-based family aquaculture is becoming the important part of aquaculture industry in Guangxi.We investigated the water characteristics,benthic invertebrate community,whole-system nitrate uptake,CR (Community respiration)and GPP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of 3 rivers in Guangxi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and soluble active phosphorus(SRP)were 8.7 and 10 times,6.9 and 9.08 times respectively in the aquaculture effluent of Nanjiang River and Qinjiang,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sites,1.6 and 2.7 times,1.4 and 1.5 times.However,no increase in SRP at aquiculture effluent sites and affected sites around Fangcheng river,but the POM at aquiculture effluent sites and affected sites were 3.2 and 1.4 times,respectively.Moderate impacts on the benthic invertebrate community were detected at one stream only.There was no consistent pattern of effluent impact on whole-stream nitrate uptake.CR and GPP,however,was clearly affected by effluent discharge.Those three rivers were impacted by effluent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R and GPP,stressing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ly sound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land-based family aquaculture in Guangxi Province.
land-based family aquaculture;benthic invertebrate;CR(Community respiration);GPP(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X501
A
1004-2091(2017)07-0032-07
2017-02-23)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7.007
廣西科研院所科技研發(fā)專項(GXCIT-2014-02)
盧天和(1979-),男,工程師,主要從事生態(tài)養(yǎng)殖.E-mail:1394823783@qq.com
馬華威,工程師,主要從事水產養(yǎng)殖工作.E-mail:ma46354328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