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繼梅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shù)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xù)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識字是學習文化的起點,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學習文化是從識字開始的。只有認識了一定數(shù)量的字,并且能夠牢固的掌握,才能釋詞語義,理解句子,順利地閱讀書報;才能運用所學的字敘事說理、表情達意。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并使其對枯燥的識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呢?下面就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激發(fā)興趣——樂意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中,要注意教材,激發(fā)學生興趣。
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如西師版教材小學一年級上冊《識字二》第二課,展示了漢字的發(fā)展過程,由難到易,形象生動,易于識記。在教學時,我將漢字的演變圖出示出來,學生就被深深的吸引了,孩子們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梢娫诮虒W中,一定要充分發(fā)掘教材資源,陶冶學生情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樂意學。
二、變換形式——“玩”中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興趣是激發(fā)學生進取的重要心理因素。小學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強,以形象思維為主,喜歡模仿、游戲等。因此,根據(jù)少年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在識字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不斷變換形式,讓孩子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chuàng)新。
1.創(chuàng)設情境識字
創(chuàng)設情境是我們經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學生在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主動地參與識字,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識字一》第六課“糧食、蔬菜”時。我就創(chuàng)設了學生自己在家中招待客人的情境,讓學生自己準備好需要的材料,這樣學生仿佛置身其中,很快就對文中的事物與識字聯(lián)系起來,效果明顯。
2.以游戲法識字
學生喜歡游戲,所以在教學中我經常采用一些兒童喜歡的游戲,創(chuàng)設一個歡快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又能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如詞語接龍、摘蘋果、詞語開花等游戲,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3.利用實物識字
學生對具體事物特別感興趣,所以在教學時運用兒童熟識的語言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語言。例如對“文具盒”的記憶和理解,我就叫學生拿出自己的文具盒,利用實物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的理解和記憶。又如,為了加深學生對“紅”的理解記憶,我出示紅色水粉,紅色布料等,讓學生感受紅色,幫助加深理解。
三、教給方法——學會學
教學是以動態(tài)形式呈現(xiàn)出來的,而結果則以靜態(tài)的形式存在于學生的主觀世界中,為了孩子們都想學,都會學。在教學中,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規(guī)律。漢字是屬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
在形聲字的教學中,要注意分析形聲字的表意功能。應從形聲字的偏旁去區(qū)分,掌握不同的漢字。
總之,識字教學應充滿樂趣,在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其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為閱讀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如能以滿腔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樂趣,那么識字將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