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摘 要】文章結合當前中學語文教學的實踐,結合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理論,進一步闡釋有意義學習理論對中學語文教學的啟示,即:學情分析,科學設計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選擇合理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奧蘇貝爾;有意義接受學習;先行組織者;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21-0020-02
奧蘇貝爾在《教育心理學:一種認知觀》的扉頁上寫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的所有內容簡約成一條原理的話,我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弄清了這一點后,進行相應的教學。”而這一條原理也成為奧蘇貝爾整個學習理論體系的核心,他所論述的一切學習理論,都是圍繞這一原理展開的。
縱觀我國的課堂教學,不難發(fā)現,我國的課堂教學模式大多是“填鴨式”的,而所謂的學生學習,實質上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即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學生以接受學習為主,也就是說學生作為學習者,他們學習新知識更多的就是通過人為的聯系,教師為學生建立的這種聯系并沒有結合學生認知中已有的知識。因此,學習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對于中學語文教學有著積極意義和重要啟示。
一、研究學情,科學設計教學
奧蘇貝爾提出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對于中學語文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極有力的啟示作用,語文的學習離不開閱讀,而閱讀課文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即實現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和交流。有意義學習理論其中有一條重要的標準就是“新的符號或符號代表的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表象,已經有意義的符號、概念或命題的聯系?!甭鋵嵉秸Z文教學中,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前,必須要對學生進行詳細的學情分析。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腦海中已有的知識和未知的知識,然后幫助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建立新的聯系,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幫助學生通過已知的知識順利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階段,并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利用相關材料對學生要學習的新內容進行科學的引導,幫助學生建立有意義學習的心向,使學生能夠通過引導性材料將自己頭腦中已有的知識與即將學習的新知識之間建立新的連接,促進有意義學習的發(fā)生。
例如,語文特級教師于漪在《茶花賦》一文中的教學導入:“這篇散文是一首歌頌偉大祖國的贊歌。祖國,一提起這神圣的字眼,崇敬、熱愛、自豪的感情就會充盈胸際,奔騰欲出。我們偉大祖國有幾千年的古老文明,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大地,有許多令人神往的名山大川,還有著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每當提起這些,心中就會激蕩起熱愛祖國的感情??墒牵覀儎庸P寫時,又感到難以下筆。在慶祝國慶時,我們要同學們寫祖國頌,祝愿偉大祖國展翅飛翔,有的同學就問:祖國這么大,怎么寫,怎么表達?”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寫詩作文謳歌她,多少畫家潑墨繪彩描繪她。對于這樣一個重大主題,怎樣才能表達得具體、形象,而且寫出新意呢?楊朔同志的《茶花賦》在這方面會給我們以很大啟發(fā)。
首先,于漪老師通過對祖國熱情的贊頌來引起學生的關注,直擊學生心靈深處,引起學生的共鳴。然后,于漪老師提出問題:“如何來描寫祖國,怎么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怎樣寫出新意?”在導入部分提出這個問題,讓學生能在接下來的課文學習中更好地去留心課文的寫作方法以及主題思想,幫助學生建立有意義的學習心向。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通過了解“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的內容,我們不難發(fā)現,編寫者在課文的選擇上更為靈活,這與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理論中的必要學習條件相吻合。也就是說,有意義學習的材料必須具有邏輯意義,材料本身也必須合乎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標準。例如,在教科書各個單元的編排上,或以主題或以體裁等為標準進行選編;課文中不僅有歷代名家名篇的作品,也有體現時代新風的文章。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根據課文的題材、體裁、主題等內容進行適當的聯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應該始終遵循“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這一根本法則,通過借助視頻、音樂、動畫等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刺激學生的感官,引起學生注意,使之提高學習興趣,產生學習欲望。
例如,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語文老師王君教學《喂,出來》這篇課文時,部分課堂實錄如下:
師:報應來了,世界末日來了,人類的悲劇降臨了。我們不禁要問:誰之罪?
【投影展示】
誰之罪?
師:同學們,此刻,與洞有關的各色人物都被推上了審判臺?,F在,孩子們,你們就是律師,你們就是法官,請重新鉆研文本,有理有據地討論這個問題:誰應該成為被告?
【投影展示】
村里人(年輕人、老年人、村長、村民們……)
看熱鬧的人
新聞記者
學者……
(生自由閱讀討論)
生1:我認為投機商人應該成為被告,因為填洞公司就是他成立的。
生2:我覺得村人們也有罪,就是他們同意把洞賣給商人的。他們?yōu)榱艘稽c點私利把洞出賣了。
生3:那村長也有罪,他開始不想賣,但最終沒有能夠堅持原則,他動搖了。他立場不堅定。
……
生4:我覺得政府也有罪,因為是有關政府部門給商人發(fā)了營業(yè)許可證,填洞公司才敢營業(yè)的。
生5:對,還有那些政府的外交部、國防部的官員們,他們都輕松地往這個洞里扔東西。他們當中居然沒有一個人意識到這樣做的后果!他們才是罪魁禍首。
王君老師在教授這篇課文時,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扮演法官和律師的角色,從而讓學生與課文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系。與此同時,教師運用富有濃郁語文味兒的語言,引導學生在品味優(yōu)美而富有創(chuàng)意性的語言的過程中去追溯文本蘊含的更深層意義,從而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選擇合理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對中學語文學習方法有著深刻的啟示作用,通過對有意義學習理論的學習,指導可以揭示出發(fā)現學習和接受學習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兩種學習方法應該結合起來。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語文課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因此,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合理切換發(fā)現學習法和接受學習法。而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傳統(tǒng)的語言學科,還是應該以接受學習為主,以發(fā)現學習為輔。例如,在教學文言文這類古文時,教師就應該更多地以知識講授為主,學生以接受學習為主,在學習一些議論文等其他課文時,教師可以適當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必強行講解,否則,學生就會失去自我學習的樂趣。
例如,特級教師余映潮在教授《散步》這篇散文時,部分課堂實錄如下:
(朗讀課文。)
師:(讀屏幕上文字)建議你這樣朗讀課文:中速、深情地朗讀課文,好像作者寫完文章后欣賞自己的作品一樣。(注意要面帶笑容)
生:(按要求進行朗讀)
師:(投影)
師:讀好文中的波瀾,好像你一個人在扮演著故事中的幾個角色一樣。(解釋“波瀾”的意思)
生:(按要求進行第二次朗讀)
師:(投影)
師:朗讀課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帶著深深的體會給人家作示范朗讀一樣。
生:(按要求進行第三次朗讀。)
師:現在請哪位同學來示范朗讀,做一下小老師。
生1: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
師:讀得好,讀出了淡淡的意味,老師提一下修改的意見,稍微把有些地方的重音加深一些。
……
師總結:(投影)要說這篇文章的朗讀,主要要注意這樣一些朗讀的感覺:速度感,情節(jié)感,重音感,意味感。
余映潮老師在這篇散文的教學中,特意安排了朗讀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去理解課文文字的美,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散文題材的課文教學,大多都是文字優(yōu)美的文章才用朗讀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在讀中品、讀中悟,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對中學語文教學有著深刻的意義和啟示。語文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任,需要不斷深入研究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及其他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參考文獻:
[1] 牛東亞.奧蘇貝爾認知同化學習理論及其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啟示[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6,(4).
[2] 洪麗玲.論語文的“有意義學習”[J].教育評論,2014,(6).
[3] 韓亞梅.奧蘇貝爾學習教學理論及其對教學實踐的啟示[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
[4] 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 王君.洞察人性的蒙昧與覺悟——人教版八年級下冊《喂——出來》教學實錄[J].語文通訊,2009,(11).
[6] 余映潮,周麗.《散步》課堂實錄及評點[J].中學語文,2007,(5).
(編輯:朱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