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娟
民間游戲作為游戲的一種載體形式,集趣味和教育為一身,其形式多樣,更能夠激發(fā)幼兒參與的興趣,有利于幼兒個體的健康發(fā)展。
一、運用民間素材構建特色幼兒游戲
幼兒是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園階段的學生對于事物的表面形象較為注重。換句話說就是具體形象的環(huán)境是激發(fā)幼兒興趣的關鍵點。在幼兒教育教學中,游戲是其主要手段,更多的教師是按照時代的發(fā)展特點,利用學校的游戲教具來引導幼兒進行娛樂、學習,沒有創(chuàng)新性,久而久之很容易讓幼兒產(chǎn)生視覺的疲勞,從而失去對游戲的興趣。新時代下,幼兒園教育教學想要凸出就必須打造特色的幼兒游戲,以創(chuàng)新來吸引幼兒,刺激幼兒的大腦,促使他們主動參與游戲,并從游戲中獲取知識、技能等。筆者在教學中,運用民間素材來構建游戲環(huán)境,打造特色游戲,即:結合幼兒的心理特征,選取生活中的一些素材來打造民間游戲環(huán)境,旨在激發(fā)幼兒的主動意識,讓幼兒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在潛意識中認知和了解知識內容,開闊幼兒的思維,強化幼兒的興趣。
如:筆者在幼兒教育中,運用竹竿(或者棍子)來做竹竿舞的游戲,讓幼兒在竹竿中間學跳;撿幾個石子,讓幼兒玩抓子的游戲,引導幼兒認識數(shù);找個東西蒙上眼睛玩捉迷藏的游戲,娛樂幼兒的身心;運用廢棄的輪胎搭建區(qū)域游戲,讓幼兒認識顏色等等。民間素材充實著人們的生活,到處可見,教師可以信手拈來構建游戲,且別出新意,簡單的素材搭建簡單、特色的游戲,很好地激發(fā)起幼兒的興趣,甚至影響到幼兒的生活,開發(fā)幼兒的大腦,促使幼兒在生活中很好的運用民間素材愉悅自我和他人。
二、運用民間游戲豐富幼兒游戲內容
一般的幼兒游戲有著很多的框框架架,限制著幼兒的娛樂,且無論是哪個幼兒園,準備的游戲設施都大同小異,大都是滑梯、蕩秋千、蹦蹦床,很難長時間地滿足幼兒的需求。民間游戲作為游戲的重要形式,是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的,它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沒有定性,其本身是在人們生產(chǎn)過程中隨心創(chuàng)作而來的,形式和內容都是多元化的。民間游戲的顯著特點是簡便、娛樂。將民間游戲引入幼兒教育教學,能夠從根本豐富幼兒游戲的內容,開闊幼兒的視野,深化幼兒的身心健康。筆者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適當?shù)囊朊耖g游戲,以豐富的內容引導幼兒的發(fā)展。
如:筆者增設“九連環(huán)”“翻繩”民間游戲,開動幼兒的思維;引人民間的“秸稈”游戲、“泥巴”游戲等,讓幼兒嘗試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開展丟沙包、跳皮筋、跳繩、滾動輪胎、滾動水桶等民間游戲強化幼兒的運動等等,民間游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能夠很好地與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需求融合在一起,同時,民間游戲是從生活中來的,更便于幼兒實踐,諸如:幼兒可以在家中與其他的學生共同娛樂,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等。有助于讓幼兒在娛樂的同時讓自身得到多方面的鍛煉。
三、運用民間游戲深化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幼兒園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舉措?,F(xiàn)如今,很多幼兒園都開展了家校合作的項目,但是在很多時候有點不理想,即:更多的是學校和家長的一個交流,很少有家校合作項目是讓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增強理解的,即便是有游戲活動,一般都是幼兒操作,家長在旁邊指導。從某個角度來說,幼兒園本身的這種游戲活動對于家長沒有很大的吸引力,家長的心態(tài)是應付的。民間游戲在這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即:民間游戲是傳承而來的,家長都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運用民間游戲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家長的參與興趣,打開家長的回憶,促使家長為幼兒發(fā)展提供更多的資源。同時,民間游戲有很多是家長和學生共同配合完成的,有助于深化家校合作。
如:筆者在教學中,開展“老鷹捉小雞”的民間游戲,讓每位家長分組做老鷹和母雞;開展“滾繡球”的民間游戲,用一個較寬的布條兩端縫合在一起,讓家長和幼兒配合完成滾動前進;開展“螞蟻搬豆”的民間游戲,讓家長和幼兒配合完成搬豆任務等等。這樣,運用民間游戲,能夠增強家長和幼兒之間的情感,讓兩者都能夠感受到身心的愉悅,對于幼兒的發(fā)展有著很強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總的來說,民間游戲有著地域特點和傳統(tǒng)特點,將其引入幼兒園教育教學中,一方面能夠愉悅幼兒本身,增強幼兒的興趣,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傳承,值得幼兒教師不斷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