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青云
教育,不是單純的馴化,而是對每個生命個體一種“愛”的具體表現(xiàn),是對成長過程和未來人生的一種真情關懷。美術課堂應充滿生命力,如果在課堂教學時運用充滿智慧的評價,則能使課堂大放光彩、熠熠生輝,真正做到為每個學生的發(fā)展而評價。
一、讓評價人性化
學生在學習美術活動中是一個個充滿靈氣的個體,每個人有著與眾不同的生活、情感,教師應多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在執(zhí)教贛版美術《會說話的手》這一課時,先和學生一起玩手影猜猜猜的游戲,用手變出孔雀、蝴蝶、老鷹、小鳥等動物。有的學生說:“手不僅可以做游戲,還可以做手勢,比如中國人在拜年的時候都是雙手抱拳做恭喜的手勢,信徒拜佛的時候做雙手合十的手勢,非常的虔誠,還有一到十的數(shù)字?!闭f著,他還淘氣地做了個‘V的手勢。聽后筆者為學生的精彩發(fā)言而喝彩,同時也為自己能及時傾聽孩子的心聲而感到慶幸。在日常教學中這樣的傾聽不僅能大大地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還能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一舉兩得。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回答問題時,應該多聽一聽學生的心聲,讓評價在課堂教學時變得更加人性化。
二、讓評價充滿詩意
當學生懷著期待的眼神望著你問:“老師看我畫得怎么樣?”教師如果一味地說“很好!”“很棒!”“很漂亮!”之類的話,久而久之,學生會覺得這樣的評價很無趣。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優(yōu)、良、及格”的等級用得比較普遍,但是,學生往往不會去認真思考這樣的評價,究竟什么樣的評價是充滿詩意的評價呢?學生在完成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后,在反面寫上設計思路,教師對學生的設計創(chuàng)意評價,可以提出修改意見,也可以激勵學生。如“老師看到你的作品時頓感輕松愉快!”“你的畫面色彩搭配很好,讓人眼前一亮!”“構圖很合理,要是有點創(chuàng)意就好了。”語言是智慧的花朵,智慧是語言的紅舞鞋。教師智慧的評價對學生的情緒影響很大,不但能化解教學過程中的尷尬,還能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支持、得到情感上的滿足。
三、讓分層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
學生的發(fā)展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果要求每個個體都一樣,那就會更加約束學生的發(fā)展。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把學生放在一起做比較,而應該注重學生自己與自己的縱向比較。課堂教學評價應體現(xiàn)因材施教、分層教育,要保護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進步的地方和閃光點,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樹立起對學習的信心。在以訓練繪畫技能為主的作業(yè)中運用指點式評語,明確指出學生的不足,要求學生必須按照評語修改;在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時,運用商榷式評語對學生作業(yè)提出建議,在欣賞學生個性表現(xiàn)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以更高的標準去修改;對于學習落后的學生,首先要肯定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其樹立信心,然后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幫助學生改正不足;對于靦腆膽小的學生,教師可以采取面批的方式,當面與學生交談,促進師生相互感情的交流,引導學生大膽表現(xiàn)自己。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不同學生的差異,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四、讓多元評價激發(fā)內(nèi)心靈感
學生通過美術作品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不同學生的作品呈現(xiàn)出不同的內(nèi)心世界,因此,教師的評價方式更應該豐富多彩。我們不應該獨占作業(yè)評價的“專利權”,而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使學生通過參與評價不斷提升自我。課堂評價主要有自評、他評、互評等方法,我們可以進行分層評價,讓每個學生內(nèi)心綻放靈感。學生每次創(chuàng)作完作品后,鼓勵他們把作品展示出來,供同學之間互相欣賞、學習、取長補短,這樣近距離地觀賞學習,不僅讓大家有一種整體的視覺印象,同時也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與其他作品的優(yōu)點和不足。在觀察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相互介紹自己的繪畫內(nèi)容,如繪畫采用了哪些表現(xiàn)方式,想表達什么信息或思想,自己對繪畫的結果是否滿意,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等。無論采取哪種評價方法,要讓學生參與其中,及時獲悉評價結果。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馬卡連柯說:“教育是最辯證最靈活的一種科學,也是最復雜、最多樣化的一種藝術?!泵佬g課堂的教學要以人文化的態(tài)度去關愛學生的自我成長,用充滿詩意的評價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出豐富而靈動的課堂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