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藝象國際社區(qū)
iD Town
藝象iD Town 項目的場地是位于深圳大鵬旅游新區(qū)的葵涌鄉(xiāng),建于上世紀80 年代中的鴻華印染廠。整個廠區(qū)占地8 公頃,藏身于深圳東海岸山巒的谷地之中,群山環(huán)繞之間層層疊疊整整齊齊的標準化廠房蔚為壯觀。雖然已是一處被時代遺忘的角落,但當年的宏偉與輝煌仍清晰可見。堅固的鋼筋混泥土結構加上荒棄之后銹跡斑駁的墻身,廠區(qū)儼然成為一個沒落的工業(yè)“衛(wèi)城”。我們的設計也就從這“衛(wèi)城”的遺址感開始。原廠區(qū)依據地貌分為生活區(qū)和生產區(qū)兩部分,生活區(qū)在位于基地北側的山坡地,包括餐廳和幾棟宿舍建筑,設計稱之為“山城”。生產區(qū)位于生活區(qū)南側平整過的谷地上,面積約為生活區(qū)的兩倍,包括五棟極為宏偉的生產車間和倉庫建筑以及數棟其他配套用房,設計稱之為“谷城”。五棟建筑中除坯布倉庫外的四個生產車間均為標準6 米開間,剖面雙層坡頂屋面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廠房。破敗建筑的門窗缺失造就了一個青山環(huán)抱的在數個大坡屋面底下的透明而流通的獨特首層平面。
建筑群在荒廢多年后顯得滄桑、凋零,但與廠區(qū)年紀相仿的細葉榕藤蔓與狗尾草,卻在工業(yè)撤離后更生機勃發(fā)。破產結業(yè)十年間,各式廠房倉庫宿舍逐漸被藤蔓植物侵入,經過時間洗練后散發(fā)出獨特的建筑美學。我們希望盡可能的保留場地中這種由時間慢慢沉淀出的建筑與自然交融的寧靜狀態(tài),因此在整個iD Town 的設計規(guī)劃中我們的策略是保留原廠區(qū)整體空間布局,逐個建筑點式改造激活,在外部空間關鍵節(jié)點位置進行景觀設計優(yōu)化原空間布局并滿足新的功能使用。改造后“山城”將包括一個藝術酒店和會所、一個青年旅館和一棟園區(qū)配套宿舍。由于山城地勢跌宕而原有建筑相對離散,山城的建筑和景觀策略偏向連接與整合。一連串的幾何景觀介入——景墻、水池、景觀“器皿”——使原本分離的兩棟員工宿舍和餐廳橋接連成為游走于山水森林之間的藝術休閑空間體系。
“谷城”中原有的老廠房被拆空門窗之后在綠樹環(huán)繞的谷地之中空間顯得愈發(fā)的怡靜、開朗、流通,是一處現代都市內再難尋得的世外桃源。新的建筑介入顯然希望與原建筑遺址框架保持距離和適當的對話,以維系廠區(qū)中現存的這種室內外空間關系和建立新的文化空間場所。因此,我們改造的構思始終圍繞在營造新建筑的內置和園景的關系,在建構新戶內空間的同時營造了新舊之間的“間隙”場所,此非內非外、非園非筑的特殊領域勾勒了新文化“衛(wèi)城”的城所精髓,成就了錨固與場地中的新空間類型。
項目的首個改造目標是將“谷城”中東西向最長的廠房漂煉車間改造為新廠區(qū)的接待中心——折藝廊,以及一系個人藝術工作室。折藝廊被建構為一道蜿蜒于原有機器設備基座殘骸之上的黑色線性鋼鐵匣子,內置了展覽、咖啡、會議和小型接待功能。為了適應不同的空間活動需求以及應對沿南中國海岸夏季潮濕炎熱的氣候,鋼匣的表皮由一系列可開閉的轉軸門和玻璃推拉門組成,可讓藝廊在不同的活動氣氛、不同季節(jié)下呈現各異的表情,并有效降低空調能耗。新建筑介入體與現狀建筑和整體景觀介入的聯系通過一組垂直于建筑體的金屬廊橋和平臺連接實現,散漫地將新的設計和藝術精神傳輸到被自然力量所滲透的人工場地之中。
iD Tow 二期改造的第一個改造目標是滿京華美術館,選址于原鴻華印染廠的整裝車間廠房,其構想源于對這幢空置廠房空間縱橫向剖面空間的重新敘事組織。新館的空間植入延續(xù)了我們在藝象廠區(qū)的改造策略: 新建筑的植入——將原廠房框架看作一個巨大的開放“涼亭”,而將新的建造體獨立地成長于原始內地坪之上,以營造一個多重內外的空間邏輯,并在“內”與“外”之間建立一個介于空間上新與舊、時間上過去與將來的特殊區(qū)間。
和許多其他工業(yè)園區(qū)改造項目不同,iD Town 的建設是在一個相對較松散的計劃下推進的,時間拖得很長也始終面臨著種種變化。所幸到目前為止,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各種不得已的妥協(xié),各個項目的實施還基本上遵循著設計的初衷。
iD Town 單體建筑設計的層面,設計構思最終的任務是通過對原有純粹的功能邏輯體系進行新的空間敘事介入的建筑實驗(實踐)。建筑(師)也彷佛以游客(旅行者)的身份觀察、游歷、認知而采取介入行動。建筑的動作彷佛為“插接”?!安迦搿钡慕ㄖ虺鞘衅瑓^(qū)可以與周邊狀態(tài)發(fā)生信息交換,影響周邊空間的演化,同時又保持自身的自主性,可以隨時被抽離。插接的過程和結果將導致新舊兩種架構文本之間的信息互通(互換),猶如信息社會中移動終端與母體的插接而產生的信息交互。它的介入是輕觸式的,安靜并謹慎;它不祈求主宰空間,而是保持新舊文本的共存和共生;它是點穴式的引發(fā)對話和思考,繼而引發(fā)時間和空間文化的再生產。
上述設計概念貫穿“設計衛(wèi)城”始終,我們希望一旦“插接”所引發(fā)的事件和行動足以改變城市化的既定日程,比如由廢棄工業(yè)廠逐步改造而建立起來的id Town 藝術園區(qū)所不斷引發(fā)的文化活動及其事件足以影響乃至改變該區(qū)域的原有社會生活?!安褰印钡慕Y果將最終呈現為植入,——新的建筑敘事著床到舊有的超尺度工業(yè)遺址中,將成長成為一個新的建筑生命體,新舊的兩首建筑文本疊合而成為統(tǒng)一的新的空間敘事形式,但新植入的文本并沒有刷寫原有文本,新舊建筑文本的所有信息都被完整記錄與疊合的空間敘事中去。
深圳藝象國際社區(qū)鳥瞰
深圳藝象國際社區(qū)--主入口景觀
深圳藝象國際社區(qū)--主入口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