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仰彪
【摘 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按照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課堂教學模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此,教師不僅要精心的預設、以達到精彩的生成;還要運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手段,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調控,并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景、營造富有生機的學習氛圍,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環(huán)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全面發(fā)展
1.創(chuàng)設情境促成效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定向和動力作用,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求知欲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經驗和教材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活動,用蘊含數(shù)學信息的故事、游戲、圖片,再配置以多媒體的輔助,創(chuàng)設各種生動形象的、與教材內容有關的教學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如學習“人民幣的簡單計算”,教師首先提出:“今天是我們班某位同學的生日,老師在商店里看到有一些漂亮的氣球(同時出示三種氣球,每種氣球下面分別標有:8角一個、5角一個、1元2角一個),我想買兩個氣球,代表全班同學送給這位同學,祝他生日快樂。但是要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見,買哪兩個呢?要多少錢呢?請同學們商量一下?!痹谶@里教師并沒有增添所謂“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而借助學生身邊最感興趣的事例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對這件事情有較強的探究愿望,能激發(fā)他們更強烈的探究激情。
2.自主探究促成效
自主探索是指讓學生獨立思考,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和知識基礎,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梢哉f,沒有思考就沒有有效的教學,沒有自主探索,就不會有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在教學中,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要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這就是說,課堂上,一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鉆研;二要留給學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眼觀摩、動口表達的適度空間。自主探索是每一節(jié)課都必須要有的環(huán)節(jié),而合作交流則不然,合作交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決教學難點,完成學生不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同時,合作學習也是豐富學生經驗,培養(yǎng)學生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
在教學中,無論是自主探索還是合作交流,都需要老師的適當指導才能達到有效學習,否則,任由學生“自主”的課堂,只能表現(xiàn)為看似活躍,其實低效的課堂。例如,一位老師在執(zhí)教《克和千克》時有這樣一個片斷:老師請四人小組合作稱量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老師話音剛落,小組內便忙活起來,同學們開始為稱什么東西而爭論不休,好不容易意見達成一致后,一些人開始稱物體的重量,而另一些人卻在那兒講閑話,擺弄天平等,小組合作就在這樣雜亂無章的狀況下進行著……這樣的課堂,缺少老師正確的組織和引導,忽略了合作的質量和效果。本案例中,如果老師能夠調控全局,注意在關鍵環(huán)節(jié)點撥提升;如果組長能夠控制全組,明確分工,使每個學生在合作過程中都擔負明確具體的任務,并掌握交流的順序和討論的節(jié)奏,做好記錄,真正使合作學習朝著穩(wěn)健有序的方向發(fā)展,那么,合作學習的質量才會提高,學生的交流才會有實效。
3.差異發(fā)展促成效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讓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無論是在內容安排,教法選擇、學法使用、練習設計以及教學評價等各方面,都要關注每一個或每一類學生的特殊性,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才能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例在教學“2的乘法口訣”一課,我先出示兩個果盤,每個盤中有2個蘋果,然后提出問題:每盤有幾只蘋果?有幾個2只?2個2只是多少?加法算式?引導寫出乘法算式。表示什么?引導口訣。在教3的乘法口訣時依然采用了同樣的方法,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不再隨著老師思考,仿佛已經會了,調查一下,原來全班學生70%會背乘法口訣,很顯然我雖注重了乘法口訣的形成,但忽略了大部分學生已有的經驗,進行“一刀切”的教學,造成課堂低效。它讓我明白: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教學,才能得到有差異的發(fā)展。
4.算法多樣促成效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要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算法多樣化體現(xiàn)了學生思維方式多樣化,解題策略多樣化及創(chuàng)新意識,有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建構和認知水平的不斷提高。注重算法多樣化,使學生在交流中能充分感受別人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以改變自己在認知方式上的單一性。如在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算法不盡相同,以13-7這道題為例,學生常見方法有1.一個一個數(shù)著減。2.用10-7=3,再用3+3=6。3.7-3=4,10-4=6。4.想7+( )=13,7+6=13,13-7=6。一般來講,在課堂有限時間內,很少有一個學生同時想出幾種不同的方法,常常是幾個人匯總而成,作為老始切不可要求每一位學生每種算法都會,也不可硬性規(guī)定掌握哪種,在倡導算法多樣性同時,一定要注重對算法的體驗,因為體驗是數(shù)學學習不可缺少的階段,只有讓學生親自體驗一下不同的算法,學生才在比較中找到對自己來說最優(yōu)的方法。有助于知識的掌握和思維的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吳巧萍.淺析如何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3(20):56
[2]仲崇新.淺析如何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J].神州,2016(8):101
[3]沈平.淺談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讀寫算:教師版,2013(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