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曉東
[摘要]十八大以來反腐倡廉工作已逐漸步入新常態(tài),在新形勢下將廉政文化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中,既是順應時代趨勢,又是高校實現自身又好又快發(fā)展的根本要求。本文分析了高職院校廉政文化進校園的必要性,同時指出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高職院校廉政文化進校園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廉政文化;路徑
一、高職院校廉政文化進校園的必要性
(一)廉政文化進校園是高職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
高職學生思維活躍,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能否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還需要誠信正直的廉潔品質。由于高職院校以就業(yè)為導向,高職生會更早地踏入社會,所以他們能否具有堅定的廉潔信念,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價值判斷。俗話說“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如果大學生不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缺乏誠信意識和廉潔品德,也無法成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可靠接班人。
(二)廉政文化進校園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如果高校教育引導不利,則可能會走上腐敗的道路。在大學校園里,也存在一些四風問題,不僅會影響到教師,還會影響到學生,比如在學生會競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靠關系、請客吃飯拉選票的現象。如果這些風氣不加以制止,則會影響到校風學風,影響到和諧校園的構建。在高校,只有營造廉潔的校園環(huán)境,才能有效地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才能引導學生誠實守信、正直無私、崇尚廉潔。
(三)廉政文化進校園是當前反腐倡廉的現實需要
隨著高校辦學規(guī)模和辦學自主權的擴大,教育投入隨之大幅增加,高校掌握的資金數額越來越大,相應面臨的廉政風險也越大,社會上一些權錢誘惑對高校形成了不可避免的沖擊。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形勢,西方敵對勢力一直把我國高校作為意識形態(tài)滲透的重點,一些干部的思想產生了蛻變,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扭曲,一些教師為了評定職稱,無視學術道德,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想蔓延,嚴重影響了高校風清氣正的校園環(huán)境。所以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文化傳承以及社會服務等方方面面,需要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支持,高校反腐倡廉需要廉政文化給予大力支持。
二、高職院校廉政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對高校廉政文化建設重要性認識不夠
雖然當前國家不斷下發(fā)廉政文化建設文件,但仍有部分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設力度不夠,認為廉政文化建設只是針對高校領導干部的,對于師生來說并不用接納進來。有些人認為高校應該專心搞教學和科研,不用特別重視廉政教育,認為只要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教師只要完成教學計劃、完成相應的科研任務就可以了,忽視對其他方面的考核,比如廉政意識及師風師德的考核。當前有部分教師為了評職稱而學術造假,不少學生為了提高成績而考試作弊,這種忽視道德規(guī)范的現象,以后絕對會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形式上缺乏創(chuàng)新性
當前高校廉政文化形式較為單一,主要依靠學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來進行宣講。大學生思維敏捷,獲取各種信息較快,對于在課堂上教師的宣講缺乏興趣,甚至一些學生不愿意上思政理論課。目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主要是依靠學院紀委及宣傳部門承擔,其他部門并沒有直接參與進來,最終導致了學院紀委“單打獨斗”的局面,沒有形成聯(lián)動機制,廉政文化建設的效果可想而知。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經常是標語式的宣傳和說教,缺乏知識性和趣味性,很難引起師生的興趣,沒有很好地整合課堂、網絡、廣播、櫥窗、講座等媒介,缺乏有效地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舉措。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設面臨復雜國際形勢的影響
當前,在經濟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各種文化思潮在高校匯集。來自西方的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唯利是圖的不良文化思想嚴重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且這些不良文化的傳播還具有極大的隱蔽性,不易察覺,而且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些腐朽的思想嚴重影響著青少年,沖擊著他們的道德操守,使得他們盲目追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得高校廉政文化建設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部分高校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到了影響。部分高校教師為了評職稱,放松自己道德要求,在科研中重數量、輕質量,甚至發(fā)展到學術造假。部分學生為了和其他人攀比,崇尚權利和金錢,甚至以身試法,盜竊錢物。如果在學生時代就有這種思想,那么以后步入社會后果不堪設想。而且一些道路、橋梁專業(yè)的學生以后工作收入會比較高,他們更容易會在金錢問題上犯錯誤,所以高校開展廉政文化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高職院校廉政文化進校園的有效路徑
(一)提高認識,加強對師生進行廉潔教育
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是國家廉政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形勢下將廉政文化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中,積極開展大學生廉政文化建設,既是順應時代趨勢,又是高校實現自身又好又快發(fā)展的根本要求,對于職業(yè)院校,更應該加強校園廉政文化建設。高校反腐倡廉建設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它涉及到高校的招生、教學、財務、科研以及招投標等,在廉政文化建設中會不斷地遇到新情況、遇到新問題。所以,必須加強對于師生的廉潔教育。對于優(yōu)秀教師要大力表彰,在全校形成示范效應,對于有學術不端的情況要嚴肅處理,按照制度辦事,樹立起學校的廉政風氣。對于高校教師還要加強學習高校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積極提升自己的學術操守以及科研水平。在校大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于一些不良思想不能很好地判斷,容易受到不良影響,高校要大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在課堂中安排具有廉政文化知識的內容和活動,讓大學生知廉明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創(chuàng)新廉政文化教育載體
傳統(tǒng)的廉政文化教育大多形式較為嚴肅,注重說教,較難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新形勢下,廉政文化教育形式應深入淺出,能夠讓學生易于接受,需要多種載體與實現形式。每年都要對學校黨員、干部、師生進行廉政文化教育,比如舉辦廉政晚會、舉行社會實踐活動、舉辦廉政作品展覽、播放相關的影視作品、舉行廉政文化知識競賽,學院LED大屏,充分利用好相關廉政文化教育平臺,提升大學生對于廉政文化教育的參與度。
要充分發(fā)揮好網絡的積極作用,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信息化水平越來越高,每天人們都會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可以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對他們進行廉政教育,通過廉政微課堂、微博、短信、廉政網站等加強對學生的教育,以此強化學生的廉潔思想意識。同時,要讓廉政文化入腦人心,堅守住高校思政理論課的主陣地,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在課堂中積極融入廉潔教育的相關內容,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和教學手段,增強廉潔教育的時效性。
(三)充分挖掘傳統(tǒng)文化內容,樹立大學生廉潔意識
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具有5000年的悠久歷史,《大學》中所講的“三綱八目”,“三綱”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為我們展示了人生的進步階梯,要先“內修”,然后才能“外治”,“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下》),這些都是多么好的美德品質,里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而西方的那些極端的個人主義,沒有限度的享樂主義,超前的消費主義,都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所反對的,如果我們丟掉傳統(tǒng)文化,那么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在《大學》中,就提出了“德本財末”的思想,重精神輕物質,崇尚道德而抑制財物,在今天也相當有影響力,西方的這些資本家利欲熏心,崇尚財物,而輕視道德,為了獲得利益,不顧風險創(chuàng)造出許多金融衍生品轉嫁風險,還有這些次級貸款,都是“重財輕德”的表現,在當時可能賺了一些錢,但最終難逃“金融危機”的厄運,不僅自身不保,而且還拖累其他國家也踏進這趟渾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一國想要“獨善其身”已不太可能。
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各種思潮正在通過各種隱蔽的方式影響著我國的青少年,高校應加強學生傳統(tǒng)文化教育,把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髓發(fā)揚光大,讓青少年好好學一學我們老祖宗留下的精神財富,不要去學習西方那些不良文化,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大學生。
廉政文化進校園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過程,務必要防止重形式、輕效果的現象發(fā)生,要形成廉政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舉全社會之力,共建“敬廉崇潔”的校園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