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依瀅
有位前輩,無論年輕人說什么他總會說:“這有什么呀?!比缓箝_始講他所知道的關于此事的所有負面消息。比如年輕人贊嘆某個方案創(chuàng)意太好了,他會直接丟下“這簡直就是‘策劃一時爽,執(zhí)行火葬場”的嚴酷評價。
或許我們很多人都會在不遠的未來變成這樣。小時候,因為視野還不開闊,看整個世界都是很奇妙的,對一切都懷著好奇而驚喜的心情;稍有閱歷,“見多識廣”的我們便發(fā)現(xiàn)自己失去了探尋有趣的眼睛,看不到美,覺得什么都不能給人帶來驚艷之感。或許有人會責怪所謂的“見識”,但仔細想來,自己變得無趣的原因,不過是封閉了自己的內(nèi)心。
年輕時我們都朝氣蓬勃、內(nèi)心廣闊,恨不得把世界都搶過來放在心里,可隨著柴米油鹽的現(xiàn)實打磨,開放的心態(tài)變成了自怨自艾,想象力流失于我們?yōu)橹疾▌诼档纳嬛校覀冮_始厭棄生活,氣自己無能為力,可越是這樣,反而越只想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嘴上口口聲聲說“兼容并蓄”,內(nèi)心比誰都故步自封,固守著自己的價值觀,油鹽不進。
用錢可以買來一切的生活方式,讓人們失去了探索和發(fā)現(xiàn)生活的眼睛,也失去了那份看到更大世界的機會和心情。他們對世界不再好奇,也沒有想象力,也許不是因為不熱愛生活,而是他們閱讀量太少。
他們不會讀法國詩人蓬熱的書,不知道什么叫“采取事物的立場”,不明白其實石頭也是有生命的;他們不懂西方藝術史,看到梵高的《黃房子》不會潸然淚下,看不到創(chuàng)作背后的苦難;他們看到徐冰“桃花源夢想一定會實現(xiàn)”、蔡國強“白日焰火”時,看不到藝術家們對整個社會關系的擔憂,也感覺不到那些世界深處的悲涼。同樣,因為不了解服飾、珠寶和潮流的起源與發(fā)展,當看到一個打扮恰到好處的男士或女士時,他們不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哦,原來這就是時尚,這就是美”;他們連吃牛排為什么要用海鹽都不懂;也無法指望座頭鯨飛躍的優(yōu)美舞姿能喚起他們貧瘠的想象力,更不用想他們會感受到棕熊的呼吸,感激這個世界對他們無趣心靈的呼喚。
所以,世界在他們看來是統(tǒng)一的,沒有區(qū)別的,不是因為他們無趣,而是他們關閉了自己的感知。因為知識結構的匱乏,他們看不到微觀世界的區(qū)別。
因此,生活里的情趣需要自己去挖掘,打開內(nèi)心是最重要的方式。天天鎖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只能讓生活永遠停滯不前。只有保持閱讀,才會知道自己的無知,才能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歲月中找到飛揚的快樂,才能用雙眼和心靈發(fā)現(xiàn)這世界的美好,才能慢慢變得有趣。
畢竟,你有趣了,你的生活才會有趣。
(指導教師/劉寶俠 素材來源:《作文與考試》本期47頁《座頭鯨的優(yōu)雅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