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進 陳強 陳汝曼
摘要 騰沖1號騰沖紅花油茶為云南省林木品種審(認)定委員會認定的良種,具有適應性較強、早實、豐產(chǎn)和穩(wěn)產(chǎn)的特點。介紹了其特征特性、適宜的立地條件、繁殖和栽培技術(shù)。
關(guān)鍵詞 騰沖紅花油茶;優(yōu)良無性系;特征特性;栽培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S79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7)03-0031-02
Abstract Tengchong 1 Camellia reticulate was identified by forest tree species in Yunnan Province (recognition) review committee, and had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rong adaptability,early maturing,high yield and stable yield.Its characteristics and suitable site conditions,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 were introduced.
Key words Camellia reticulate;Fine clone;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ology
騰沖紅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e Lindl.),又稱滇山茶、紅花油茶,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屬(Camellia)[1]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是云南山茶的原始種[2-3],也是云南特有的山茶種類。騰沖紅花油茶樹姿優(yōu)美,花大色艷,著花數(shù)多,花期長,是一種獨特的園林觀賞植物,也是一種經(jīng)濟價值較高的木本食用油料樹種[4]。騰沖紅花油茶具有平肝潤腑、理氣降壓、調(diào)節(jié)胃腸功能及增強心臟活力、抑肥胖、抗衰老的功效,能促進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預防老年癡呆癥和心腦血管疾病,具有消退動脈粥樣硬化病和抗血栓形成、治療皮膚干癬癥、預防脂肪肝、保護肝臟以及殺滅癌細胞等功效。經(jīng)日本油脂協(xié)會倉庫株式會社品質(zhì)管理部和云南省分析測試研究所檢驗,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81.6%,其中,油酸占69.27%,亞油酸占10.36%,亞麻酸占1.62%,棕櫚油酸占0.10%,花生油酸占0.11%,芥酸占0.09%,亞油酸含量高于國內(nèi)白花茶籽油40%,而白花油茶不含棕櫚油酸和花生油酸。此外,騰沖紅花油茶富含維生素E和人體必需的鉀、鈣、鐵、鋅等微量元素, 在日本、東南亞國家以及我國臺灣省被譽為“東方橄欖油”。
由于現(xiàn)存的騰沖紅花油茶均為種子實生繁殖,變異和分化較大,生產(chǎn)中存在品種混雜退化、開花結(jié)果時間長、效益低等問題。從2006年開始,筆者開展了騰沖紅花油茶優(yōu)良無性系的選育工作,選育出的騰沖1號騰沖紅花油茶具有適應性較強、早實、豐產(chǎn)和穩(wěn)產(chǎn)的特點,2009年被云南省林木品種審(認)定委員會認定為優(yōu)良無性系[5],在云南木本油料基地建設(shè)中大力推廣種植,可提高木本油料基地建設(shè)的質(zhì)量和效益,促進木本油料產(chǎn)業(yè)的健康快速發(fā)展。
1 特征特性
1.1 形態(tài)特征
主干明顯,幼樹期生長勢強,枝直立性強,葉寬大,厚實而濃綠,長8.6 cm,寬3.6 cm。葉芽外被鱗片,在抽梢過程中脫落。花兩性,單瓣,喇叭形,花芽芽體飽滿,長1.5~2.0 cm,直徑0.4~0.6 cm,以短枝、頂芽結(jié)果為主,花粉紅色、直徑4.2 cm,多6瓣,盛花期約7 d。幼樹生長發(fā)春秋2次梢,春梢萌發(fā)數(shù)量多,除休眠芽外,每個頂芽均抽梢,但生長量少,平均長14.2 cm,秋稍萌發(fā)量少,僅主桿頂芽或次干頂芽抽梢,生長量可達1.2 m。果實為蒴果,果皮黃褐色、中等大小、扁圓球型、美觀,果面棱紋明顯陷,平均單果重49.9 g,果皮厚約0.9 cm,每果平均籽粒數(shù)為4.5粒,單粒重2.3 g。
1.2 物候期
騰沖紅花油茶于4月上旬春芽萌動,4月下旬為春梢快速生長期,5月中旬春梢停止生長,花芽6月分化,7月葉芽區(qū)分明顯,8月下旬至9月幼樹主干頂芽抽秋梢,花芽8—12月逐步膨大,次年1月下旬初花,2月上旬盛花,花期1月下旬至2月中旬,5月下旬至6月果實快速膨大, 10月上中旬果實成熟。
1.3 品質(zhì)和產(chǎn)量
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利用騰沖1號優(yōu)樹無性系,在騰沖的主要種植鄉(xiāng)鎮(zhèn)建設(shè)豐產(chǎn)栽培試驗林5處,面積533.3 hm2,2015年10月觀測,可產(chǎn)騰沖紅花油茶良種穗條300萬個,參試無性系植株3年能試花,平均樹高116.0 cm,平均地徑2.6 cm,平均冠幅72.0 cm,4年初果,平均樹高128.0 cm,平均地徑3.9 cm,平均冠幅88.0 cm,5年進入經(jīng)濟收益期,平均樹高166.0 cm,平均地徑6.0 cm,平均冠幅126.0 cm,最高株樹高達321.0 cm,地徑8.6 cm,冠幅156.0 cm,早實性較好,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保特了親本的優(yōu)良性狀。
2015年結(jié)果枝率為36%,每果枝平均坐果1個,坐果率為94%,與其他品種混合配置,坐果率更高,可達85%;初產(chǎn)期產(chǎn)量380.00 kg/hm2,超過對照450.00%;8~9年進入盛產(chǎn)期,產(chǎn)量750.00 kg/hm2,超過對照250.00%;出鮮籽粒27.40%,超過對照25.00%;出干籽率16.40%,超過對照20.20%;干籽出仁率67.63%,超過對照10.80%;干仁含油率60.42%,超過對照5.10%;干籽出油率40.73%,超過對照15.20%。
1.4 適宜種植范圍
適宜在云南省滇西高原地區(qū)半陰坡、半陽坡式平地種植。該地區(qū)海拔1 500~2 300 m,年均溫10.4~15.9 ℃,≥10 ℃活動積溫≥3 500 ℃,日照時數(shù)1 800~2 200 h,年降雨1 000~1 600 mm,土層厚度≥80 cm,土壤pH 5.0~6.5,有機質(zhì)含量高,透氣保水性能好的微酸性砂質(zhì)壤土、火山灰土及腐殖土,有灌溉水源,土層深厚肥沃,地勢相對平緩。
該品種耐瘠薄,具有早實、豐產(chǎn)和穩(wěn)產(chǎn)的特點,為特殊油料鄉(xiāng)土樹種,自然分布范圍窄。
2 苗木繁育與栽培技術(shù)
2.1 苗木繁育技術(shù)要點 采用無性繁殖,以芽苗砧嫁接為主。
2.1.1 苗圃地選擇。
苗圃地應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水良好、交通方便、有電力、無污染的農(nóng)田或山地,土層厚度一般不少于50 cm,地下水位不超過1.5 m,pH 5.5~7.5,疏松肥沃,病蟲害少的砂壤土、壤土和輕壤土。
2.1.2 砧木培育。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種子飽滿的騰沖紅花油茶母樹,于10月中旬種子充分成熟、10%~20%裂口后采種,人工脫殼,篩選大粒種子播種,注意不能曬種,種子水分不能損失。1 kg種子約350粒,出芽率70%。
在苗圃地上做床,床寬1.0~1.2 m,高20.0 cm,長依地形而定,苗床整平后用敵克松或多菌靈噴施消毒,隨采隨播,種子用400 mg/kg高錳酸鉀消毒30~60 min,或用敵克松拌種消毒,均勻撒播,做到無重疊,蓋上5 cm厚的細土。播種量2.5~3.0 kg/m2,實際出芽苗612~735株。
2.1.3 接穗采集。
以生長健壯的騰沖1號騰沖紅花油茶無性系為母樹。于嫁接前1 d采集穗條運輸至苗圃當天完成嫁接。一般選用樹冠外圍中、上部葉芽飽滿的當年木質(zhì)化春梢作為接穗, 接穗粗0.32~0.42 cm,用濕布包裹保鮮, 接穗宜隨采隨用,貯藏時間不宜超過7 d。采用TDZ強力生根劑處理接穗,能提高嫁接成活率.
2.1.4 芽苗砧嫁接。
以2—3月上旬為最佳嫁接時間,也可6—8月嫁接。接穗處理:根據(jù)穗條上葉片的大小剪去1/3~1/2的葉片[6],對于小葉可以不剪,用嫁接刀在接穗下節(jié)葉柄下方1~2 mm處的左右兩側(cè),各削一個15°、長約1 cm的雙斜面,正交會于髓心,形成30 ℃尖削度的楔形,再從上節(jié)葉柄上方2~3 mm處截斷,成為帶一芽一葉的接穗,然后置于清水或生根粉溶液器中待用。砧木處理:將苗床上的裸根苗取出后,用清水洗去沙土,蓋上濕布,苗砧放于室內(nèi)操作臺上備用,用刀片或枝剪刀在苗干高1.0~1.5 cm處切斷,隨即用刀片從砧木正中髓心劈開,開口約1 cm。嫁接:把準備好的接穗插入砧木,接穗和砧木至少對齊有葉片一邊,用塑料膠帶綁,用燃燒的蚊香截斷并固定。
2.1.5 容器苗培育。
用多菌靈或敵克松拌生土黃壤,同時加入一定量腐熟的農(nóng)家肥,混拌均勻,裝入10 cm×15 cm營養(yǎng)袋,排列成寬1.2 m的苗床,長依地形而定。苗床上用遮陰度70%的遮陽網(wǎng)搭建成高1.8 m的遮陰棚。
將基質(zhì)澆透水,用寬2 cm、長30 cm的小竹簽先插入營養(yǎng)袋10 cm左右搖一下,形成一個小洞,放入嫁接苗,再在洞一側(cè)向嫁接苗根系壓緊,深度以露出接口為宜,注意不能窩根或懸空,澆施生根粉溶液作為定根水,可培育苗木60萬~75萬株/hm2。
2.1.6 管理技術(shù)。
保溫增濕:澆透水后加蓋塑料薄膜小拱棚保溫增濕,適時調(diào)節(jié)。除萌:從嫁接后30 d左右開始,注意除去砧木萌芽。除花芽:由于接穗花芽、葉芽同時并存,影響苗木生長,應注意摘除花芽。施肥:可用0.5%復合肥澆施,或用0.3%尿素噴施葉面。病害防治:用茶病快克、笨迷甲環(huán)唑、甲基硫菌靈等防治常見油茶餅病、炭疽病。蟲害防治:可用呋喃丹防治蠐螬。解綁:當苗木生長到接穗和砧木完全愈合時,用刀片把綁帶劃斷。出圃:2年可出圃,苗木須達到國家規(guī)定的合格苗方可出圃,出圃前180 d逐步揭除遮陰網(wǎng)進行煉苗。
2.2 栽培技術(shù)要點
2.2.1 造林密度。株行距2 m×3 m~3 m×4 m,即造林密度為840~1 650株/hm2。
2.2.2 整地施基肥。
穴狀整地(長、寬、深各60 cm以上)或帶狀整地(寬、深各60 cm以上,長因地形而定),栽植前施足基肥,以農(nóng)家有機肥、餅肥及復合肥等為主,每穴施25.00 kg腐熟有機肥和復合肥0.25 kg,改土回填,肥土混合均勻。
2.2.3 配置方式。
同一造林地塊應選擇2個以上花期相同的良種種植,與騰沖1號騰沖紅花油茶配置的良種為騰沖3號騰沖紅花油茶,可提高坐果率。
2.2.4 定植。
定植季節(jié)為夏季(6—7月)或秋季(10月)。定植點采用品字形配置。定植時除去營養(yǎng)袋,確保容器土球完整,將苗木放正,由四周向內(nèi)踩實,嫁接口應露出土面,澆透定根水,覆蓋60 cm×60 cm的地膜。
2.2.5 除草施肥。
提倡林糧間作,及時中耕除草。春季施肥灌水,3月以氮肥為主,氮肥以尿素0.5%葉面施肥為主,或?qū)λ疂彩?,或施含氮高的復合肥。從?年每株施0.05~0.10 kg起,逐年增加。 10月以有機肥及磷鉀肥為主,有機肥從第1年每株施1~2 kg起,逐年增加。
2.2.6 整形修剪。
及時進行整形修剪,結(jié)合防治病蟲害,重點培養(yǎng)主干,以疏散分層形為主。因騰沖1號騰沖紅花油茶無性系春梢生長特點是主干頂芽和所有側(cè)枝頂芽都少,側(cè)枝發(fā)達,不必要定干,第1~3年,僅需要修除腳枝,摘掉花蕾,維持樹體營養(yǎng)生長,加快樹冠成形。第4~5年在距基部30 cm處選留3~4個生長強壯、方位合理的側(cè)枝培養(yǎng)為主枝及副主枝;第6年后,在繼續(xù)培養(yǎng)正副主枝的基礎(chǔ)上適當修剪下垂枝和內(nèi)膛枝,保持整個樹冠枝葉采光度。
2.2.7 病蟲害防治。
常見病害:炭疽病、茶餅病、煙煤病等,發(fā)病期5—8月,7—8月為發(fā)病高峰期。防治方法:①加強撫育管理,增強樹勢,保持林分、樹體通風透光,發(fā)病期間不施氮肥,增施磷肥、鉀肥;②清除病葉、病枝、病果,集中燒毀填埋;③發(fā)病早期用多菌靈、茶病快克、笨迷甲環(huán)唑、甲基硫菌靈等殺菌劑防治。常見蟲害:綿蚧、油茶毒蛾、油茶枯葉蛾、油茶尺蠖、油茶象甲、油茶桃蛀螟、油茶寬盾椿等;防治方法:①加強撫育管理,人工清除蟲卵,捕捉幼蟲、蛹;②噴施綠色雷威、敵百蟲、功夫、殺螨蚧等高效低毒農(nóng)藥防治。
3 結(jié)論
騰沖1號騰沖紅花油茶無性系經(jīng)云南省良種審(認)定委員會審定為良種,具有適應性較強、早實、豐產(chǎn)和穩(wěn)產(chǎn)的特點。嫁接培育的無性系苗木通過科學的栽培和管理,種植3年能試花,4年初果,5年進入經(jīng)濟收益期,鮮果出籽率27.30%,干籽率16.20%,干籽出仁率67.03%,干仁含油率60.62%,干籽出油率40.63%,單株產(chǎn)油量可達24.6 kg,與對照相比,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均有較大提高,適宜在云南省滇西高原和立地條件相似的地區(qū)推廣,可在云南木本油料基地建設(shè)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委會.中國植物志:第49卷 第3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68-70.
[2] 莊瑞林.中國油茶[M].2版.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8.
[3] 馮國楣,夏麗芳,朱象鴻.云南山茶花[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
[4] 賈良智,周俊.中國油脂植物[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7.
[5] 國家林業(yè)局國有林場和林木種苗工作總站.中國油茶品種志[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16.
[6] 黃佳聰,郭軍,罕新艷,等.騰沖紅花油茶芽苗砧嫁接技術(shù)及其成效分析[J].西部林業(yè)科學,2011,40(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