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衣鐵哈莫
【摘 要】流行音樂在中學課堂中的應用其實是在很早以前就已經(jīng)提出的了。而最近幾年來,如何把流行音樂更好地融入到音樂教學的課堂中去成了很多老師都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像在涼山彝族自治州這樣以彝族學生為主的課堂中,老師都在不同的層次和領域去關注高層次的音樂理論研究話題。而如果不能夠站在文化的高度去看待流行音樂中中學音樂課堂的一些規(guī)律的話,那么自然也就不能夠更好地去進行相關的了解。本文基于流行音樂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可行性進行了最全面的探討。
【關鍵詞】流行音樂;中學音樂教學;可行性研究
其實在很早之前,人們就展開了針對流行音樂進入中學音樂教學中的相關爭論。反對的人認為流行音樂多半在介紹關于愛情的知識,商業(yè)氣息濃重,本身的藝術價值也不是很高,如果進入課堂那么勢必將不利于教學。而支持者則認為流行音樂還是有著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的,所以適合在課堂中占據(jù)一定比例。本文就查閱相關的資料和研究就流行音樂在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可行性進行具體的探討。
一、流行性音樂進入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可行性
(一)符合我國中學音樂課堂改革地基本步調(diào)
其實流行音樂在中學課堂中地應用并不是今天偶然提出地,早在中學課堂進行新課程改革地過程中,就已經(jīng)有了相關地應用。在本世紀初,我國對包括少數(shù)民族地音樂課堂進行過最簡單地課程定位。在這個過程中,對整體音樂課的定位、音樂的性質(zhì)、音樂的相關理念和音樂應該達成的目標和最終的教學目標進行了調(diào)整。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就提出了音樂的學習還是以審美為基礎的,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在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相關基礎上對音樂的“多元文化”進行全方位的理解,這樣的教學理念原則上說是適合所有的中學音樂課堂的相關教學要求的。
(二)流行音樂的特殊性
流行音樂是在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所孕育出的一種音樂文化。蘊含在其中的思想情感、相關音樂的美學特征和其他趣味都是無可比擬的。這也正好反映出了所有不同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背景下大眾的審美口味。此外,它的表現(xiàn)手法和音樂的風格也是很多樣的。應該說,流行音樂本身體現(xiàn)的是一種多細胞體的文化,其最傳統(tǒng)的教學內(nèi)容,本身就沒有很好的音樂內(nèi)容對其進行支撐。這是以前流行音樂不能夠被引進中學課堂的重要原因。
但是,即使像彝族那樣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也會偶爾厭倦僅僅出現(xiàn)在課本上的《美麗的草原》、《綠色暢想》和《難忘的今宵》等歌曲。覺得那些歌曲偶爾會顯得過于正統(tǒng),讓很多學生雖然很喜歡音樂,但是對于音樂課的興趣卻不是很大。而如果這個時候可以引入包括搖滾樂、爵士音樂、布魯斯和其他類型的音樂的風格的話,那么相信學生也會折服于不同音樂的魅力。所以從流行音樂包羅萬象的特殊性和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這一點來說,完全是有相關的可行性的。
二、流行音樂進入中學音樂教學中的堅持的原則
本次研究采用了對學生和老師雙方的問卷調(diào)查研究,總體表明流行音樂引入中學音樂課堂中雖是可行的,但是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也應該堅持一些基本的原則。
(一)適度的原則
應該說整個中學音樂的教學系統(tǒng)是一個非常獨立而完善的系統(tǒng),在這個過程中引入流行音樂作為其主要的教學內(nèi)容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雖然這樣的方案是有可行性的,但在引入的過程中要尤其注意引入流行音樂的適度原則。不能夠因為引入流行音樂就忽視了包括《彼得與狼》、《木鼓歌》和《平安夜》等其他的歌曲。畢竟傳統(tǒng)音樂是人類整個音樂史中最核心和精華的相關內(nèi)容,本身具有著非常高的文化價值。即使流行音樂的價值再高,它也是不能夠和傳統(tǒng)音樂相比的。所以即使是要在少數(shù)民族的課堂上引入流行音樂的相關內(nèi)容,大家也一定要注意適度的原則。
(二)指導性原則
在流行音樂引進中學課堂時,也不能夠一味地只去引進中學的音樂,而是應該遵循相應的指導性原則。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的選擇和鑒賞的能力,對于存在于流行音樂中的糟粕,大家要盡量去遠離。此外,加強對于流行音樂風格和技巧的把握也是尤為重要的,應該重其表演力度和形式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最終,讓學生通過流行音樂也能夠很好地去欣賞和理解音樂。
(三)選擇性原則
在進行流行音樂的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其選擇性的原則。因為流行音樂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音樂,并不是所有的內(nèi)容都適合中小學生去欣賞的,很多流行中過多的存在憂傷、孤獨、失落和憂郁的內(nèi)容,這些是不適合中學生去學習的。所以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去選擇那些內(nèi)容積極和樂觀向上的音樂作品。
三、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在把流行音樂引入到中學的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更多地采用讓流行音樂與課本相結合的相關方法。其實像韓紅唱的《天路》、騰格爾唱的《天堂》和《我們走在大路上》等歌曲都是可以唱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的歌曲。那如果能夠在可他昂上安排這樣一些曲目的話,反而是能夠喚起少數(shù)民族的同學對于自己家鄉(xiāng)的自豪感和思念之情的,所以流行音樂也因此能夠在中學的教學過程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而也只有在對比流行音樂和本民族音樂之間的歌詞、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聲調(diào)、音色和其他方面的不同點的話,那么其優(yōu)勢和劣勢也才能夠更好地被發(fā)揮出來。應該說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其結果會是很好的。
四、結束語
總體來說,流行音樂具有其可行的優(yōu)勢,而且在中學的教學課堂中尤其可行。不過,在研究流行音樂相關的可行性時,尤其應該注意一些具體的方法,這樣才能夠真正調(diào)動起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同時也能夠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學習到相關的音樂知識,這兩點對于中學的流行音樂教學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參考文獻:
[1]謝嘉幸,郁斌.音樂教育與教學法[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尤靜波.流行演唱分級訓練教材[J].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3.
[3]潘知常,林瑋.大眾傳媒與大眾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4]馬達.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