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發(fā)瓊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已經成為各學校首要的任務。小學處于學習的啟蒙階段,對各學科的發(fā)展都有較嚴格的要求。其中信息技術科目作為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應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在教學方法和教育模式上不斷創(chuàng)新。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提升
一、課前強化準備環(huán)節(jié)
備課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上課之前,教師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是檢查機房設備,信息技術課離不開機房,所以教師要在上課之前對機房進行細致的檢查,使機房電腦在硬件、軟件方面都達到標準。其次是教師需要將要用到的教材、課件、演示用的PPT等提前準備好,并在機房實際操作,檢驗是否能在機房正常使用。最后是教學內容的準備,教師根據教學重點和難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同時制定好靈活多樣的教學計劃,小學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要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課前導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對計算機充滿了好奇心,可以在課前設計一些符合教學內容的小游戲,吸引學生生的注意力,但是小學生自控能力較差,要注意把控課堂時間,就出充分的時間進行教學內容的講解,也可以在講課過程中加入一些圖片、音頻,或者小短片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對計算機處于入門階段,教師應該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精心導入教學內容,提高上課的效率。
二、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
小學生好動、自制力差,在課堂上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經常會引起紀律上的問題,如果有同學不認真聽講,或者在其他同學練習的時候玩游戲,都會影響教學的質量。課堂氛圍對于整個課堂都非常重要,教師要通過合理的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面對個別學生不認真聽講的情況,教師可以先安排同學進行實際操作,然后找犯錯誤的同學單獨談話,照顧到小學生的自尊心,或者是走到他附近拍拍他的肩膀,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同是小學生榮譽感較強,可以采取獎懲制度,安排先完成任務的同學輔助教師管理班級,數(shù)字學生的榮譽感,給程度較好、完成速度快的學生樹立管理意識,避免了其完成任務想玩游戲的情況,也是對其他同學的一種督促。在課堂教學中,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小學生信息技術科目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并不多,主要是對計算機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教師只需要在要領方面提醒、點撥即可。其他時間可以適當開展一些主題活動,設置學習興趣小組,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三、增強信息教學實踐力度
小學的信息技術知識點比較簡單,主要掌握信息查找、發(fā)送和簡單運用。教師教會學生簡單的操作方法之后,應該留給學生自己聯(lián)系實踐的時間,小學生接受新鮮事物較快,能夠很快的記住相關操作和流程,但是小學生記憶的知識不扎實,會造成快速遺忘。因此,應該為學生留出時間對所學知識進行操作,在實踐中將知識點記得更牢固,熟練掌握操作方法。學習理論能夠使學生的知識更加扎實,但是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涉及的理論大部分都要落實為實踐。教師應多多帶動學生自主操作,可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幻燈片、電子賀卡等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將學生自主完成的作品進行展示,讓學生們一起交流評比,提出自己的意見,鼓勵學生多動手、多操作、多實踐。教師可根據學生部不同的性格與愛好分配給學生不同的任務,因材施教,提高孩子的學習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敢于嘗試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計算機實際操作中,不同的學生會遇到各種不一樣的問題,將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匯總,將問題傳達給學生讓他們互相解決問題,提升多角度思考的思維模式,獲得超出預期的教學效果。
四、打造合作學習模式
信息技術的學習離不開各合作,這其中有教師和學生的合作,也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在課堂上設計一些需要討論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在問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取長補短,思維活躍,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懂得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活動,需要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共同合作,也可以設計一些比賽,需要各小組成員間的互相監(jiān)督,這樣的教學方法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
教師與學生也可以適當合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需為學生簡單演示教學方法,其余的教給學生自我發(fā)揮。學生可在教師操作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在掌握方法之后自我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增加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學生遇到困難及時解決,對于內向的、不善表達的學生多多關心,可進行單獨講解,使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更親近。學生能更好的、更易有趣味的上課;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和合作中能夠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獲得“雙贏”的效果。
五、完善課堂總結工作
信息技術課程設置較少,有的學校信息技術科目也沒有單獨的考試,致使一部分忽略了教學完整的重要性。如果沒有系統(tǒng)的考試形式的知識反饋,就需要教師在講解相關操作和學生自主練習之后,對課堂教學情況進行反思和總結。在一堂課結束之前,對當課知識點進行復習和梳理,和學生一起對教學重點難點反復多次復習,強化學生的記憶。教師在進行課堂總結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不斷積累、總結經驗。在摸索中逐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成熟的教學手段,豐富自身教學經驗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
六、結語
信息技術課程貫穿各個學科的知識,信息技術教學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上課過程中注意與學生的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課后及時總結教學經驗。通過在實踐中的不斷摸索,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不斷創(chuàng)新,逐漸形成特色的教學方法,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輕松快樂的學習,各學科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何海江.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4,02:195.
[2]趙春祥.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5,36:166.
[3]張娜.淺析如何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