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生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位老人走進我的辦公室,用簡單的漢語要求我安排他上云南香格里拉石卡雪山,去尋找一種獨特的綠絨蒿。這是日本綠絨蒿協(xié)會的會長吉田外司夫,他已經(jīng)70歲,身板依然高挑硬朗,隨時面帶微笑。2005年他出版了《喜馬拉雅植物大圖鑒》,收錄了克什米爾東部、印度喜馬拉雅南坡、尼泊爾、錫金、不丹、希夏邦馬、珠穆朗瑪、雅魯藏布大峽谷、四川西部、青海東南、云南西北部的高山珍稀植物9000余種。放眼全世界,他稱得上是青藏高原植物研究領(lǐng)域最頂級的專家。
當(dāng)時石卡雪山還沒有索道,需要從納帕海邊的哈木谷徒步上山,并在半山的靈犀湖邊扎營一宿。我們從村里雇用了兩匹馬,帶上帳篷與簡易炊具前往石卡雪山。從村里出發(fā)立刻進入冰川跡地的沙礫區(qū)域,賽馬節(jié)剛過,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腋花杜鵑灌叢在6月溫軟陽光的照耀下散發(fā)著芳香,兩匹馬走在前面,鈴鐺清脆響著,馬背上的馱子左右搖晃。
杜鵑灌叢里的小道彎彎曲曲,隨時有牛羊踩出的岔道將我們與馬鍋頭分開。吉田不時會蹲下觀賞藏在杜鵑灌叢里的桃兒七與卷葉貝母。桃兒七是早春開花的鬼臼科植物,粉紅色的花朵頂生枝頭,先花后葉,葉子往往卷縮成皺紋,狀如羞澀少女的裙,風(fēng)格非常淡雅。這個植物在藏語里叫“阿嘎貝勒”,七八月果子成熟,牧童會當(dāng)水果采集來吃,味道微酸,是高海拔藏區(qū)不多見的漿果,在過去藏醫(yī)用它的根塊來治療疾病。卷葉貝母往往藏在杜鵑灌叢里,灰褐色的花瓣有黃色或黑色的斑點,盡可能不去顯露嬌容,這是它的生存策略,防止牛羊啃食,但絕大部分最終還是會被采集,因為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川貝母”,是治療咳嗽的良藥。
一個小時后我們離開平坦的灌叢地帶進入山谷,并沿著山谷攀爬。20世紀(jì)70年代,中國著名的植物學(xué)家吳征鎰、武素功、馮國楣等先后多次沿這個山谷前往石卡雪山調(diào)查植物、采集標(biāo)本,今天我們在《中國植物志》上隨時可見到某某植物模式標(biāo)本采集地點標(biāo)注為“中甸石膏山”,就是現(xiàn)在的香格里拉石卡雪山。沿著先賢的足跡穿過山谷,進入云杉、冷杉林帶,傍晚時分抵達靈犀湖邊,我們扎營在離湖邊不遠的草甸。吉田喜歡喝酥油茶,但不習(xí)慣藏區(qū)牧民放牧小屋散發(fā)著的制作酥油、奶酪的膻味,所以我?guī)退谶h離牧屋的草甸上搭建了一頂帳篷,我自己與馬鍋頭則在火塘邊鋪塊墊子躺下睡覺。
第二天天剛亮,吉田走進牧屋,我與馬鍋頭迅速生火熬茶,吉田吃自己帶的日本速食,我捏了團糌粑草草了結(jié)了早餐。這天我倆需要迅速攀爬到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流石灘,去那里尋找他說的神秘綠絨蒿。流石灘是高山地帶特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橫斷山區(qū)高大的喬木只能生長到海拔4000~4200米的高度,之后是低矮的高山柳、金露梅、小檗等組成的灌叢地帶。4300米以上再高處就是巖石經(jīng)過長期的風(fēng)吹日曬坍塌下來的碎石區(qū)域,這個區(qū)域土壤很少,風(fēng)化后的碎石形成貧瘠的土壤掩藏在石塊下,寒冷、干燥、白天日照強烈、夜間極其寒冷,即便在盛夏的六七月,晚間溫度也接近零度。這樣的環(huán)境是生物的極限生存地帶,只有那些不怕嚴(yán)寒、耐缺氧的生命才能在這里頑強生存。
兩個小時后,吉田與我爬到海拔4260米高度的流石灘,我們開始分別尋找流石灘上的植物。在灰褐色的流石灘上,我先看到幾株半荷苞紫堇,它是罌粟科里一個大屬的成員,天藍色的花朵呈錐形袋狀斜依在石塊邊,花蜜深藏在囊底,目的是讓高山上能傳粉的、為數(shù)不多的昆蟲鉆進去吸蜜,然后花粉被攜帶到另外一株花上,從而實現(xiàn)傳粉。但熊蜂卻不理睬它的策略,直接在花朵后面的距端咬開口子吸蜜,簡直就是高山上的強盜。在強烈的陽光下,眼前突然飄過一只蝴蝶,翅膀薄如蟬翼,如絹如絲,在其后翼上鑲嵌著紅色和寶石藍的斑點,這是全世界最珍貴的蝴蝶類群——絹蝶。絹蝶與紫堇之間建立了特殊的寄生關(guān)系,剛羽化的雄性絹蝶第一件事就是要尋找異性交配,交配后會把雌性的生殖器官封住形成臀袋防止其他絹蝶再與它交配。雌蝶會把卵產(chǎn)在距離紫堇很近的石塊下面,次年5月冰雪融化,絹蝶的卵在陽光照曬后被溫暖的石塊孵化變成幼蟲,幼蟲滾爬起來就躺在紫堇的旁邊,開始蠶食紫堇的葉子。半個月后幼蟲開始化蛹成蝶,變成一只新的蝴蝶御風(fēng)飛行,又開始去尋找異性!高山之巔的生命就這樣傳奇地繁衍生息。
我正在欣賞絹蝶,吉田在百米開外呼喊我。我迅速收拾相機橫切到他所在的位置,吉田滿心歡喜地指著一叢藍色的植物動情地告訴我“MeconopsisvenustaPrain”!我從來不去記植物的拉丁名,搞不清楚它叫什么,一臉茫然,吉田從兜里掏出筆記本迅速寫上拉丁名并用漢字標(biāo)注“秀麗”兩字,哦!原來它叫秀麗綠絨蒿,我頷首微笑表示搞懂了。
我蹲下來慢慢欣賞這株神奇的植物,叢生的基生葉肉質(zhì)而且肥厚,這是用來御寒的功底?;ǘ渖诨ㄍろ敹耍煌ひ欢涠皇强偁罨ㄐ?,三朵花相互依偎,深紫色的8片花瓣重瓣垂首,花蕊呈金黃,花藥橘黃而子房帶綠,天啊!這是怎樣的色彩搭配:深紫的冷色搭配溫暖的橘黃,冷與暖形成強烈的對比。橘黃或者說金黃的花蕊在紫色的陪襯下耀眼奪目,而波浪形的卷曲的綠葉淡雅舒展,真是天工造物,自然的色彩是如此和諧又充滿了對比。然后你再放眼一望,流石灘干涸堅硬寒冷凄涼,而如此嬌嫩的鮮花就綻放在這樣艱苦卓絕的苦寒之境,這是怎樣的生命?
在流石灘與森林結(jié)合的林緣地帶找到了全緣葉綠絨蒿與橫斷山綠絨蒿,兩者極其相似,但細看橫斷山綠絨蒿的黃要淡雅一些,實際拉丁名就是硫磺綠絨蒿的意思,表達得更準(zhǔn)確,葉片也比全緣綠絨蒿要單薄些,葉脈呈條列而且更清晰,這些細微的差別著實讓很多“綠粉”苦惱。
之前植物學(xué)家們說秀麗綠絨蒿是一年生草本,而實際呢,生長在高山流石灘的絕大多數(shù)植物都需要3~5年的生長期才能開花結(jié)果。風(fēng)把種子撒播到流石灘的縫隙里,種子努力尋找少得可憐的土壤,然后經(jīng)過一個寒冬孕育,春天來了,冰雪消融,種子經(jīng)過天然的寒溫催化終于發(fā)芽生根,新的生命誕生了。但它只能長出幾片嫩葉就又要遭受嚴(yán)寒的侵襲。它需要努力保護住自己的根,藏在巖石下,深扎進土壤,并形成粗壯的根莖儲藏營養(yǎng)。經(jīng)過3~5年的自我培養(yǎng),終于有足夠的養(yǎng)分,它要燦爛一回,把所有的苦難都表現(xiàn)為憂郁的深紫色花瓣,把所有的喜悅心情幻化為燦爛的金色花蕊……嬌弱的生命向自然界宣告:我向你們開放!絹蝶揮舞著翅膀御風(fēng)而來,輕輕的吻一下它的花房又翩翩而去;熊蜂老哥揮舞著粗短的翅膀在它的花蕊間停歇片刻,撫摸一下它的雌蕊又匆匆離去;螞蟻以及不知名的甲蟲竟能嗅到秀麗綠絨蒿淡淡的芳香,貪圖爬過一株又一株,也算光顧過這新的生命。于是它不覺之間受孕,子房開始膨大,秋天還沒到來,蒴果炸裂,種子又被風(fēng)吹送到更遠的流石灘,緊接著它悄然死去。一生只為一次燦爛,這就是綠絨蒿的極致美麗!
大理蒼山·尼泊爾綠絨蒿
2003年,吉田與我率隊到大理蒼山考察,我們的目標(biāo)是尼泊爾綠絨蒿。尼泊爾綠絨蒿在中國分布于怒江州的高黎貢山、昆明的嬌子雪山、四川冕寧、木里、西藏東南部等地,生長在海拔2500~3800米的林下,是全世界植株最為高大的綠絨蒿屬植物。我見過的尼泊爾綠絨蒿最高可以長到2.5米,花徑多分支,形成總狀圓錐花序,花瓣碩大、花色從紫色、絳紅到藍色都有,葉片邊緣深裂,高大秀美。
云南白馬雪山·美麗綠絨蒿
在白馬雪山考察期間,我們找到一種極其芳香的美麗綠絨蒿。美麗綠絨蒿要比秀麗綠絨蒿高大許多,為了防止被動物啃食,它全株被銹色或淡黃色的刺,它的葉片邊緣羽狀深裂,總狀花序,天藍色的花瓣4~8片,依然配了菊黃的花蕊。美麗綠絨蒿有一種沁人心脾的強烈芳香,在離植株20米開外都能聞到。
麗江老君山·伴蘚綠絨蒿
吉田在2014年發(fā)表了一個新的綠絨蒿種類,伴蘚綠絨蒿,顧名思義這種綠絨蒿是在原始森林下伴隨苔蘚而生的。在老君山,吉田在普米族向?qū)畲糊埖呐惆橄乱还舶l(fā)現(xiàn)三個小群落,每個小群落只有20株左右,是極其稀少而且極其珍貴的種類。伴蘚綠絨蒿非常優(yōu)雅,植株高20~35cm,單花頂生,花瓣4枚,開藍色、粉紅的花朵。
如果沒有吉田的帶領(lǐng),我們可能永遠無緣一見伴蘚綠絨蒿,而伴蘚綠絨蒿也永遠只有苔蘚伴隨它開放。伴蘚綠絨蒿是如此稀少的種類,并且存在著嚴(yán)重的生存威脅,當(dāng)?shù)氐募{西族、普米族和白族有吃綠絨蒿根莖的習(xí)俗。綠絨蒿為了繁殖與生存,把營養(yǎng)積淀在根部,成為蘿卜狀的根塊,當(dāng)?shù)厝税阉?dāng)成土人參燉肉吃,且不知道在吃怎樣美麗的生命。
玉龍雪山·麗江綠絨蒿
之后,我和吉田再次合作前往玉龍雪山尋訪百年前的麗江綠絨蒿。80多年前,來自奧地利的美籍?dāng)z影師、植物獵人約瑟夫·洛克在玉龍雪山下的雪松村住下來,長期研究麗江及其周邊的植物與東巴文化。同一時期,來自法國的天主教神甫、植物采集家P. J. M. Delavay,英國愛丁堡植物園采集員、植物獵人George Forrest,Kingdon Ward,英國的Ernest Wilson都來過麗江玉龍雪山。麗江綠絨蒿、長果綠絨蒿與藿香葉綠絨蒿就是在這個時期被這些植物獵人發(fā)現(xiàn)在玉龍雪山。
我們沿著玉龍雪山北坡的殉情谷方向前進。我們前行不久,就在林下看到長果綠絨蒿,它長在陰暗潮濕的溝渠崖壁,它是如此纖弱,宛如空谷幽蘭,一身的幽怨與哀嘆。再行片刻,登上一臺階,有草坪如茵,周圍森林環(huán)抱,可以駐足觀賞玉龍雪山主峰扇子陡。我們坐下來邊吃午餐邊休息邊看風(fēng)景,打包餐雖然簡單,但風(fēng)景卻絕對可餐!突然在杜鵑灌叢里我看到一株藍色的綠絨蒿,呼喚吉田,一看,果然是90年前George Forrest發(fā)現(xiàn)的麗江綠絨蒿。它的生長策略與卷葉貝母類似,躲藏在低矮的杜鵑灌叢里,防止被別的動物啃食?;~全緣上下被毛刺,總狀花序,萼片也被毛刺,花瓣4片呈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