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炳耀
【摘要】 “美”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中學習中,它無處不在,又虛無縹緲;它源自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只有通過對“美”的學習了解,才能深刻認識我們生活中的各種“美”。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提倡素質教育,而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學生學會如何發(fā)現體育項目中的美,懂得如何欣賞體育之美,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整體的體育欣賞水平和體育審美能力,吸引更多的人積極關心、參與體育運動,提高全民體育意識,推動我國體育事業(yè)向前發(fā)展。
【關鍵詞】 素質教育 審美教育 體育欣賞 體育審美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7)08-004-02
0
一、審美的起源及變化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遠古時代是原始審美意識的萌芽時代,據考古學家的一些考古證實,石器時代的人們在石頭上面打上孔用繩穿起來作為飾物,這是古人追求美的原始活動,也是最初的審美活動。審美起源于人的本能,是人對環(huán)境的心理感受及反應的過程。
根據歷史研究,證實唐代以肥為美,觀賞唐代繪畫、雕塑、陶俑及各類藝術作品所表現的女性形象無一不是以豐滿體態(tài)的。時至今日,現代女性都要擁有一個高挑的身材,想通過一系列的鍛煉來塑造自己的完美的身材。其實從古到今,人類一直沒有放棄對“美”的追求,只是時代不同了,人們的審美也隨時代而變化。
二、體育美的表現
1.體育整體美
體育整體美是體育團體比賽中,通過團隊默契的配合,嚴密的組織,高超的技術等等,完成一系列的體育活動所表現出來的整體美。
2.體育形式美
體育形式美是在體育活動中的結合場地、器材、參與人員等各種資源的合理調配、組合中產生的,通過精心的設計,創(chuàng)設出多種練習、比賽形式的美。
3.體育形態(tài)美
體育形態(tài)美包括人體的形態(tài)美和動作形態(tài)美兩部分,人體形態(tài)美表現在長期參與體育鍛煉的人,身材勻稱,體格健碩,肌肉線條明顯等;動作形態(tài)美表現在比賽或運動中身體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敏性所表現出來的動作形態(tài),使人產生一種美的享受。
4.體育氣質美
體育氣質美是指長期參加運動鍛煉的人身上散發(fā)出來的樂觀、頑強、陽光、精神等等氣息,能充分展示體育運動的魅力的氣質美。
三、學生體育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審美能力是人對美的對象的觀賞、感受、體驗、想象與評價的能力綜合。它綜合運用感覺知覺、聯想想象、情緒情感、理解評價等等多種心理綜合能力的結果。我們通過體育教學,分四階段對學生進行體育審美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審美素質。
1.喚醒學生的體育審美意識——感知美
審美意識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沒有固定的審美標準,它是個人對事物的感官、認知和情感所共同影響的結果。審美意識是審美活動的前提,正如馬克思所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yǎng)的人”。沒有審美能力就不可能使?jié)撛诘膶徝缹ο笤谝庾R中呈現,不可能有審美感受和審美表現,所以也談不上任何審美活動的發(fā)生。
感知美是審美的最初階段,在感知美之前,必須先讓學生了解學習相關的美育知識,再根據我們課堂內容,找出一個切入點把美育與學科內容有機結合,教授給學生。例如我們講授新的廣播體操時,要求學生把動作做到位,我們一般采取對比教學法,讓學生分組練習,教師把一些動作典型的學生叫出來,正誤對比示范,讓學生們評價那些動作更美。這時候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這個動作美,這個節(jié)奏美,這個協(xié)調美……”,整個課堂氣氛就活起來了。教師再次明確這些動作中什么是美,美在何處,還可以借課堂,教會學生感知課堂以外其他的體育美。
2.提高學生欣賞美的能力——品味美
品味美是把具體的感知對象經過品鑒、想象,最后形成美的感受的一個過程,由具體感知的對象轉化為審美感受。正如你去品味一篇古詩,你必須先了解詩人的基本情況,結合寫作的時代背景和人生經歷,綜合所有因素你才能從詩中真正讀“懂”詩人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出詩的味道。
很多體育教師都反映很多學生不愿意參加耐力跑訓練,經常找借口逃避鍛煉。其實我們在進行耐力跑之前,應該先讓學生了解耐力跑,了解極點及克服方法,讓學生有個心理適應期??梢园疡R拉松比賽的來由跟學生分享,借此大力提倡體育氣質美,頑強的意志品質,不畏困難的體育精神。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這時候教師馬上創(chuàng)設了一個救人送藥的情境,要求學生們手上拿一個乒乓球(藥),必須要規(guī)定時間內,按照指定的路線把“藥”送到病人處,否則救人任務失敗。為了增加趣味和難度,也可以在跑道固定的地方設置一些小障礙,鼓勵學生努力完成。完成任務后,讓同學都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教師再次肯定學生不屈不撓的頑強體育品質,進一步加強體育氣質美的教育。鼓勵失敗的同學不要氣餒,好好總結經驗,下次爭取更好的成績。其實我認為要上好一節(jié)體育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想辦法抓住學生的心,學生的心在課堂上,其他什么事情都容易解決。
3.審美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評價美
評價美是審美素質的重要階段,它是學生通過具體的感知信息,經過思考加工,結合學習的美學因素分析,最后對所感知信息做出評價的過程。體育運動的多樣性也決定了體育審美評價的多樣性,教學中應該注意每一個人對美的理解不同,所以評價美沒有唯一的標準,只要大多數人對評價信息的某一特征產生美的共鳴,那么我們就可以評價為“美”。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110米欄預賽中,劉翔由于右腳跟腱傷復發(fā),遺憾地在首輪就退出了比賽。最后他拖著受傷的腿,親吻了陪伴他多年的跨欄,揮手向觀眾致歉,忍痛離場,全國觀眾見到這一幕無不動容。雖然結果對劉翔來說是失敗了,但我還是認為他是最美的,作為一名職業(yè)運動員,克服多年的傷病堅持訓練到比賽最后一刻,體現了運動員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贏得了全國人民的贊許和肯定。又譬如一些運動員為了取得比賽的勝利,服用興奮劑投機取得冠軍,我們還是抵制他這種違反體育道德,弄虛作假的行為,這種行為是丑陋的、可恥的。
4.鼓勵學生參與審美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美
創(chuàng)造美也是審美素質中最高層次的要求,審美創(chuàng)造是經過感知美、品味美、評價美、創(chuàng)造美等不同層次的遞增,由經驗層次上升到創(chuàng)造層次。審美創(chuàng)造是學生審美素質的核心部分,在這個階段,學生并不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也不缺少感受美的心靈,而且缺少創(chuàng)造美的勇氣。所以教師在這個階段不必拘泥于教學形式,大膽設定一些開放性的課堂,多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創(chuàng)造的世界里沒有對錯,只有不同思想的碰撞,就是在每一次的思想碰撞中,我們的美由此產生了。
四、小結
1.體育審美的前提條件是有一個客觀的審美對象和相應條件的審美主體。
2.體育審美來源于體育,又反過來促進體育的發(fā)展。我們必須繼續(xù)學習,加強自身美學修養(yǎng),充分挖掘教材里的美學元素,引導學生多從美學的角度思考我們的課程,把學到的美學知識應用到我們的學科學習中去。
3.體育審美的差異性是通過個人表現出來的,對于不同的個人來說,他們對審美對象的感受不一樣,所以表現出來的審美結果會有所差異。
4.多想辦法、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教學課堂模式,鼓勵學生大膽參與審美創(chuàng)造,可以利用“頭腦風暴”、“世界咖啡”等方法幫助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創(chuàng)造構思,逐漸形成美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 參 考 文 獻 ]
[1]徐碧輝.美學與中國的現代性啟蒙[J].文藝研究,2004(2).
[2]徐福生,熊飛.體育的審美教育與素質教育精神的體現[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5).
[3]王廣虎,張放.論教學藝術與體育教學[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7(3).
[4]錢津.審美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意義[J].福建體育科技,2001(6).
[5]周海雄,周建偉.體育教育中的審美教育[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12).
[6]牟綱.淺談審美教育中的審美體驗[J].教育科學,2004(4).
[7]艾琴.體育審美教育與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體育師友,2003(1).
[8]姚陽.析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8).
[9]李向偉.競技體育的審美價值[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1999,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