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瓊
摘 要 閱讀是學生成長的階梯,能使學生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身心愉悅,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我們應該為孩子營一個氛圍、搭一片藍天,讓孩子插上閱讀的翅膀,在知識的天空中翱翔!
關鍵詞 孩子 閱讀 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13-0116-02
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一個多讀書的人,其視野必然開闊,其志向必然高遠,其追求必然執(zhí)著?!倍鸥υf:“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些都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多讀書是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要加強兒童閱讀的普及和推廣,從小學抓起,為孩子營一個氛圍、搭一片藍天,讓孩子插上閱讀的翅膀,在知識的天空中翱翔!
一、在課堂中激發(fā)閱讀興趣
1.巧設情境,引生樂讀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導語是藝術中的藝術,而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輔助運用更使這一藝術如虎添翼,大放異彩。如教《伯牙絕弦》一課,我借助多媒體播放了幾段音樂,讓生閉上眼睛認真感受,師提問:“你的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從而自然地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欲望,吸引學生自主走進入文本。
2.入情入境,以讀助講
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無論哪種表達,都要求做到用詞準確、生動,語句通順、連貫,句式靈活、多樣,內容具體、清楚等。語文教學中,閱讀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還給學生,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閱讀時間,采用多種形式地朗讀方式,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品味語言的魅力,才能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引導孩子選好書
1.以兒童文學作品為主
兒童文學作品本身就是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它描繪了少年兒童的多彩生活,蘊含豐富的知識,還再現(xiàn)了屬于兒童的奇特的想象和他們的成長歷程。因此它能深入兒童的心靈深處,占據(jù)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尊重和保護小學生純真美好的情感,同時還能充分挖掘小學生的想象力、語言感悟力等潛能。而且兒童文學作品形式多樣,有童話、詩歌、戲劇、小說、故事等,能滿足孩子們各異的口味和求異的心理。
2.鼓勵隨意性閱讀
鼓勵隨意性閱讀,不是放任自流。老師要有適當?shù)囊龑?,向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作品供其自由選擇閱讀。這些書目是經(jīng)過時間的考驗、歷史的見證留下的經(jīng)典。它不一定都是“名著”,但都是“父輩讀了兒子還需要讀”的東西。包括唐詩宋詞和四大名著等文學意義上的經(jīng)典;中外古今名人傳記等科普意義上的名著;幻想世界里的童話、寓言……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經(jīng)典”也在與時俱進地發(fā)生變化。
三、家長要參與課外閱讀指導
1.營造和諧的家庭讀書氛圍
古代有“書香門第”的說法,似乎但凡出生于讀書世家的人,必然也是讀書人。這里便蘊含著家庭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教師應主動積極地與家長們溝通。家訪、開家長會、個別交流,都是可行的途徑。介紹名人讀書故事,交流智慧型家長培養(yǎng)孩子課外閱讀興趣的經(jīng)驗和成果,以觸動家長們,爭取他們最大程度的配合。營造和諧的家庭閱讀氛圍,以家長自身的榜樣延續(xù)孩子們課外閱讀的熱情,能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有效進行。
2.走出一味拜讀“名著”、作文參考書的誤區(qū)
首先,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接受能力。那些家長眼中所謂的“名著”相對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而言有一定距離,一味勉強閱讀,反而會挫傷孩子的閱讀興趣,把孩子推離了“名著”。其次,課外閱讀固然有提高寫作能力的作用,但并不是唯一功能。何況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的是點滴的積累,厚積薄發(fā),豈是幾本速成的作文輔導書所能達成的?
3.給孩子的課外閱讀“減負”
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要求孩子積累好詞好句,在文章中進行圈點勾畫,背誦精彩片斷,甚至寫讀后感。于是不少家長依葫蘆畫瓢,要求孩子在課外閱讀的時候也要做到以上要求,覺得這樣既方便檢查,又能讓孩子“學有所得”。其實這樣不但不能提高孩子的閱讀質量,反而給他們的課外閱讀負上了沉甸甸的“擔子”。
參考文獻:
[1]朱永新.朱永新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葛敏蕓.加強校內外溝通 提高課外閱讀效益[J].小學語文教師,2005,(12).
[3]蘇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譯.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