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月荷(青海省第四人民醫(yī)院,西寧810000)
?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型糖尿病患病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
丁月荷
(青海省第四人民醫(yī)院,西寧810000)
目的 調查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2型糖尿病(T2DM)患病情況,并分析相關危險因素。方法 隨機選取187例成年慢性HCV感染者,進行問卷調查、體格檢查(身高、體質量,計算BMI)、生活方式(是否飲酒、吸煙等)及血生化指標(血糖、血脂、肝功能及HCV-RNA)檢測,并對相關因素進行單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187例慢性HCV感染者中確診為T2DM者24例,T2DM患病率為12.83%。單因素分析發(fā)現,慢性HCV感染者的年齡、文化程度、BMI、油脂和果蔬攝入量、TC、TG、LDL-C、GGT、HCV-RNA與T2DM的患病有關(P均<0.05);多因素分析發(fā)現,年齡(OR=1.792)、BMI(OR=1.515)、果蔬攝入量(OR=1.375)、TG(OR=1.571)、TC(OR=1.421)、LDL-C(OR=1.225)與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獨立相關(P均<0.05)。結論 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率較高,尤其年齡較大、肥胖、蔬果攝入不足及合并脂肪肝者。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病毒性肝炎;2型糖尿病;危險因素
近年來,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病人數不斷增多[1],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2型糖尿病(T2DM)為發(fā)病較隱匿的慢性疾病,其發(fā)生機制尚未完全清楚,缺乏有效治療手段[2]。因此,識別高危人群及尋找糖尿病發(fā)病高危因素對T2DM積極預防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3]。研究[3]發(fā)現,慢性HCV感染與T2DM存在一定關聯性,T2DM病情發(fā)展可能與慢性HCV感染患者肝細胞纖維化、肝癌等聯系密切,對其預后影響極大。2012年11月~2015年12月,我們調查了HCV感染者T2DM患病情況,并分析其發(fā)病的相關危險因素,旨在為慢性HCV感染人群防治T2DM提供一定參考。
1.1 調查對象 選取同期青海省人民醫(yī)院就診的慢性HCV感染患者187例,男88例,女99例;年齡18~44歲60例,45~59歲61例,≥60歲66例;均為漢族,來自城市95例、農村92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6例,高中及中專34例,大專及以上27例;病毒學指標HCV抗體、HCV-RNA均陽性。排除1型糖尿病、精神疾病、腫瘤、嚴重性并發(fā)癥等。
1.2 調查分析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通過問卷調查、體格檢查(身高、體質量,計算BMI)、生活方式(是否飲酒、吸煙等)及血生化指標檢測完成。問卷由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設計,內容為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家庭飲食(油脂、食鹽、蔬果攝入量等)等。生化指標檢測:采集受試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離心處理后-20 ℃保存,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空腹血糖、血脂(TC、TG、LDL-C、HDL-C)、肝功能(ALT、AST、AKP、ALB、GGT)、甲胎蛋白(AFP),采用聚合酶鏈反應檢測HCV-RNA。吸煙:調查時吸煙及曾經吸煙;飲酒:飲用購買或自制各種含有乙醇成分的飲品[4]。油脂每天膳食脂肪攝入量比例>30%為過量,食鹽每天攝入量>5 g為過量,每天蔬菜<300 g、水果<200 g為蔬果攝入量不足。T2DM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 mmol/L或(和)餐后2 h血糖≥11.1 mmol/L[5]。將所有數據均嚴格錄入Excel表中,并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對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因素進行多因素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情況 187例HCV感染者中確診為T2DM者24例,T2DM患病率為12.83%。
2.2 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的單因素分析結果 單因素分析發(fā)現,不同年齡、文化程度、BMI、油脂和果蔬攝入量、TC、TG、LDL-C、GGT、HCV-RNA慢性HCV感染者T2DM的患病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2。
2.3 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的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 多因素分析發(fā)現,年齡(OR=1.792)、BMI(OR=1.515)、果蔬攝入量(OR=1.375)、TG(OR=1.571)、TC(OR=1.421)、LDL-C(OR=1.225)為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的高危因素(P均<0.05)。見表3。
肝臟是人體糖代謝的主要場所,慢性HCV感染不僅會導致肝臟損害,還會引起丙種球蛋白血癥及血管炎等多種肝外疾病,T2DM是其嚴重的慢性合并癥。該病發(fā)病機制可能為HCV感染形成的免疫復合物損傷胰島細胞,病毒在胰腺內復制損害胰島素分泌細胞,致肝脂肪變而引起胰島素抵抗等[6]。2010年全國疾病監(jiān)測地區(qū)慢性疾病及危險因素的結果顯示[7],成年人群中T2DM患病率為9.7%;本研究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率為12.83%,略高于監(jiān)測水平,與相關文獻[8]報道一致。
T2DM在一般人群中的發(fā)病是一種緩慢逐漸演變的過程,是在遺傳基礎上加上環(huán)境因素影響,隨著年齡增長而導致血糖水平的逐漸升高及糖耐量水平的下降。但在慢性HCV感染者中,由于其肝臟受損導致糖代謝紊亂,其流行特征與一般人群是否差異尚不清楚。本研究發(fā)現,年齡、BMI、果蔬攝入量、TG、TC、LDL-C為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的高危因素。目前臨床研究多認為,隨著年齡增長T2DM發(fā)病率不斷增高,因此年齡是T2DM發(fā)生不可干預危險因素,本研究結果與其相似[9,10]。這可能是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器官等功能不斷衰退,體力活動不斷減少,且體質量增加、免疫力下降,最終增加T2DM發(fā)病率。所以T2DM防治工作需前移,從青年時期就需進行T2DM防治工作。國內外相關研究[11]表明,不管是男女及不同年齡段,肥胖尤其是合并脂肪肝均會增加T2DM發(fā)病率;飲食一直被認為是T2DM患病影響因素,尤其是高熱量飲食及果蔬攝入不足者。所以,臨床需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加強飲食控制,做到科學合理飲食,避免大量食用高熱量食物,合理控制體質量[12]。本研究中,城市居民患病率略高于農村,這與城市經濟發(fā)展水平及生活水平較農村高等有關。文化程度高低也是影響T2DM患病的影響因素,這是因為文化程度較高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更強,可自覺地通過網絡或其他方式來獲取T2DM防治知識,同時日常生活中可保持較好的生活習慣。相關研究[13]顯示,無論男女,吸煙、飲酒均會增加T2DM的發(fā)病危險。本研究未發(fā)現吸煙、飲酒與T2DM的患病有關,可能是因HCV感染者患病后均已戒煙,同時本次研究均為回顧性分析,所以存在一定偏差。血清HCV-RNA是HCV病毒復制最直接可靠的指標,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如檢測結果提示患者血清中存在HCV RNA,則說明此病毒正在復制,患者具有傳染性。本研究發(fā)現,患T2DM的HCV感染者其GGT、HCV-RNA更高,說明慢性HCV感染是T2DM患病的影響因素,但未發(fā)現其是獨立危險因素,尚需進一步研究明確。
表1 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的計數資料單因素分析結果
表2 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的計量資料單因素分析結果
表3 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
綜上所述,慢性HCV感染者T2DM患病率較高,尤其年齡較大、肥胖、蔬果攝入不足及合并脂肪肝者。所以,要加強健康宣傳教育,有針對性地控制HCV感染人群T2DM患病高危因素。
[1] Bernsmeier C, Calabrese D, Heim MH, et al. Hepatitis C virus dysregulates glucose homeostasis by a dual mechanism involving induction of PGC1α and dephosphorylation of FoxO1[J]. J Viral Hepat, 2014,21(1):9-18.
[2] Chen J, Han Y, Xu C, et al. Effec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n the risk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s: a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J]. Eur J Cancer Prev, 2015,24(2):89-99.
[3] Kanwal F, White DL, Jiao L, et al. Genetic variants in interleukin-28b are associated with diabetes and diabetes-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 Dig Dis Sci, 2015,60(7):2030-2037.
[4] Tanaka J, Katayama K, Matsuo J,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with the prognosis of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3,064 patients between 1999 and 2010[J]. J Med Virol, 2015,87(9):1558-1564.
[5] Hara K, Rivera MM, Koh C, et al. Sequence analysis of hepatitis C 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relapse after a 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relapse or reinfection[J]. J Infect Dis, 2014,209(1):38-45.
[6] Huang CF, Dai CY, Yeh ML, et 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NPLA3 genetic variants with disease severity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 J Hepatol, 2015,62(3):512-518.
[7] 徐蘭芝,左維澤.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HCV-RNA 載量與 FPG、FA、HbA1c的關系[J].山東醫(yī)藥,2015,55(12):80-81.
[8] 郭異凡,馮志偉,劉志萍,等.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6):1452-1454.
[9] 宋文淵,周帥,吳雷,等.血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胰腺癌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9):4374-4375.
[10] 陳碧玲,姚平,譚慶玲,等.2型糖尿病腎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172-174.
[11] 康姚潔,王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致糖代謝異常的相關機制研究進展[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4,17(1):102-105.
[12] 鄧舒妮,張學思,李新玥,等.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發(fā)生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6):1279-1280.
[13] 陳敬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5,33(6):778-780.
10.3969/j.issn.1002-266X.2017.26.017
R512.6
B
1002-266X(2017)26-0054-03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