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元元(武漢工程大學 湖北 武漢 430200)
從文學文體學看英文歌詞翻譯
熊元元(武漢工程大學 湖北 武漢 430200)
歌曲翻譯包含歌詞翻譯,但不局限于歌詞翻譯。筆者認為歌曲翻譯應分為歌詞翻譯和歌曲配譯兩大類。歌詞翻譯包括歌詞大意翻譯和歌詞文學性翻譯,歌曲配譯包含文學性譯詞和可直接配唱的譯詞。在此基礎上,論文基于文學文體學視角,以QQ音樂和網易云音樂提供的歌曲The End of the World為例,從韻文節(jié)奏、表達形式和“文體偏離” 三個方面分析了該歌詞漢譯版本,認為文學文體學在歌詞翻譯實踐中具有可行性,從而為譯員的歌詞翻譯活動帶來文體學啟發(fā)。
歌曲翻譯 歌詞翻譯 歌曲配譯文學 文體學
網絡音樂平臺在播放英文歌曲的同時,也為廣大用戶提供了英文歌詞的中文譯本,以便聽眾理解歌詞,體會歌曲蘊藏的情感。雖有學者對歌曲翻譯或歌詞翻譯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但并沒有把“歌詞翻譯”、“歌曲翻譯”和“歌詞大意”等相關術語嚴格區(qū)分開來。
文學文體學在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上的運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小說翻譯和詩歌翻譯評介上,很少有學者將文學文體學的分析方法運用在歌詞翻譯的批評與賞析中。另一方面,譯員也未從文體學的角度對歌詞文本進行賞析,未采用文體學的分析方法將歌詞既譯出原詞風格,又保留詞作家以及所有歌曲創(chuàng)作者的美學訴求。
鑒于此,筆者根據歌曲翻譯的實踐類型,建立歌曲翻譯模型,對歌曲翻譯、歌詞翻譯等相關術語加以規(guī)范,并從文學文體學角度出發(fā),以網絡音樂播放平臺上歌曲翻譯為例從事新的翻譯嘗試。
(一)歌詞翻譯
李程認為“歌詞翻譯的目標是使譯文在譯語歌手的演唱中達到與原文最接近的演唱效果”。筆者認為這種看法沒有將“歌詞翻譯”和“歌曲翻譯”嚴格區(qū)分開來,他所指的“歌詞翻譯”需要“配譯”,即譯文要能配合原曲演唱,實際上這就是歌曲翻譯,而不是單純的歌詞翻譯。
早在1997年,國內就有人提出歌詞翻譯大致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譯出大意,不求字比句次,二是譯出全部歌詞供人歌唱。除此之外,還可以將一首歌的歌詞全文譯出,不為歌唱,只供人誦讀欣賞,因為英文歌曲中確有一些歌詞極富詩意的。當歌詞的功能發(fā)生變化,不是為了演唱而是為了讓聽眾或讀者理解含義時,傳達原作的意義就成了譯者的首要任務。筆者認為歌詞翻譯的第一任務是讓聽眾,尤其是不懂英語的受眾能夠通過中文譯本理解歌詞大意、體會歌曲含義。歌詞翻譯的第二個任務,則是讓優(yōu)秀的歌詞文本在“信”、“達”的基礎上,使譯文文采優(yōu)美,給人以美的享受。
(二)歌曲翻譯
2002年,歌曲翻譯家薛范在《歌曲翻譯探索與實踐》一書中提出,歌曲的翻譯原則必須遵循翻譯的共性原則,尤其是等效原則,因此,歌曲配譯的最高境界是:像外國作曲家直接根據漢語歌詞譜曲。他認為,歌詞翻譯一般不強調配曲和歌唱,只要通過對原歌詞的立意、形象、語言、結構等的理解和把握就可以完成,而歌曲翻譯必須體現譯詞和音樂的統(tǒng)一性。要實現歌曲翻譯則需要“完成包括語言、文學和音樂三個維度上的立體交叉、轉換、再現這一系列復雜活動”。
筆者認為,這種對歌詞翻譯和歌曲翻譯的區(qū)分直接影響了現在移動音樂平臺上的歌詞翻譯方法。只要歌曲配有歌詞,所有歌詞文本均可翻譯成其他語言,但不所有的歌曲都能配譯適唱的,如歌曲中的搖滾、饒舌等,就不一定能在目的語中配合原曲演唱。筆者根據歌曲翻譯活動的具體實踐,給出如圖1所示的歌曲翻譯模型。整個歌曲翻譯活動可分為歌詞翻譯和歌曲配譯兩大模塊。
歌詞翻譯,不應該只是在歌詞文本層面進行的翻譯活動。根據譯者的翻譯目的,或者譯文質量的好壞,歌詞翻譯可分為歌詞大意翻譯和歌詞文學性翻譯。歌詞大意,主要是翻譯出歌詞的大致內涵,供聽眾了解歌詞講述的內容,不需要對歌詞和歌曲進行文學性分析;歌詞文學性翻譯,指運用相關翻譯理論,使譯文在表達原詞意義的基礎上,保留原詞文本的風格。歌曲配譯分為文學性的譯詞和可直接配唱的譯詞兩種。具有文學性的譯詞,不僅屬于歌詞翻譯的較高層次,同時也是歌曲翻譯的基本要求??芍苯优涑淖g詞,則指譯詞直接適用原曲,可用目的語進行演唱。這對譯者的要求更高,譯者應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和文學功底(本國的和外國的、古代的和現代的),同時兼?zhèn)湟欢ǖ囊魳沸摒B(yǎng)。
文學文體學要求“譯者不僅要有能力在風格上識別原文,而且能在目的語文本中重現這種風格。英國語言學家納什認為在翻譯小說時,分析作品的文體特征首先要借助洞察力和理解力等直覺對作品進行文學闡釋;然后搜尋語言的文體特征,對文學闡釋進行證實和修訂。申丹在《文學文體學與小說翻譯》一書中,從詞匯層面、句法層面和言語表達層面闡述了文體學在小說翻譯中的具體運用;我國學者劉世生從詩歌的相關信息與詩歌本身的結構形式兩方面著手對詩歌文體進行了文體學分析。認為詩歌的相關信息包括題目、作者、寫作年代、體裁(如史詩、十四行詩、挽歌等)、題材(如愛情、戰(zhàn)爭、自然風物等);總體結構主要考慮:總體布局、詩行數目、詩行長度、規(guī)則格律、尾韻、語音模式的其他形式等等。
總體來說,文學文體學理論雖日益豐富,但部分譯員還不曾有目的的從文體學視角進行翻譯活動。文學文體學的相關理論主要運用在小說翻譯和詩歌翻譯中,而很少體現在與詩歌文體最接近的歌詞文本上。Boase-Beier也曾指出,多年以來文體學研究成果對翻譯研究的影響出奇的小,翻譯研究的見解也較少帶有文體學的元素。因此,本文中筆者將根據文學文體學的分析方法,借鑒文體學在小說翻譯和詩歌戲劇翻譯中的具體運用,以此觀照歌曲翻譯的實踐活動,為歌曲翻譯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
在QQ音樂和網易云音樂的官方網頁和移動客戶端上,The End of the World的歌詞都配有中文翻譯。該歌歌詞優(yōu)美,全詞分5小節(jié),每節(jié)4句,其中第四和第五小節(jié)重復,演唱時第五小節(jié)采用前兩句吟誦,后兩句演唱的方式進行。下面筆者從韻文節(jié)奏翻譯、歌詞形式再現和“文體偏離”的糾正三個方面對QQ音樂、網易云音樂和筆者自己翻譯這三個版本的譯文進行對比分析。
(一)韻文節(jié)奏的翻譯
每小節(jié)歌詞分為四句,采用ABCB式押尾韻。如,第一節(jié)中的shore和anymore,第二節(jié)中的above和love,第三節(jié)中的was和dose等,譯者在翻譯時應考慮詞作者的美學意圖,進而在翻譯中保留并再現這一文體特征。
(二)歌詞形式的翻譯
歌詞每小節(jié)內部的字數和行數有嚴格的呈現方式,譯者應該考慮這一行文技巧并著重翻譯。
(三)“文體偏離”的“糾正”與翻譯
整首歌詞大量反復使用疑問句,詞作者通過特殊疑問句和反意疑問句的多次并列使用,目的是讓主人公從這些發(fā)問中給出愛人不在的悲傷回答。這種詞匯上的“非邏輯性”和“冗余”是詞作家的故意而為之。申丹在《文學文體學與小說翻譯》中詞匯方面指出,文學文體學要求譯者切不可“糾正”這些看似“非邏輯性”的表達,使譯文表現的具有“邏輯性”。
例:Why does the sun go on shining
太陽為何依然照耀(QQ、網易音樂譯)
為何太陽還要發(fā)光(筆者譯)
Why does the sea rush to shore
海浪為何拍打著巖岸(QQ、網易音樂譯)
為何大海奔向海岸(筆者譯)
Why do the birds go on singing
鳥兒為何依然歌唱(QQ、網易音樂譯)
為何鳥兒還在歌唱(筆者譯)
Why do the stars glow above
星星為何在天上閃耀(QQ、網易音樂譯)
為何星星天上閃爍(筆者譯)
Why everything is the same as it was
納悶著為何一切如常(QQ、網易音樂譯)
為何一切都是昨日模樣(筆者譯)
How life goes on the way it does
生命怎會像往常一樣運行(QQ、網易音樂譯)
生命要怎樣一如既往(筆者譯)
Why does my heart go on beating
我的心為何仍在跳動(QQ、網易音樂譯)
為何我的心還在跳動(筆者譯)
Why do these eyes of mine crying
我的雙眼為何在流淚(QQ、網易音樂譯)
為何我雙眼要哭泣(筆者譯)
這是全詞的八個疑問句,從意蘊上來說,前四句發(fā)問萬物的自然規(guī)律,中間兩句問到主人公自己的內心困惑,最后兩句由客觀進入主觀感受,表現主人公內心的痛苦。在處理這些疑問句時,QQ音樂和網易音樂譯出了問句的內容,但是忽略了這些句式的安排和內在邏輯。在多個用Why發(fā)問的語句中,這兩家公司的譯文將自然意象“太陽”、“大?!?、“鳥兒”和“星星”放在句首,突出了物像而弱化了句式上的強調。筆者在試譯時,并沒有糾正原詞的發(fā)語順序,直接以“為何”起頭,既保留了原文疑問句的內涵,又在整體數量上形成強調和呼喊,使主人公的內心疑問處在語篇的核心位置,再現了原文的文學風格。
本文給出歌曲翻譯的模型,對歌詞翻譯與歌曲翻譯作了區(qū)分和說明,希望對歌曲翻譯相關實踐的名稱有所規(guī)范。文章借鑒了文學文體學在小說和詩歌翻譯與批評中的具體運用,從韻文節(jié)奏、歌詞形式和“文體偏離”三個方面對The End of the World歌詞三個中文譯本進行比較分析,驗證了文學文體學翻譯方法可再現歌詞風格設想,為譯者帶來歌詞翻譯的文學文體學啟發(fā)。
【責任編輯:閆現磊】
[1]李程.歌詞的英漢翻譯[J].中國翻譯,2002(2):31.
[2]張志強.英文歌詞的翻譯[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2).
[3]李瓊.從翻譯目的論看歌詞翻譯[J].中南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120.
[4]廖志陽.論薛范歌曲翻譯的三項要求[J].西安外語大學學報,2010(1):71.
[5]薛范.歌曲翻譯探索與實踐[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H059
A
1008-8784(2017)02-121-3
2017-1-13
本文系湖北省省屬高校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編號編號:鄂教研[2012]3號)的研究成果。
熊元元(1992—),男,湖北襄陽人,武漢工程大學外語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