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奇芬++胡蕾++汪云香
收稿日期:2017-03-06
作者簡介:查奇芬,江蘇大學財經(jīng)學院統(tǒng)計系主任,教授;胡蕾,江蘇大學財經(jīng)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汪云香,江蘇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與評估中心副研究員。(江蘇鎮(zhèn)江/212013)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教改課題“專業(yè)滿意度測評持續(xù)驅動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升機制的研究”(2015ISIG144)成果之一。
摘要:本文采用2016年J大學的學情調查數(shù)據(jù),對大學生的課外時間分配特征進行描述,運用層次回歸分析研究課外學習時間及兼職打工時間分別對知識、能力、自我收獲的影響,并進一步加入學習策略變量,探討他們之間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課外學習時間與兼職打工時間的投入對三項收獲均呈現(xiàn)顯著正向影響,其中課外學習時間對學習收獲的影響更大;加入學習策略后,課外學習時間對三項收獲的影響均不顯著,五項學習策略對三項收獲均呈顯著正向影響,其中整合性學習對學習收獲的影響最大;學習策略對學習收獲的影響要大于課外時間分配對學習收獲的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課外時間分配;學習策略;學習收獲;層次回歸分析
一、引言
隨著我國大眾化教育的不斷推進,學生發(fā)展質量問題成為高等教育事業(yè)的重中之重。大學生學習收獲是衡量高等教育質量的新視角,也是評價學生發(fā)展質量的關鍵指標。隨著大學生課外時間逐漸增多,他們在課外時間的分配上呈現(xiàn)出多樣性與豐富性。課外時間的分配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習收獲,同時也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關鍵。因此,探究大學生課外時間分配特征及對學習收獲的影響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國外關于大學生學習收獲影響因素的研究開展較早。1984年阿斯?。ˋstin)提出了一個極具影響力的評價模型:“輸入—環(huán)境—輸出”模型(簡稱為I-E-O模型),在此模型中,阿斯汀將“輸入”視為控制變量,將“環(huán)境”視為中介變量,將“輸出”視為因變量。[1]1987年Tinto的“大學生退學模型”揭示了學術和社會融合程度對大學生的學習收獲有影響作用[2]。1991年Pascarella提出“變化評定模型”,他認為學生的學習收獲直接受學生先前經(jīng)驗、與教師同伴的交往互動及個人努力程度三個方面的影響[3]。2001年Kuh提出了“學習性投入”理論,他指出學習性投入的主體既包括學生也包括院校,是學生學習行為與院校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4]
近年來國內學者也就學習收獲的影響因素展開了大量研究。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5][6]、父母受教育程度[7]等家庭背景因素對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收獲具有影響關系;也有研究者關注院校類型[8][9]、院校環(huán)境[10][11][12]對大學生學習收獲的影響;還有一些研究認為學習信念[13]、學習方式[14][15][16]能夠對學習收獲產生重要影響作用。
目前關于課外時間分配對學習收獲的研究較少。Brint和Grave在控制某些變量的條件下探討時間分配與大學生學習成績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課外學習時間對提高大學生學習成績有顯著積極影響[17],而兼職時間對學習成績沒有顯著影響[18]。劉聲濤等人通過2011年H大學學生的就讀經(jīng)歷調查數(shù)據(jù),研究大學生的時間分配對學習成績及學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維、社交技能、自我認知和理解三項能力發(fā)展的影響,研究表明課外學習時間顯著且正向影響學習成績及三項能力發(fā)展,而工作兼職時間投入對學習成績沒有影響[19],對學生自我認知與理解能力發(fā)展卻有負向影響[20]。
綜上所述,盡管對學習收獲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多,但是關于課外時間分配影響學習收獲的研究較為匱乏,大多只是針對學習收獲的某一部分——學習成績或者能力發(fā)展等進行研究,缺乏全面系統(tǒng)的分析。基于此,本文在分析課外時間分配特征的基礎上,探討課外時間分配分別與知識、能力、自我收獲三個方面的影響關系,為大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實證依據(jù)。
二、研究設計
(一)理論基礎
Pace的“學習努力質量”,將學生學習時間與精力投入作為預測學習收獲的指標。[21]Astin的“學生參與”理論揭示學生在教育活動上投入的時間與精力與他們取得的收獲成正比[22]。Kuh的“學習性投入”也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上花費的時間越多,獲得的學習成就就越大[23]。依據(jù)上述理論,本文將研究課外時間分配對學習收獲的影響?;诂F(xiàn)實學習生活的考慮,課外時間分配與學習收獲之間的關系還可能會受到某些變量的影響,比如課外學習時間的投入并不一定能夠帶來學習收獲上的顯著提高,還需要學生通過采取合理有效的學習策略,才能促進學習收獲。因此,本文在探討課外時間分配與學習收獲關系的基礎上引入學習策略,研究三者之間的關系。為了更加清晰地剖析它們之間的影響關系,需要盡可能避免學生個體特征產生的干擾作用,所以在分析時將其作為控制變量。
(二)數(shù)據(jù)來源
本文采用清華大學研制的CCSS綠色問卷,于2016年在J大學通過分層隨機取樣,共收集了2665個有效樣本,其中男生、女生分別占60.1%、39.9%;一、二、三、四年級分別占25.9%、26%、23.5%、24.7%;理工醫(yī)類、人文社科類分別占75.5%、24.5%。
(三)變量設置
1.因變量
本研究以學習收獲的三個測度項——知識收獲(廣泛涉獵知識、專業(yè)知識與技能)、能力收獲(口頭及書面表達能力、運用信息技術及統(tǒng)計信息的分析能力、與他人合作、靈活應變、組織領導、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收獲(好奇心與想象力、明晰價值觀、明確發(fā)展規(guī)劃)為因變量。三項收獲均采用李克特四點量表。
2.自變量
本研究以課外時間的兩個測度項——課外學習時間、兼職打工時間以及學習策略的五個測度項——接受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反思性學習、整合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為自變量。課外學習時間和學習策略均采用李克特四點量表,兼職打工時間采用李克特七點量表。
3.控制變量
本研究以性別、年級、文理、是否第一代大學生為控制變量,設置啞變量,分別以女生、四年級、人文社科類及非第一代大學生作為參照。其中,第一代大學生是指父親及母親均未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
(四)研究方法
本文借助SPSS軟件,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均值差異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以及層次回歸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課外時間分配的特征分析
1.不同性別學生的課外時間分配特征
、
表1呈現(xiàn)了不同性別的學生對課外時間分配的特征。從課外學習時間看,男生花費的時間要顯著少于女生;從兼職打工時間看,男生的時間投入要顯著高于女生。
2.不同年級學生的課外時間分配特征
表2呈現(xiàn)了各年級的學生對課外時間分配的特征,不同年級的學生在課外學習時間以及兼職打工時間分配上有著顯著的不同。其中在課外學習上花費的時間由多到少依次為:四年級、三年級、一年級和二年級;在兼職打工上花費的時間由多到少依次為:四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一年級。通過進一步的兩兩對比可以看出(見表3):一年級與二年級均與三、四年級在課外學習時間分配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二年級與四年級之間的課外學習時間差異最大;在兼職打工時間分配上,除二年級與三年級差異不顯著,其他年級之間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其中一年級與四年級的兼職打工時間差異最大。
3.不同學科門類學生的課外時間分配特征
表4呈現(xiàn)了不同學科門類的學生對課外時間分配的特征,人文社科類的學生在課外學習及兼職打工上花費的時間均要多于理工醫(yī)類的學生,但是差異均不顯著。
4.不同教育背景學生的課外時間分配特征
表5呈現(xiàn)了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學生對課外時間分配的特征,其中第一代大學生在課外學習時間上的投入要顯著少于非第一代大學生在課外學習時間上的投入,而在兼職打工時間上要多于非第一代大學生,但是差異不顯著。
(二)課外時間分配、學習策略與學習收獲的相關性分析
從表6相關系數(shù)可以看出:(1)課外學習時間、兼職打工時間與知識、能力及自我收獲之間均存在顯著正相關。這說明在課外學習和兼職打工時間越多,知識、能力及自我收獲就越大。(2)五種學習策略與知識、能力及自我收獲之間也均存在顯著正相關,其中整合性學習策略與知識、能力及自我收獲的相關性最大。
(三)課外時間分配、學習策略對學習收獲的影響關系分析
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課外時間分配、學習策略與學習收獲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相關關系,進一步采用層次回歸分析探討課外時間分配與學習收獲之間的影響關系。
本研究分別以知識、能力、自我收獲為因變量構建層次回歸模型。模型擬合三個層次——控制變量、控制變量與課外時間分配、控制變量與課外時間分配以及學習策略對三項收獲的影響。經(jīng)檢驗,自變量間不存在共線性問題,適合進行回歸分析。統(tǒng)計結果如表7所示,表中數(shù)據(jù)為標準化的回歸系數(shù)。
1.學生個體特征、課外時間分配、學習策略與知識、能力、自我收獲之間的關系
(1)模型1中,性別、年級、文理、是否第一代大學生對知識和能力收獲的影響均達到顯著,除性別對自我收獲的影響不顯著外,其他控制變量也均達到顯著。其中,男生群組比女生群組的知識、能力、自我收獲更大;四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自我收獲均比其他各年級更大;理工醫(yī)類在知識、能力、自我收獲方面均要低于人文社科類;非第一代大學生的知識、能力、自我收獲程度均要高于第一代大學生。
(2)模型2是在控制了學生個體特征的基礎上來研究課外時間分配對三項收獲的影響。課外學習時間與兼職打工時間對三項收獲均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課外學習與兼職打工的時間越多,知識、能力、自我收獲越大,其中對三項收獲影響更大的均是課外學習時間。
(3)模型3是在模型2的基礎上引入學習策略,課外學習時間對知識收獲的影響不顯著,文理及課外學習時間對能力收獲的影響均不顯著,三年級、文理、是否第一代大學生、課外學習時間、兼職打工時間對自我收獲的影響均不顯著,其中第一代大學生在自我收獲方面要高于非第一代大學生。五類學習策略對知識、能力、自我收獲均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學習策略是影響三項收獲的重要因素,其中對三項收獲影響較大的均是反思性學習策略與整合性學習策略。
2.學生個體特征、課外時間分配、學習策略對知識、能力、自我收獲的解釋程度
(1)知識、能力、自我收獲的模型1,學生個體特征分別解釋了5.5%、5.1%和2.6%的變異,其中學生個體特征對知識收獲的解釋程度最大。
(2)知識、能力、自我收獲的模型2,相較于模型1,R2分別增加了4.6%、6.5%和5%,表明課外時間的分配對學生的學習收獲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且在三項收獲中,課外時間分配對能力收獲的影響最大,其次為自我收獲,對知識收獲影響最小。
(3)知識、能力、自我收獲的模型3,相較于模型2,R2分別增加了25.1%、35.5%和29.3%,模型3的R2增加值均大于模型2的R2增加值,表明學習策略對大學生學習收獲的影響要大于課外時間分配對大學生學習收獲的影響。學習策略對三項收獲的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能力收獲、自我收獲、知識收獲。
四、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本文在研究課外時間分配特征及其與大學生學習收獲影響關系的基礎上,加入學習策略變量,探討課外時間分配、學習策略及學習收獲之間的關系,可得以下結論。
1.從課外時間分配特征來看,基于性別分類的群組在課外學習和兼職打工時間上都具有顯著差異,其中男生在課外學習上花費的時間要顯著少于女生,在兼職打工上花費的時間要顯著多于女生,可見J大學的女生更愿意把課外時間投入到學習中去?;谀昙壏诸惖娜航M在課外學習和兼職打工時間上也均具有顯著差異,其中在課外學習上花費的時間由多到少依次為四年級、三年級、一年級和二年級;在兼職打工上花費的時間由多到少依次為四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一年級。二年級與四年級之間的課外學習時間差異最大,一年級與四年級的兼職打工時間差異最大。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四年級的學生擁有更多自主支配的課外時間,而且四年級面臨著畢業(yè),由于就業(yè)或者繼續(xù)深造的壓力,投入到課外學習或兼職打工的時間也相對較多?;趯W科門類的分組中,人文社科類的學生在課外學習與兼職打工上花費的時間均要多于理工醫(yī)類的學生,但是差異均不顯著?;诮逃尘暗姆纸M中,第一代大學生在課外學習時間上顯著少于非第一代大學生,而在兼職打工時間上要多于非第一代大學生,但是差距不顯著。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可能與他們所處的家庭環(huán)境有關,第一代大學生更多的來自低收入的家庭,所以他們將更多的課外時間用于兼職打工上。
2.從課外時間分配與學習策略對學習收獲的關系來看,課外學習時間與兼職打工時間均對知識、能力、自我收獲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說明課外時間投入越多,學習收獲就越大。課外學習時間對三項收獲的影響作用均要大于兼職打工時間對三項收獲的影響作用。加入學習策略變量后,課外學習時間對三項收獲的影響均不顯著,五項學習策略對知識、能力、自我收獲的影響均達到顯著,說明學習策略是影響學習收獲的重要因素,其中對三項收獲影響最大的均為整合性學習策略。
3.從課外時間分配與學習策略所改變的解釋量來看,課外時間分配對能力收獲的影響最大,其次為自我收獲,影響最小的是知識收獲。學習策略對三項收獲的影響由大到小依次為:能力收獲、自我收獲、知識收獲。學習策略對大學生學習收獲的影響要大于課外時間分配對大學生學習收獲的影響,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學生在進行大量課外時間投入的同時,更要結合有效的學習策略,才能獲得更大的學習收獲。
(二)對策建議
1.針對不同學生群體特征,提供個性化的課外指導與幫助
不同的學生群體有不同的課外時間分配特征,院校應針對這些客觀差異,提供個性化的課外指導與幫助。比如,針對面臨就業(yè)或者繼續(xù)深造的四年級學生,可以為他們提供就業(yè)指導或增加課外學習輔導;針對來自低收入家庭的第一代大學生,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獎學金支持或者貧困補助,幫助其克服經(jīng)濟困難,將更多的課外時間投入到學習中去。
2.創(chuàng)設有利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課外學習時間投入度
利用課外時間學習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收獲。因此,院校更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的課外學習環(huán)境,營建良好學習氛圍。比如加強圖書館建設,多開展讀書活動,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在課外時間走進圖書館;還要加強校園社團建設,組織策劃類型多樣、內容豐富的社團學習活動,加大活動宣傳力度來增加學生的參與興趣;還可以通過舉辦講座、知識競賽或者科技比賽,增強學生課外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促進學生投入更多的課外學習時間。
3.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實現(xiàn)學習效率最大化
在投入課外學習時間的基礎上,實現(xiàn)學習效率的最大化,就必須學會學習。所謂學會學習,就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采取合理有效的學習策略進行高效學習。正如中國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教師直接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不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采取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實現(xiàn)由淺層學習轉向深層學習,由接受式學習轉向反思性學習再到整合性學習。
參考文獻:
[1][22]Astin A W.Student Involvement:A Development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1984(4):297-308.
[2]Tinto V.Learning College:Rethinking the Causes and Cures of Student Attritio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12-64.
[3]Pascarella E T,Terenzini P T.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1:32-47.
[4][23]Kuh G D.Assessing What Really Matters to Student Learning[J].Change,2001(3):10-17.
[5]高耀,劉志民,方鵬.家庭資本對大學生在校學業(yè)表現(xiàn)影響研究——基于江蘇省20所高校的調研數(shù)據(jù)[J].高教探索,2011(1):139-145.
[6]郭俊,李凱,張璐帆,馬穎.家庭背景對大學生學業(yè)表現(xiàn)影響的實證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2(8):29-34.
[7]孫睿君,沈若萌,管瀏斯.大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因素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2(9):65-71.
[8]趙琳,史靜寰,王鵬,王文,許甜.高等教育質量的院校類型及區(qū)域差異分析——兼論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格局與質量格局[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5):1-12.
[9]蔣承,孫海杰,羅堯.本科生學業(yè)成就影響因素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5(19):21-26.
[10]于海琴,李晨,石海梅.學習環(huán)境對大學生學習方式、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基于本科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實證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8):62-70.
[11]劉宏哲,劉金蘭,林盛.大學環(huán)境影響學習收獲的自主參與模型解析——基于K大學調查的實證[J].復旦教育論壇,2012(5):39-44.
[12]趙曉陽,劉金蘭.對大學生發(fā)展影響的實證研究——以學生參與度及學校環(huán)境感知為視角[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4(2):107-115.
[13]楊院.以學習投入為中介:學生學習信念影響學習收獲的機制探究——以“985高?!北究粕鸀槔姆治鯷J].高教探索,2016(3):75-78.
[14]王樹濤,宋文紅,張德美.大學生課程學習經(jīng)驗與教育收獲:基于深度學習的中介效應檢驗[J].電化教育研究,2015(4):90-94.
[15]楊立軍,韓曉玲.什么影響了大學生的教育收獲?——基于校內追蹤的實證研究[J].復旦教育論壇,2014(6):33-40.
[16]史秋衡,郭建鵬.我國大學生學情狀態(tài)與影響機制的實證研究[J].教育研究,2012(2):109-121.
[17]Brint S.Undergraduate Time Use and Academic Outcomes:Result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Undergraduate Experiences Survey 2006[J].Teachers College Record,2005(9):2441-2470.
[18]Grave B S.The Effect of Student Time Allocation on Academic Achievement[J].Education Economics,2011(3):291-310.
[19]張婷,徐丹,劉聲濤.本科生的時間分配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基于2011年H大學本科生就讀經(jīng)歷調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J].大學教育科學,2015(2):112-120.
[20]劉聲濤,張婷,徐丹.本科生課外時間投入對能力發(fā)展的影響——基于H大學學生就讀經(jīng)歷調查數(shù)據(jù)[J].復旦教育論壇,2015(5):55-61.
[21]Pace C R.The Undergraduates:A Report of Their Activities and Progress in College in the 1980's[J].Academic Achievement,1990:164.
(責任編輯陳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