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競雄
摘 要:在物理學習中,定律、實驗、習題是三個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追根溯源要更真,實驗研究要更多,能力要求要更高,以“三個更”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學好物理。
關鍵詞:高中物理;物理定律;實驗;解題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6-01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6.071
對于物理學習,如果將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進行總結,應該可以用三句話加以概括,那就是:“追根溯源要更真,實驗研究要更多,能力要求要更高?!焙喎Q“三個更”。在教學實踐中,這“三個更”確實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各項能力,無論是高考還是物理競賽中,學生都充分發(fā)揮了自身的物理水平,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一、追根溯源要更真
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物理定律了。如何讓學生掌握好物理定律,是每位教師都要深入考慮的問題。常見的幫助學生掌握物理定律的方式就是教師在學習過程中為學生補充大量的與該定律的建立相關的知識內容,即“溯源”。眾所周知,物理定律的建立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建立在科學的研究方法以及正確的推理和嚴密的思維方式上。對于物理學習來說,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中,它們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一筆寶貴的財物,是物理教學的核心所在。
如學習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時,教師就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第谷·布拉赫幾十年間所積累的關于行星檢測的資料,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開普勒進行了大量的計算,并最終得出了天體運動的規(guī)律,即我們常說的開普勒三定律。最終展示的是牛頓利用定量的動力學原理來解釋這些規(guī)律,發(fā)現(xiàn)了對于所有物體都具有普遍意義的萬有引力定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應向學生介紹牛頓所使用的一些科學研究的方法,如歸納法、間接驗證法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利用萬有引力定律為學生介紹了一些其他的物理學習方法,如理想實驗、推理,以及實驗研究等。加上之前在學習氣體定律時為學生介紹的“分析法”,學習能量的守恒定律和轉化時為學生介紹的“綜合法”,學生就輕松地掌握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方法,也形成了系統(tǒng)化的研究方式。
二、實驗研究要更多
物理這門課程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在物理學習中所遇到的每一個概念和規(guī)律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確立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設計一些與實驗相關的訓練,促進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
(一)物理實驗的不足
在對教學大綱的研究中教師發(fā)現(xiàn),教材中安排的實驗以及演示實驗非常多,這些實驗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一些不足。
1.在現(xiàn)在使用的教材中,配套實驗的設置目的都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它雖然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但是同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使學生體驗更多的實驗方法。
2.在教材中,每個實驗的步驟、原理都有極為清楚的講解,學生需要做的就是按照實驗說明進行操作。這樣的實驗做多了,學生的感性認識確實能夠逐漸增強,動手操作能力也會得到很好的鍛煉,但是,對于物理學習來說最為重要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卻沒有得到鍛煉,這就成為了物理學習的一個缺陷。
3.教材上的實驗多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只要學生能夠掌握教材上的定律,就能夠輕松完成實驗。這種學習方法是將教育安排在了學生智力發(fā)展之后,容易對學生的各項能力產生阻礙作用。
(二)對物理實驗的創(chuàng)新性改革
針對以上問題,需要教師對實驗進行創(chuàng)新性改革,利用實驗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物理素質的提高。
1.適當增加實驗數量。在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增加了大概有60%的實驗,有的是課堂演示實驗,有的是學生小實驗,還有一些新的實驗。這些新實驗因為沒有充足的儀器,教師就帶領學生自己制作,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對實驗誤差進行全面討論。在物理實驗中,測量是極為重要的一項,也是實驗科學的本質。只有結果準確了,才能說實驗是成功的。因此,教師要重視實驗測量,對數據進行全面收集,并組織學生討論誤差產生的原因和結果,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誤差知識。
3.教給學生重要的實驗方法。前人總結了很多的實驗方法,如減小系統(tǒng)誤差、減少偶然誤差、探究規(guī)律、迂回策略等,這些方法能夠應用到很多的實驗中來,教師要將這些方法教給學生,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實驗方法,提高實驗效率與自身素質。
三、能力要求要更高
在物理教學中,習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教師和學生應該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習題上。因此,物理學習急需進行習題改革,以便更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
如果對物理問題的本質進行剖析,就會發(fā)現(xiàn),那是一些假想的物理場景。物理學家和發(fā)明家都未必會做物理習題,但是他們會對真實的物理規(guī)律進行研究,并將物理規(guī)律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解決現(xiàn)實問題。那么,讓學生做物理習題的意義何在呢?首先,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鞏固物理知識。其次,它能夠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推理能力等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因此,在選擇和設計物理習題時,教師就要從這兩個目標出發(fā)。
(一)組織習題教學時要兼顧解題方法
一般情況下,物理習題的講授順序應該以力、熱、電、光的順序來進行,但是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很多教師都習慣于遵循解題方法——常用的理想化法、整體法、隔離法等,這樣做有一定的好處,就是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解題方法。當學生的學習到了一定階段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一些解題方法相同的試題來做,做得多了,學生就會逐漸掌握這種解題方法。只要教師在日后的學習中經常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相應的解題方法就會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對于解題方法的掌握就會更牢固,逐步做到應用自如。
(二)以“臺階法”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方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會做的題,這個時候教師應該怎么做?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出幾道內容相似、難度較低的習題,以此引導學生對問題的領悟,直到學生能夠獨自解決這一問題。這種解題方式猶如為學生搭臺階,讓學生順著臺階自己向上爬,不斷提高自身的解題水平。相對來說,“臺階法”是一種學生主動解題的方法,比被動聽教師講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總之,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教師要以“三個更”作為教學的基本要求,對物理教學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張朝暉,呂斯驊.綜合物理實驗和研究性創(chuàng)新物理實驗的建設[J].大學物理,2009(11):48-50.
[2] 黃彬濤.淺議高中物理教法與學法[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