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洪舉
新課改理念將高效教學作為小學教育的主要目標,而科學管理是實現(xiàn)高效教學的基礎與前提。因此,農村小學管理人員應與時俱進地將“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滲透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把“發(fā)展人、解放人、激勵人、尊重人、關心人”作為主要管理理念,不僅將學生與教師當成管理對象,而且還應將他們當成教育的主體,通過充分發(fā)揮廣大師生的潛能,確保學校目標及師生個人目標的高質量實現(xiàn)。那么,在農村小學管理中如何滲透“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管理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管理者應主動轉變管理觀念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農村小學管理人員具有什么樣的管理觀念,就決定了他們在管理工作中會采用什么樣的方法與措施,這直接影響著管理成效的高低。因此,要想在農村小學管理中較好地滲透“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就需要管理者主動了解這一管理思想的內涵與優(yōu)點,積極用該觀念武裝自己的頭腦,并在日常管理活動中將其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與城鎮(zhèn)小學相比,農村小學管理難度更大,一方面學校管理本就是一項龐大的、復雜的工程,另一方面農村學校的管理制度大多不夠完善,管理方法也較為落后,且缺乏民主性。因此,在“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引導下,農村小學管理人員應重新審視,積極從命令者、控制者轉變成領導者,和廣大教師站在同等地位,相互尊重,從而有效提高教師參與學校管理的熱情與主動性,進而形成積極向上、團結一致的管理風氣,最終促進農村小學健康、快速發(fā)展。在農村小學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應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民主性,將自己置身于廣大教職工隊伍中去,與他們一起協(xié)商學校管理方案及方法。在實際操作中,農村小學管理人員在制訂管理辦法和制度時,應依據(jù)學校的具體情況,全面征求教師的意見與建議,耐心傾聽廣大師生的心聲,盡可能站在學生、教師及家長的角度看待問題,將廣大教職工及學生團結在一起,借助集體的力量推動學校各項管理工作有序、高效進行。
二、教師管理方面的有效策略
在農村小學教師管理工作中,構建“以人為本”的激勵制度與教學制度是確保學校管理各項目標高質量實現(xiàn)的前提條件。在“以人為本”管理理念中,對教師教學管理應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①全面了解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與業(yè)務能力,積極為教師提供專業(yè)成長及業(yè)務水平提升的平臺與機會,使得教師在提高教學能力的同時,實現(xiàn)個人價值。②由于農村小學教學設施較為落后,因此在教學管理中,管理者應盡可能優(yōu)化教師的工作條件與工作環(huán)境,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在教師管理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只有充分激發(fā)教師的自我管理,才能切實提高管理實效。因此,農村小學管理人員應依據(jù)教師需求及特點,制訂激勵制度,最大限度優(yōu)化教師自我管理的熱情。
三、學生管理方面的有效策略
在“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影響下,農村小學管理應充分尊重、激勵與關心學生。只有這樣才能讓小學生體會到他們不僅僅是學校管理的對象,也有充分的話語權,并享受參與學校管理的機會,從而使得他們產生主人翁意識,進而更樂意接受并參與學校及班級管理工作,最終逐漸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覺悟與能力。在實際管理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生普遍具有敏感、情感細膩等特點,假如教師管理的過于嚴格,極易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逐漸疏遠教師,甚至產生較強的對抗情緒,這不利于學校各項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這種情況下,學校管理人員及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管理方案的合理性及科學性,并可用民主、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這需要教師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及時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并幫助學生解決一些他們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激勵學生對各種管理措施提出意見及建議,從而利用學生的智慧完善管理工作,進而為學生營造出更符合他們需求的管理措施。
總之,將“以人為本”管理理念應用到農村小學管理中,不僅可以激發(fā)廣大師生擁護管理制度及管理方案的積極性,而且還可提高管理實效,并且有助于各個管理參與主體個性化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應以民主、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管理工作中的每一個主體,從而借助團隊的力量、集體的智慧,提高農村小學管理水平。
作者單位 陜西省嵐皋縣東山小學
編輯 薛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