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羅根+英曉莉+柏騫+周洲
【摘要】中學生物學中的遺傳學教學與高校的遺傳學課程教學應該有機對接,正確把握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和教學規(guī)律,使不同階段的教學過程形成一個完整體系。
【關鍵詞】遺傳學 中學生物學 高校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由南京師范大學遺傳學課程群教學團隊項目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5-0182-01
遺傳學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學科,遺傳學課程的教學在生命科學各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遺傳學也是中學生物學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內(nèi)容。中學生物學課程的相關內(nèi)容為高校的遺傳學教學奠定基礎,高校的遺傳學教學為中學相關內(nèi)容的教學提供導向。所以,高校的遺傳學教學應與中學的生物學教學良性互動,使遺傳學相關內(nèi)容的教學形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完整體系。
1.中學生物學教學為高校的遺傳學課程教學奠定基礎
初中生物教材的“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xù)”單元講述遺傳與進化,其中的“生殖和發(fā)育”以及“遺傳信息的延續(xù)性”等內(nèi)容使學生初步涉及遺傳學的知識領域。高中必修模塊中的“遺傳與進化”包括遺傳的細胞基礎、遺傳的分子基礎、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生物的變異、人類遺傳病、生物的進化六個部分,以150多年前孟德爾的植物雜交實驗為起點,以基因為主線,循著遺傳學發(fā)展的軌跡,簡要介紹了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以及遺傳知識的應用;高中選修模塊中的“現(xiàn)代生物技術在育種中的應用”,同樣涉及遺傳學的知識。通過中學階段的學習,學生對遺傳學科有了基本的了解,為更高層次的遺傳學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高校的遺傳學學習是中學所學知識的延伸與拓展
中學教材中的孟徳爾實驗、遺傳的染色體學說、基因的化學本質(zhì)、基因的功能、基因工程等內(nèi)容仍是高校遺傳學教材的主體內(nèi)容,但是在高校的遺傳學教學中,不是要重復中學階段學過的內(nèi)容,而是要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充實和提升,從科學史的角度,介紹相關研究的時代背景、研究思路和設計技巧,分析其科學意義和局限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遺傳學發(fā)展速度非常快,新理論、新技術、新成果不斷涌現(xiàn),遺傳學知識體系更新較快,所以高校的遺傳學教學要不斷跟隨遺傳學科發(fā)展的步伐。此外,遺傳學涉及領域非常寬廣,遺傳學與很多學科之間都有交叉和融合,所以在各學科不斷交叉融合的過程中,如何保持遺傳學的學科特色和知識體系也是高校遺傳學課程教學必須慎重思考的問題。
3.遺傳學教學要與不同階段的學習要求相適應
無論是中學還是高校,每門課程都有具體的教學規(guī)劃,這些規(guī)劃的制定與實施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智力發(fā)展、知識基礎、教學規(guī)律、培養(yǎng)目標等諸多因素,使知識的傳授與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但是,在當今的中學教學中,應試教育的色彩依然濃厚,教學內(nèi)容普遍存在超前現(xiàn)象,很多內(nèi)容本來應該在大學階段學習的,但是為了能在各種考試和競賽中技高一籌,贏得佳績,遺傳學的很多內(nèi)容都在中學階段超前學習了。這種做法至少帶來兩種不良后果:(1)由于受課時限制、學生知識結構以及老師的專業(yè)背景影響,很多問題都不可能講的很清楚,很透徹,學生難以理解,囫圇吞棗,造成學習困難,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2)造成高校的很多教學內(nèi)容與中學重復,學生失去學習的熱情,使得很多內(nèi)容的學習達不到預期效果。
因此,中學的教學與高校的教學不是孤立的,應該相互交流,相互協(xié)調(diào),使之成為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筆者認為,應該改革目前的考試要求,無論是高考還是競賽,應該強調(diào)雙基,而不應該追求奇、特、難;另外,中學教學規(guī)劃的制定應該讓高校教師參與,明確不同階段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匡廷云、曹惠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下冊)﹒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2]趙占良、朱正威﹒《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選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劉祖洞,喬守怡,吳燕華,趙壽元. 2013. 遺傳學. 3版. 北京: 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
[4]程羅根 主編. 2013. 遺傳學. 北京: 科學出版社
[5]賀竹梅 編著. 2011. 現(xiàn)代遺傳學教程. 2版. 北京: 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
[6]戴灼華, 王亞馥 主編. 2008. 遺傳學. 2版. 北京: 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
[7]石春海 編著. 2007. 現(xiàn)代遺傳學概論.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程羅根,男,安徽安慶人。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遺傳學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