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軍+程晨
【人物簡介】
鄧偉良先生,亞洲柔力球聯(lián)合會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日新麒麟青年協(xié)進會主席、新界古洞聯(lián)鳳福利會會長、中國香港麒麟文化協(xié)進會副主席、香港惠東同鄉(xiāng)社團總會會務顧問、惠東縣巽寮欖涌武術會師父、大嶼山貝澳老圍村麒麟隊顧問、大嶼山東涌體育會副主席、香港新界北區(qū)客家文化促進會副主席。
歷史如同一條長河,在時間的浪花沖刷下,留下了璀璨奪目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成為了中華民族的瑰寶。鄧偉良先生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粉絲”,一邊是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舞麒麟,一邊是今年首次作為全運會群眾項目的——柔力球,熱愛的同時,他以宣傳和推動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讓更多的人了解、接觸、喜愛這兩項活動,並從中獲得快樂、健康,這就是他最大的心愿。
小球大乾坤,柔力球知多少
說到球類運動,大家可以說出很多,但說到柔力球,許多人可能就不知為何物了。柔力球,是一項新興的以“太極”為核心的球類運動,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中的瑰寶。柔力球球拍類似於羽毛球比賽用的拍子,球卻像網(wǎng)球,據(jù)說是發(fā)明者借鑒網(wǎng)球、羽毛球的場地、規(guī)則等要素,並融入了太極精髓,“提煉”形成了這項運動。
不僅如此,近年來,柔力球也風靡世界,逐漸成為中華民族體育文化的一張新名片。雖是小球一枚,魅力卻不小,小球有大乾坤:
2017年4月3日,在習近平主席專訪荷蘭的前一天,打前站的就是柔力球,芬蘭總統(tǒng)紹利·尼尼斯托收到了新華社記者送出的一份喜出望外的特殊禮物——一副太極柔力球拍,原來十年前尼尼斯托訪華時就曾體驗並喜歡上了柔力球;
2006年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陪同訪華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北京菖蒲河公園散步時,也曾熱情地向其介紹太極柔力球的玩法;
在俄羅斯,除了尋常百姓,總統(tǒng)普京、奧運會體操金牌選手霍爾金娜也經常打網(wǎng)式競技柔力球,2017年 4月,在俄羅斯利佩茨克舉辦的第六屆歐洲柔力球公開賽,吸引了來自中國、波蘭、烏克蘭、德國、意大利、烏茲別克斯坦及東道主俄羅斯共7個國家的上百名運動員參與角逐。
其實,自2008年作為“民族體育新奇特”的一個表演節(jié)目亮相奧運會後,柔力球便被整理出來並廣泛推廣,融入到百姓日常生活中,成為全民健身運動。在2011年的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上,柔力球作為新參與的球類項目引起廣泛注意。2017年,在正在進行的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上,柔力球首次納入群眾體育項目,不久前於天津進行了決賽金牌爭奪。
經過多年的普及和推廣,柔力球已成為一項集健身、表演和競技為一體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體育運動。
“柔力球在內地許多城市都很流行,是一項全民健身運動。但在香港,普及程度遠遠不夠,雖然有一些柔力球社團和福利性質的機構在玩,但人數(shù)非常少,城市覆蓋率低。”鄧偉良先生介紹說,機緣之下接觸後,便一心想把柔力球在香港推廣,於是2016年和朋友一道註冊成立了亞洲柔力球聯(lián)合會,2017年全面開展推廣工作。
推廣柔力球,傳播體育文化
亞洲柔力球聯(lián)合會剛成立不久,推廣工作開展也還在初級階段,作為創(chuàng)會人之一兼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鄧偉良先生知道任重道遠,但亦充滿了信心,並做好了攻堅克難的凖備。
“在香港雖然也有部分人玩柔力球,但畢竟是小團體,影響程度有限?!睋?jù)鄧偉良先生介紹,普及率低、不規(guī)范化,這是目前面臨最大的困難。2017年3月,由北京時民族傳統(tǒng)體育協(xié)會推出的“太極柔力球段位制”已向全球發(fā)佈,這是一套全面評價柔力球練習者技術和理論水平、研究成果的考評體系,它的出現(xiàn)將有助於柔力球運動的標凖化、國際化、產業(yè)化。為此,亞洲柔力球聯(lián)合會與國內一家企業(yè)聯(lián)手推動,為柔力球在香港的推廣提供技術支持。
在香港,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什麼是柔力球,怎麼玩就更不必說。第一步當然是要讓柔力球“走入人群”,提高其知名度。鄧偉良先生等人計劃以活動帶動運動來推廣,讓柔力球深入社區(qū)。主要是與一些體育社團、福利機構、學校等形成緊密聯(lián)繫,義務協(xié)助其開展一些柔力球活動,例如提供訓練資源、協(xié)助聯(lián)繫場地、提供培訓課程規(guī)范教學等。而進一步,他希望能通過企業(yè)的協(xié)助,讓更多愛好者認識柔力球,並學習到規(guī)范化的套路、課程,此外也訓練出更多的教練員,形成更大的推廣網(wǎng)絡。
柔力球以太極原理為理論基礎,結合現(xiàn)代體育健身理念,以迎、引、拋及弧形接發(fā)技術為特徵,以套路演練和隔網(wǎng)對抗為主要運動形式。雖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以中老年愛好者居多,但其實這是一項老少皆宜的運動,形式比較靈活,既可以單人玩,也可以集體玩,不受場地、時間限制。年輕人也可以選擇網(wǎng)式單打或雙打。“網(wǎng)式打法類似於羽毛球,但動作更‘柔、更‘美。柔力球動作里沒有一個是劇烈的,但對肩部、頸部等改善很有幫助,一場下來,運動量也是相當大的。”鄧偉良先生認為,這項運動很適合香港情況,是一項免費性的低入門門檻,全民皆宜的運動。正如他強調的,對柔力球在香港的發(fā)展很有信心,但絕不是盲目樂觀,由此也可見一斑。
鄧偉良先生坦言,自接觸柔力球之後,他自己在學習和練習,並向身邊人推廣。談及為何對推廣柔力球如此熱衷和執(zhí)著時,他極其認真地說,因為這不僅是在推廣一項有益於人們健康的體育運動,也是在推廣中華體育文化和精神。柔力球也是體育文化的載體,讓更多人去了解其中的文化,不正符合宣傳傳統(tǒng)文化的大潮流嗎?
盛世華年,國事興旺,民族體育的繁榮是最好的註解?!耙粠б宦贰睘槿崃η虻钠占昂臀幕瘋鞑ヌ峁┝艘粋€難得的機遇,也為中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更快樂、更強健、更和諧”的精神傳播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契機。
麒麟傳祥瑞文化促傳承
鄧偉良先生是客家人,祖籍惠東,成長於新界上水古洞村。除了柔力球之外,一直以來,還有一項他情有獨鍾在推廣的傳統(tǒng)文體項目,那就是——舞麒麟。
麒麟一直以來是客家人所崇奉、喜愛的祥瑞神獸,寓意平安、祥和,能夠給人們帶來吉祥和好運。舞麒麟則源於此,與舞獅類似,是融舞蹈、音樂、武術於一體的民間習俗和文化娛樂活動,觀賞性強,場面壯觀,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表演特徵,而且還具有強身健體的特徵。因此得以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流傳至今。
鄧偉良先生從小就喜歡看舞麒麟,上水古洞村就有很多麒麟隊,每逢重要日子,村里都會出麒麟慶祝。受村里傳統(tǒng)文化氛圍影響,他七八歲時就加入舞麒麟隊伍,並拜師鄭日新先生學習。從此他與舞麒麟的緣分一直沒間斷過,如今他自己亦有開班授課,廣播桃李。
他介紹說,長輩們60年前創(chuàng)辦了新界古洞聯(lián)鳳福利會,並組建了麒麟隊;幾年前,又以師父之名,創(chuàng)辦了日新麒麟青年協(xié)進會,第一次組織參賽即斬獲了香港首屆麒麟比賽冠軍;他還在家鄉(xiāng)開辦了惠東縣巽寮欖涌武術會,大力傳承武術和麒麟文化?!拔梓梓牒臀瑾{有所不同,動作比較靈活,難度也大一點。其實學習舞麒麟是一項很辛苦的活??赡苡性S多父母不愿讓小孩練?!彼M约耗軐煾祵Υw育和武術的精神傳承下去,多培養(yǎng)一些年輕後輩,“如果我們這一代人不去好好推廣,那麼這項傳統(tǒng)文體項目將後繼無人?!编噦チ枷壬吹搅思缟系呢熑危蚕M尭嗳肆私鈧鹘y(tǒng)文化。
鄧偉良先生還是香港新界北區(qū)客家文化促進會副主席,在其位,謀其職,正如他所期望的,將更多海內外客家人凝聚起來,通過這個平臺,將客家文化傳承並推廣下去。
他經常會回家鄉(xiāng)去教學,也經常帶學生參加國內外的舞麒麟比賽?!艾F(xiàn)在五十多歲,很多事情都嘗試過了,也無遺憾。”除了專注柔力球和麒麟文化的推廣,鄧偉良先生將其他工作都淡出了生活圈。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身為祖國一份子,鄧偉良先生最樸素的愿望就是希望能貢獻一己之力,弘揚民族文化, 促進全民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