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鐘,劉嵐,溫世和,歐少青,楊天
(河源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河源 517000)
前列腺癌患者內分泌治療后長期生存情況及相關預后因素研究
李鐘,劉嵐,溫世和,歐少青,楊天
(河源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河源 517000)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患者內分泌治療后的長期生存情況及相關預后因素。方法選取我院2007年2月至2015年6月間收治的68例前列腺癌患者,均給予內分泌治療,完成治療后進行隨訪,觀察分析患者的長期生存情況,并對影響患者預后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結果治療后,不同年齡患者的生存時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存在骨轉移的患者生存時間顯著短于無骨轉移患者 (P<0.05),不同臨床分型及病理分級患者的生存時間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結論臨床分型、病理分級與發(fā)生骨轉移是影響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患者生存時間的主要因素。
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生存情況;預后因素
前列腺癌是男性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好發(fā)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前列腺癌通常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比較高發(fā),在東亞地區(qū)的發(fā)病率往往較低[1]。但近年來,由于我國社會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重及人們生活飲食方式不斷改變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造成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與死亡率等均不斷提高[2]。前列腺癌患者發(fā)病比較隱匿,而隨著病情不斷加重才會出現(xiàn)相關癥狀,因此,大部分患者在臨床確診時病情均已發(fā)展至中晚期,錯過了手術根治的機會[3]。在臨床上對于中晚期前列癌患者主要是給予內分泌治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生存率。本研究探討前列腺癌患者內分泌治療后的長期生存情況及相關預后因素,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來自于2007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診治的前列腺患者,共68例;全部入選患者均通過相關影像學檢查及病理活檢等被證實為前列腺癌;入選患者的最小年齡為 52歲,最大年齡為 87歲,平均年齡為 (69.38±5.25)歲;其中33例患者的PSA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在40 μg/L以上,21例患者的PSA在40~20 μg/L之間,所有患者的平均PSA為 (52.47±12.51)μg/L;有 31例患者伴有骨轉移,37例患者未伴骨轉移;排除伴有肝、腎功能等嚴重異常的患者,接受過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的患者,存有其他全身惡性腫瘤的患者。
1.2 方法
全部入選患者均依據(jù)其前列腺癌病情情況給予對應的內分泌治療;在患者的治療中,主要是通過Gleason評分 (中國泌尿外科診療指南推薦)對患者進行病理分級,并將患者依據(jù)細胞的分化程度分成1至5級共5個等級,1級表示分化程度最高,5級表示未分化;具體分級標準為:5級:腫瘤表現(xiàn)為片狀單一細胞及粉刺型生長,未伴有癌腫分化,存在壞死,共5例患者;4級:腫瘤表現(xiàn)為浸潤性生長,且腺泡融合不規(guī)則,癌腫分化程度不明顯,共9例患者;3級:腫瘤表現(xiàn)為明顯的浸潤性生長,癌腫比較常見,通常在外周區(qū),共10例;2級:癌腫比較少見,通常在移行區(qū),共39例患者;1級:癌腫十分少見,共5例。
依據(jù)Gleason評分、PSA及臨床分期等將所有患者分為低危、中危及高危等3個類型,其中高危前列腺癌的判定標準為:Gleason評分在7分及以上、PSA在20 μg/L以上,分期為T3~4NXMX,共有52例患者;中低?;颊撸篏leason評分在7分以下、PSA未超過20 μg/L,分期為T1~2N0M0,共 16例患者。在治療完成后,指導患者定期到醫(yī)院進行復查,并對其進行電話隨訪,以了解患者在治療后的生存情況,同時對患者預后情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隨訪截止時間為2016年11月,并將隨訪時間達到1年的患者作為隨訪有效患者。
1.3 數(shù)據(jù)處理
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檢測結果用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檢測結果用率(%)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的長期生存情況
68例患者在隨訪截止時,有65例患者的隨訪時間超過1年,隨訪有效率為95.59%;在65例有效隨訪患者中,隨訪期間有2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為32.31%;21例死亡患者中,12例患者是因前列腺癌死亡,9例患者是因其他原因死亡;65例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為 (7.87±0.72)年。
2.2 患者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治療后,不同年齡患者的生存時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存在骨轉移的患者生存時間顯著短于無骨轉移患者 (P<0.05),不同臨床分型及病理分級患者的生存時間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詳見表1。
表1 患者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前列腺癌在男性惡性腫瘤中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類型,主要是指起源于前列腺的一種上皮性惡性腫瘤[4]。目前,臨床上對于前列腺癌的發(fā)病機制還未完全明確,但大多臨床研究均認為其發(fā)病與遺傳因素、飲食習慣及性行為頻繁等有密切的關系[5]。前列腺癌患者在發(fā)病早期通常不會出現(xiàn)明顯、典型的癥狀表現(xiàn),且腫瘤生長比較溫和,自然生存期往往比較長,而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會逐漸出現(xiàn)排尿困難、尿不盡、夜尿增多、腸梗阻、血尿及血精等[6],對于患者的危害性極大。
在前列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主要有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及內分泌治療等。其中手術治療是早期患者根治的有效方法,但在臨床上大多數(shù)前列腺癌患者明確診斷時,已發(fā)展至中晚期。內分泌治療是中晚期患者最為有效的一種姑息性治療方法,通常能夠獲得良好的療效。但目前,臨床上對于前列腺癌患者內分泌治療的預后影響因素還存有較大的爭議,有臨床研究[7]認為,前列腺癌的治療預后情況與腫瘤的臨床分期及分級等有相關性,并認為前列腺癌患者在診斷時的PSA值及Gleason評分等與患者腫瘤的分期、分級與預后情況等存在相關性,通常PSA值越高的患者其病變范圍及淋巴結轉移情況等均會明顯增多,Gleason評分越高的前列腺癌患者,其病情出現(xiàn)進展的可能性也會明顯增大。有研究[8]發(fā)現(xiàn),通過內分泌治療的骨轉移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較無骨轉移患者明顯降低 (P<0.05),認為前列腺癌的治療預后與是否出現(xiàn)骨轉移相關。
本研究對68例經內分泌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進行隨訪分析,結果顯示,患者在隨訪期間的死亡率為32.31%,平均生存時間為 (7.87±0.72)年;分析患者的預后影響因素顯示,治療后,不同年齡患者的生存時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存在骨轉移的患者生存時間顯著短于無骨轉移患者 (P<0.05),不同臨床分型及病理分級患者的生存時間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表明患者存在骨轉移及臨床分型嚴重、病理分級高等對其預后情況均存有嚴重的影響;主要考慮為患者的PSA值、Gleason評分越高及發(fā)生骨轉移等,均可能會促進患者發(fā)展至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從而使其病情進展,生存時間減短等;因此前列腺癌患者的內分泌治療應盡量在骨轉移之前及臨床分型、病理分級低時實施,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
綜上所述,臨床分型、病理分級與發(fā)生骨轉移是影響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患者生存時間的主要因素。
[1] 張世革,王久林,吳燁,等.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的生存隨訪 [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3,19(12):1103-1106.
[2] 祝文全.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后患者長期生存情況及相關預后因素探析 [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6,32(20):73-74.
[3] 程惠華,林貴山,傅志超,等.同期調強放療聯(lián)合內分泌治療中晚期前列腺癌的臨床研究 [C]//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放射腫瘤治療學學術會議論文集,2012:371-374.
[4] 趙化榮,熱合曼·衣明,胡爾西旦·尼牙孜,等.新疆不同民族老年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的預后因素 [J].中國老年學,2013,33(24): 6125-6128.
[5] 熊太林,賀大林,樊桂玲,等.前列腺癌患者內分泌治療后1年內進展為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相關因素分析 [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4,35(5):341-345.
[6] 何青峰,吳娟,張景宇.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間歇性內分泌治療的療效觀察 [J].中國癌癥雜志,2015,25(12):989-993.
[7] 鞏傳鳳,劉暢,王嵐,等.老年中晚期前列腺癌同期調強放療聯(lián)合內分泌治療的療效 [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0):2744-2745.
[8] 王南雄,呂軍,胡衛(wèi)列,等.阿司匹林預防前列腺癌內分泌治療后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J].廣東醫(yī)學,2014,35(7):1105-1107.
(責任編輯:鐘婷婷)
Study on the Long-Term Survival and Related Prognostic Factors of Prostatic Cancer Patients with Endocrine Therapy
LI Zhong,LIU Lan,WEN Shihe,OU Shaoqing,YANG Tian (Heyuan People's Hospital,Heyuan 5170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long-term survival and related prognostic factors of prostatic cancer patients with endocrine therapy.Methods68 cases of prostatic cancer patients with endocrine therap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7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All patients were given endocrine therapy,and followed-up after treatment.The long-term survival situation was observed and analyzed,and the relate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gnosi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fference age(P>0.05).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had shorter survival time than patients without bone metastasis(P<0.05).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rvival time betwee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types and different pathological grading(P<0.05).ConclusionsClinical classification,pathological grading and bone metastasis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rvival time of prostatic cancer patients with endocrine therapy.
Prostatic cancer;Endocrine therapy;Survival situation;Prognostic factors
R737.25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8.1083
2017-01-11
李鐘 (1972-),男,湖南籍,碩士研究生學歷,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泌尿系結石及前列腺疾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