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岳華
摘要: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參與學習能力的主動培養(yǎng)者和提高者,參與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并結合自己的特點和實際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自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評價,使學習過程符合自我發(fā)展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地理;參與學習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教育事業(yè)在取得較大成就的同時,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法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目前,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目標之一。加之,高中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因此,對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參與學習能力進行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高中地理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參與學習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習已不僅僅是學生的一項任務,而成為了一個人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途徑。通過學習可以增強一個人適應社會的本領,從而為他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然而,目前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仍然運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于注重講解課本知識而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參與學習能力。作為以學習為主要活動的學生來說,不但要學會課本上的知識,還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樹立參與學習的理念,培養(yǎng)參與學習的能力,增強終身發(fā)展的意識,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二、參與學習應遵循的原則
1.主動原則。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必須要有想學、要學的意識和愿望,而不是被動地學習,要由原來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學生只有產生了學習欲望才會有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才能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提高學習效率。
2.獨立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起指導作用,是教學中的配角,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角。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在教學過程中不再產生依賴心理,要能獨立自主地完成學習活動,獨立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3.有效原則。讓學生進行參與學習,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并有效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其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始終保持最佳。
三、淡化教師權威思想,增強學生參與學習意識
著名教育家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的,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因為,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動地根據(jù)先前的認知結構有選擇性的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并納入認知結構中。在教育的范圍內,主體性是指學生通過積極的自我意識,對自身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的自省、自控、自覺、自為的特性,即使學生成為自身發(fā)展的主體。但我國傳統(tǒng)的教育環(huán)境則使學生處于從屬地位,整個教學活動以教師講授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必要精心的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參與機會和時間,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課堂上的教學氣氛,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對教學效果有著很大的直接的影響。平等、民主、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可使學生無拘無束,敢說敢做,學習熱情高漲,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認知活動就顯得更為興奮;而那些過分嚴肅、呆板、緊張恐懼的教學氣氛,學生就容易出現(xiàn)厭倦、懶惰、注意力不集中等現(xiàn)象,他們上課只是應付教師被動地學習,效率甚低,嚴重阻礙了參與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在實際教學中,課上、課下我都和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用各種方式與學生多交流和溝通,例如口頭語言、書面文字、電子郵件和校友錄等方式,這樣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狀況和動態(tài),以便盡快采取相應的對策解決問題。比如,我就利用校友錄的“小紙條”恰到好處地解決了同學間的早戀問題,既不聲張保護了二位同學的自尊,又從中獲得了同學更深層次的信任。這樣以來,就使師生之間有了良好而難得的默契,課堂上的教學還會有什么會阻礙教師教學的順利進行和學生參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嗎?
四、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
學習方法對于學生學習而言至關重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適當?shù)亟o予其學習方面的指導,以此來幫助其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首先,高中地理教師應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課前預習不僅能夠使學生明確課堂學習任務,從而有利于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而且這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而能夠使之自覺地進行學習。要做好這一點,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在下課前將下一節(jié)課的學案發(fā)給學生,以此來指導學生對下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預習。
例如,在下一節(jié)課應進行“中外著名旅游景觀欣賞”教學時,學案應包括課標要求和解讀、教學目標和要求這兩大內容。其中,教學目標應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德育目標。知識目標可設為:對旅游景觀的欣賞以及描述進行了解,并對一般旅游景觀的欣賞方法進行掌握。其次,高中地理教師還應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復習習慣。根據(jù)“先快后慢”的記憶遺忘規(guī)律,高中地理教師應引導學生及時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要做好這一點,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在下次上課時,以知識搶答的方式組織學生對上節(jié)課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復習。
例如,高中地理教師在向學生教授“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之后,在下次上課時,可以提出與之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搶答。如“城市的等級是以什么標準來進行劃分的?”“城市的等級可分為哪幾大類?分別是什么?”以及“一個城市的服務范圍包括哪幾個部分?”等等。然后,再讓學生進行搶答。這樣不僅讓學生鞏固了所學習的地理知識,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盡快進行學習狀態(tài)。最后,高中地理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進行自我評價以及充分利用學習資源等,以此來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能力??傊诟咧械乩斫虒W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情況,激發(fā)學生探索地理知識的興趣,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參與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思維、自主研究,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學習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