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話語權視閾下“中國特色”大眾認同的話語困境及其破解之道

      2017-07-29 10:03:19歐永寧
      理論導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權

      摘要:大眾認同在話語權的建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中國特色”的大眾認同正遭遇多重話語困境,集中體現(xiàn)為我國在“中國特色”話語的建構和傳播中未能很好地滿足“中國特色”大眾認同的話語需求。要牢牢掌握在“中國特色”問題上的話語權,就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遵循大眾認同的一般規(guī)律,大力推進“中國特色”話語的科學化、大眾化、國際化建構,多維度強化“中國特色”的大眾認同。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權;“中國特色”;大眾認同

      中圖分類號:D6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7408(2017)07-0066-05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事關中國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堅持什么樣的發(fā)展方向等重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指出,要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闡釋好中國特色”,努力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他又強調,要引導人們“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牢牢掌握我們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話語權。目前,“中國特色”的大眾認同正遭遇多重話語困境,有必要立足于話語權的相關理論和實踐,遵循大眾認同的一般規(guī)律,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有效路徑。

      一、話語權視閾下“中國特色”大眾認同的理論詮釋

      話語權視閾下的“中國特色”大眾認同主要是指中國大眾對我們黨關于“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話語及其所包含的立場、觀點、方法等的認同。它涉及到“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建構以及我國在“中國特色”問題上的話語權,因此,應在話語權視閾下對其地位與作用予以科學審視。

      1.國內(nèi)外關于話語權的解讀。話語權這個概念源于法國學者米歇爾·??玛P于話語與社會權力關系的闡述,他認為:“話語是權力,人通過話語賦予自己權力?!盵1]在??驴磥恚捳Z作為一種思維符號,既是人們交流的工具,也是彼此斗爭的手段和目的。這意味著,誰掌握了話語,誰就會擁有對社會秩序的管理權。在一個社會中,不同的層面都會有自己特定的話語,這些話語猶如一張縝密之網(wǎng),規(guī)范、影響、制約其成員的思維、言行。當然,話語形成之后也并非一成不變,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話語是可以重新建構的。福柯還認為,話語對權力的作用是雙向的,它既能產(chǎn)生、傳遞、強化權力,也能削弱權力,使之變得脆弱并遭受挫折。如果說??聜戎貜娜祟悓W、社會學的角度研究話語權,那么葛蘭西和約瑟夫·奈則側重從文化學和國際關系學的角度研究話語權。葛蘭西是較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論述文化霸權的學者,他認為,一個社會集團的霸權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得以展現(xiàn),“其一是‘支配,其二是‘知識和道德領導權。”[2]美國學者約瑟夫·奈也認為,一個國家不僅可以通過軍事力量來彰顯、維持其霸權,而且還可以通過文化、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等的吸引力,以及設置國際議題、塑造國際規(guī)則等方式和途徑影響世界,而這就是一種“軟權力”。[3]在國內(nèi),學者們也對話語權進行了各自的解讀。劉笑盈分析了話語權的內(nèi)涵,認為“話語權是由于掌握了話語的創(chuàng)建和維護而獲得的一種影響他人陳述,進而影響輿論及他人行為的特殊權力”。[4]鄭航生分析了學術話語權的二維特性,認為學術話語權就是權利和權力的有機統(tǒng)一,權的主體與客體的有機統(tǒng)一?!皺嗬刂感袆诱咦鳛橹黧w所具有的話語自由;權力則著重指主體作為權威話語者對客體的多方面影響?!盵5]胡剛認為,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包括話語基礎、話語主題、話語內(nèi)容、話語方式、話語主體、話語客體等基本要素,強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只有獲得社會公眾的認同和踐行,才能取得“建言立說”的“關鍵席位”。[6]

      綜合國內(nèi)外學者的論述可知,無論是何種話語權,其實踐建構和理論解讀都離不開“客體—中介—主體”的三維框架。但在話語權的解讀中,一些學者更多的是強調主體對客體的作用,在分析框架中呈現(xiàn)出“主體→中介→客體”的單向度作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客體對主體的反作用,也即缺乏“客體→中介→主體”的反向分析模式。事實上,話語權的建構呈現(xiàn)出“主體中介客體”的雙向互動模式,話語客體無論在話語權的實踐建構還是理論解讀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略。

      2.“主體中介客體”模式下話語權的再認識。從話語權建構的邏輯看,所謂話語權,就是話語主體借助話語的建構、維護和傳播,對話語客體實施“有效”影響而獲得的權利(力)。如果這種影響是低效的、無效的甚至是負面的,話語主體就無法獲得或者無法很好地獲得話語權,或者會妨礙、弱化、消解已有的話語權。在話語權的建構中,主體、中介、客體是三個基本要素,它們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話語主體是話語的建構者、維護者、傳播者,因而也是話語權的主導者。話語主體建構、維護、傳播話語的地位、能力、策略、手段、方式等不同,對話語客體的影響也就不同;中介就是話語本身,它是話語主體和話語客體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手段和工具。話語的主題、內(nèi)容、形式、質量等不同,對雙方的影響也就不同;話語客體是話語主體通過話語所要影響的對象,是話語的接收者和反饋者。話語客體對話語是否認同以及認同的程度,是評判話語主體話語權有無、大小、強弱的重要尺度,并從根本上決定著話語主體獲得的是何種話語權。從話語權建構的機制來看,話語權的建構體現(xiàn)著話語主體和話語客體之間的雙向互動。一方面,話語主體借助話語影響話語客體,并通過話語客體的反饋信息不斷調整話語的內(nèi)容、形式、策略等,藉此獲得、維護或提升話語權。另一方面,話語客體在接受話語影響的同時,也會根據(jù)自身需要、情感體驗等,對話語作出或認同或拒斥或調整等行為,藉此影響話語主體,維護自身權益。故話語權的建構體現(xiàn)著話語主體的話語供給和話語客體的話語需求之間的矛盾,歸根結底體現(xiàn)著雙方的物質利益關系。

      從話語權建構的歷史經(jīng)驗看,在一定階級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結構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階級必然在意識形態(tài)上也要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因而是該社會話語權的建構者、維護者、主導者。對統(tǒng)治階級權力的解構或顛覆,往往首先表現(xiàn)為對統(tǒng)治階級話語權的解構或顛覆。因此,如何使被統(tǒng)治階級認同本階級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流話語,始終是統(tǒng)治階級需要關注和解決的重大問題。從這一角度看,“話語權”所強調的就不再僅僅是說話的資格和權力,而是“關系國家生死存亡的意識形態(tài)主導權”。[7]

      3.話語權視閾下“中國特色”大眾認同的地位與作用。在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建構中,人民群眾無疑是話語客體的重要構成,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話語能否得到大眾認同至關重要。馬克思曾經(jīng)指出:“理論一經(jīng)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盵8]這實際上是明確: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獲得,必須建立在自身徹底的基礎上。因為只有徹底,才能獲得群眾認同,并通過群眾的實踐成為改造世界的強大物質力量。列寧也指出,必須把馬克思主義“滲透到群眾的意識中去,滲透到他們的習慣中去,滲透到他們的生活常規(guī)中去”。[9]在反對教條主義的過程中,毛澤東向全黨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任務,強調要使馬克思主義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特點,要讓廣大老百姓喜聞樂見。他指出,理論“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東西,即使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10]此外,我黨還明確提出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命題,強調必須使馬克思主義由抽象到具體、由深奧到通俗、由被少數(shù)人理解掌握到被廣大群眾理解掌握??梢姡⒅匾龑Т蟊妼︸R克思主義理論及話語的認知、認同和踐行,是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得以建構、維護和提升的一條根本經(jīng)驗,也是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不斷取得勝利的一個根本原因。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特色”話語是由一系列概念、范疇、術語及基本原理通過一定的語言表達方式構成,是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立足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在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的一系列問題的過程中建構起來的。它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過程,融匯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的各部分,集中表征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核心理念、根本方向,有著十分豐富的歷史底蘊、實踐基礎、理論內(nèi)涵和價值取向,“是一段時期內(nèi)國家形象和發(fā)展道路的折射與縮影?!盵11]“中國特色”話語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大眾認同,關系到“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建構,關系到我國在“中國特色”問題上的話語權的維護和提升,關系到全黨全國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而是一個值得關注并亟需解決的重大問題。

      二、話語權視閾下“中國特色”大眾認同的話語困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綜合國力持續(xù)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影響日益擴大,這為“中國特色”的大眾認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由于國際國內(nèi)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國特色”的大眾認同也面臨著多重話語困境,這對我國在“中國特色”問題上的話語權構成了嚴峻挑戰(zhàn)。

      1.“中國特色”大眾認同面臨著學術話語困境?!爸袊厣痹捳Z直接源于我黨對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經(jīng)驗教訓的總結和反思。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指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jīng)驗得出的基本結論。此后,在黨的幾代領導人的講話、報告、著作以及黨和國家的文件、文獻中,“中國特色”一詞頻頻出現(xiàn),并與其他概念、范疇、話語等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關于“特色”的概念群和話語群。毫無疑問,這些概念和話語是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新成果,是“中國特色”話語體系中的權威性、穩(wěn)定性話語,是引領“中國特色”學術話語、大眾話語、國際話語等的標桿,是“中國特色”大眾認同的話語基石,因而也是我國獲取“中國特色”話語權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與“中國特色”政治性話語的發(fā)展相適應,我國學術界圍繞“中國特色”是什么、從何處來、到何處去、有什么意義等基本問題展開了研究,成果頗為豐碩,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就宏觀層面而言,“中國特色”的系統(tǒng)性學術話語相對欠缺。如從縱向看,“中國特色”的發(fā)展是一個過程,需研究其建構主題、建構依據(jù)、建構機制、建構路徑、發(fā)展階段、基本成果、基本經(jīng)驗、歷史意義等;從橫向看,“中國特色”是一個系統(tǒng),需研究其建構要素、科學內(nèi)涵、基本內(nèi)容、內(nèi)在邏輯、外在表征、總體框架等。但到目前為止,此類系統(tǒng)性的研究成果極其少見。[12]此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其他國家相比,究竟“特”在哪里,目前學者們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根本制度、具體體制、核心理念、價值取向等的比較上,較少深入到不同國家的社會歷史、實踐基礎、理論根基、文化淵源、思維方式等層面進行追根溯源式的考察。就微觀層面而言,“中國特色”的學術研究也存在不少問題。如在“中國特色”概念的界定上,需要弄清楚其內(nèi)涵、外延、實質,但學者們對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至今沒有達成一個權威性的共識,已有的認識中也存在著不少誤解、誤讀,最典型的莫過于將中國社會主義“歷史起點的特殊性”“人文環(huán)境的獨特性”“國情的特色性”等納入到“中國特色”的范疇。再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色”的概念群中,“中國特色”與“道路特色”“理論特色”“制度特色”以及“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最鮮明特色”等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如何對其進行合理的劃分與整合,目前學術界也沒有作出很好的說明。

      作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中的抽象性、概括性話語,“中國特色”的學術話語側重于嚴謹性,強調的是話語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因而是對“中國特色”的理性解讀和科學論證,并為“中國特色”的政治話語、大眾話語、國際話語等提供學理支撐?!爸袊厣睂W術話語中存在的不足影響了“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內(nèi)在的邏輯性、連貫性以及外在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影響了自身的解釋力、說服力,削弱了我國在“中國特色”問題上的學術話語權。這又勢必會影響人們對“中國特色”認知的科學性、準確性、完整性,進而妨礙“中國特色”的大眾認同。

      2.“中國特色”大眾認同面臨著大眾話語困境。在“中國特色”話語體系中,如果說政治話語處于核心層次,學術話語處于中間層次,那么大眾話語就處于外圍層次,“中國特色”政治話語、學術話語中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要為廣大老百姓所掌握,就必須轉化為大眾話語。然而相對于“中國特色”政治話語、學術話語的發(fā)展,“中國特色”大眾話語的建構和傳播明顯滯后。

      要將包含著一系列抽象概念、范疇的“中國特色”話語轉化為具體的、感性的大眾話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在我國黨報黨刊、電視網(wǎng)絡等載體中,關于“中國特色”的宣傳報道并不少見,但有的報道宏大敘事多,平民敘事少,以至于在不少民眾看來,“中國特色”與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相距遙遠,甚至毫不相干;還有的報道內(nèi)容要么晦澀難懂,要么空洞無物,形式公式化、口號化,嚴重脫離了大眾的生活實際、價值訴求和話語特點,無法調動大眾認知、認同“中國特色”的積極性、主動性。此外,作為大眾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我國各大學、中學雖然也進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等方面的宣傳和教育,但卻極少有對“‘中國特色是什么”這一問題的解讀,所以“中國特色”這一概念盡管為大眾所熟知,但大眾對其歷史由來、科學內(nèi)涵、價值意義等則知之甚少,甚至會基于各自的實踐經(jīng)驗、知識水平、情感體驗等,對“中國特色”進行隨意的解讀,其中最典型的莫過于網(wǎng)絡上人們對“中國特色”的理解五花八門,似乎“中國特色”就是個筐,什么都可往里面裝,甚至還有少數(shù)民眾把中國社會存在的一些消極的、負面的現(xiàn)象揶揄為“中國特色”。

      作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的大眾話語側重于通俗性,強調的是話語能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因而是“中國特色”理論通向大眾的中介、橋梁、紐帶,是大眾掌握“中國特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話語工具?!爸袊厣贝蟊娫捳Z建構和傳播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嚴重地影響了大眾對“中國特色”的認知、認同和踐行,進而削弱了我國在“中國特色”問題上的大眾話語權。

      3.“中國特色”大眾認同面臨著國際話語困境。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和影響力的擴大,如何讓世界更好地了解、認識和接受中國,這是我們在“中國特色”話語建構和傳播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但在現(xiàn)實中,我國尚缺乏一整套將自身特色講清講透的國際話語體系,還無法很好地做到“中國特色,國際表達”,以至于在對外宣傳中我們常常遭遇這樣的尷尬:“自我表達,太中國化;以人家語言表達,又他者化”,這是中國贏得國際話語權始終面臨的重大悖論。[13]

      長期以來,我國在國際話語交流中處于西強我弱的不利地位,即便到了今天,中國的綜合國力雖然有了很大增強,但國際話語權卻并未得到相應提升,“我們在國際上的聲音還比較小,還處于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盵14]更為嚴重的是,由于各國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根本制度、意識形態(tài)、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等不同,對“中國特色”的解讀呈現(xiàn)出多元化態(tài)勢,其中雖然不乏客觀、公正的評價,但也存在著不少誤解、誤讀甚至是惡意的貶損、歪曲、攻擊。如基于慣有的冷戰(zhàn)思維和“西方中心主義”的優(yōu)越感,一些西方媒體和學者往往會將社會主義從“中國特色”的解讀中剔除出去,或者借“中國特色”的探討質疑、否定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或者將“中國特色”引導至西方所謂的“普世文明”和“普世價值”中去解讀,最終得出“中國特色”就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偏離、背叛、否定等錯誤觀點。對此,有學者指出:有些西方學者“受意識形態(tài)影響比較嚴重,會看著‘蘋果來論述‘橘子,所以需要一大批人來研究中國、解釋自己,這非常重要”。[15]

      從國內(nèi)來看,有些學者不顧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離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理論和話語,借助學術創(chuàng)新、與國際接軌等名義,簡單套用西方的概念、范疇、話語等來評判中國現(xiàn)實、注釋中國問題,或者用中國道路、中國經(jīng)驗等來證明西方理論范式的“普適性”,削中國實踐之“足”,適西方理論之“履”,這種挾洋自重的教條主義嚴重抑制了“中國特色”國際話語的建構和創(chuàng)新。與此相反,一些媒體和學者對打造“中國特色”國際話語的緊迫性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在“中國特色”的解讀和宣傳上固步自封、自說自話,也極大地阻礙了世界對中國的認知。學者鄭永年就指出:“中國在對外宣傳時要避免過度強調中國特色,西方人很難理解中國特色,因為中國自己還解釋不清楚什么叫中國特色?!盵15]

      作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的國際話語側重于開放性,強調的是話語能“融通中外”,因而可視為“中國特色”國內(nèi)話語的延伸,是國際社會了解、認識中國的工具、平臺和窗口?!爸袊厣眹H話語建構和傳播中存在的問題嚴重地妨礙了“中國特色”的國際認同,削弱了我國在“中國特色”問題上的國際話語權,這反過來又勢必會影響國內(nèi)大眾對“中國特色”的認知和判斷,進而影響“中國特色”的大眾認同。

      三、話語權視閾下強化“中國特色”大眾認同的路徑選擇

      “中國特色”大眾認同面臨的話語困境,集中體現(xiàn)著話語主體和作為話語客體的大眾在“中國特色”話語層面上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實質是我國在“中國特色”話語的建構和傳播中未能很好地滿足“中國特色”大眾認同的話語需求。要解決這一矛盾,牢牢掌握“中國特色”問題上的話語權,就必須堅持問題導向,遵循大眾認同的一般規(guī)律,大力推進“中國特色”話語的科學化、大眾化、國際化建構,多維度強化“中國特色”的大眾認同。

      1.推進“中國特色”話語的科學化建構,從真理維度強化“中國特色”的大眾認同。對“中國特色”的科學認知是“中國特色”大眾認同的前提和基礎,而“中國特色”話語的科學性歸根結底源于其理論的徹底性。因此,要掌握“中國特色”問題上的馬克思主義話語權,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原則,堅持“一個中心,三個著眼于”,大力推進“中國特色”話語的科學化建構。

      首先,夯實理論基礎?!爸袊厣痹捳Z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而非別的什么主義。馬克思主義明確指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是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決定性和選擇性的有機統(tǒng)一。在探索俄國發(fā)展道路的過程中,馬克思強調絕不能將他關于西歐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概述簡單地套用到俄國,必須看到俄國社會發(fā)展的特殊性;列寧也指出,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但每個民族通往社會主義的具體道路和形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中共領導人也強調不能照抄照搬別國模式,必須走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及中共領導人的“特色”思想,掌握其中根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揭示其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是推進“中國特色”話語科學化建構的根本舉措。

      其次,解決理論問題。樹立正確的問題意識,不斷地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是推進“中國特色”話語科學化建構的切入點和關鍵所在。目前“中國特色”的理論研究還存在著不少熱點、難點、盲點問題,就國內(nèi)而言,學術界還缺乏對“最鮮明特色”的研究,缺乏對各類“特色”之間的關系及分類標準的研究,“更重要的是缺乏一種整體視野下的分層次的深入研究”。[16]就國外而言,“中國特色”話語分歧的背后實際上是各自立場、觀點、方法的不同。如何立足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各種非馬克思主義、假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進行系統(tǒng)分析和深刻批判,也是目前亟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再次,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是推進“中國特色”話語科學化建構的動力源泉。恩格斯指出:“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盵17]也就是說,“術語的革命”源于“新見解”的提出,離開了“新見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術語的革命”,就不可能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特色”話語體系。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特色”問題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兼具批判和建設的雙重屬性,也即我們既要注重對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的“概括”“打造”和“建構”,也要注重對現(xiàn)有概念、范疇、表述的“審視”“檢討”和“完善”?;谀壳啊爸袊厣钡脑捳Z現(xiàn)狀,后者尤其值得高度關注。

      2.推進“中國特色”話語的大眾化建構,從價值維度強化“中國特色”的大眾認同。對“中國特色”的價值認同是“中國特色”大眾認同的核心。習近平指出: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根本性、原則性問題,必須搞清楚。[14]要掌握“中國特色”問題上的大眾話語權,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思路,大力推進“中國特色”話語的大眾化建構。

      首先,反映大眾生活。毛澤東指出:“我們說的馬克思主義,是要在群眾生活群眾斗爭里實際發(fā)生作用的馬克思主義?!盵18]858要推進“中國特色”話語的大眾化建構,就必須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轉變那種高高在上、遠離大眾、不關心大眾世俗生活的話語傾向,要善于把抽象的理論邏輯轉化為形象的生活邏輯,要善于運用報刊、圖書、雜志、影視、手機、網(wǎng)絡等傳統(tǒng)的和新興的媒體,加大對人民群眾生產(chǎn)、生活的宣傳力度,加大對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闡釋力度,加大對民生、民情的關注程度,把更多的目光、鏡頭對準老百姓,把“中國特色”的宣傳和教育切實融入到他們?nèi)粘5?、平凡的、現(xiàn)實的生活世界中去。

      其次,聚焦大眾利益。馬克思指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盵19]“中國特色”話語的根本立場和價值取向就是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民為中心,“中國特色”話語只有關注大眾問題,反映大眾訴求,維護大眾利益,才能真正獲得他們的認同。如習近平在談到中國夢時指出,我們的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0]這里涉及的都是大眾具體的、真實的、個人的利益,這就很好地詮釋了中國夢不僅是國家夢、民族夢,而且還是老百姓的個人夢,既體現(xiàn)了中國夢鮮明的中國特色,又在大眾中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

      再次,符合大眾思維。毛澤東在1942年指出:文藝工作者要做到文藝的大眾化,就必須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如果連群眾的語言都有許多不懂,還講什么文藝創(chuàng)作呢?英雄無用武之地,就是說,你的一套大道理,群眾不賞識?!盵18]851同理,要增強“中國特色”話語的吸引力、感召力、親和力,使之在大眾中入眼、入耳、入心、入腦,就必須充分了解大眾的閱歷、身份、職業(yè)、知識、心理、思維等,在宣傳教育中采取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情理交融的言說方式,讓大眾聽得懂、聽得進、樂意聽。反之,脫離大眾的思維模式、表達方式、接受習慣,盡說一些大話、空話、套話,不僅不會說服大眾,而且還會引起大眾的厭惡、反感和拒斥。

      3.推進“中國特色”話語的國際化建構,從時空維度強化“中國特色”的大眾認同?!爸袊厣钡膰H認同是“中國特色”大眾認同的有力保障。要強化“中國特色”大眾認同的國際基礎,掌握“中國特色”問題上的國際話語權,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基本要求,大力推進“中國特色”話語的國際化建構。

      首先,關注國際問題?!爸袊厣痹捳Z的國際化建構必須順應時代潮流,緊扣時代脈搏,應對時代挑戰(zhàn)。要善于在設置國際議題、解決國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發(fā)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方案,彰顯“中國特色”的魅力與價值,擴大“中國特色”話語的國際影響。否則,只關注中國問題,只強調“中國特色”的中國價值,就不可能在世界上獲得重要話語權,甚至還會被邊緣化。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既向內(nèi)看,又向外看,“要圍繞我國和世界發(fā)展面臨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夠體現(xiàn)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盵14]

      其次,堅持開放原則?!爸袊厣眹H話語的建構不能自彈自唱,必須走出國門,否則就會坐失闡述“中國特色”的主動權,使“中國特色”成為一些國家誤解、誤讀、歪曲中國的代名詞?!爸袊厣眹H話語的建構也不能片面迎合他國的話語內(nèi)容和話語方式,否則就會導致自身話語根基和話語特點的喪失,這不但得不到國際社會的認同,反過來還會侵蝕國內(nèi)已有的認同基礎。只有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洋為中用、綜合創(chuàng)新的基本方針,在“中國特色”國際話語的建構上做到“精神實質不變、內(nèi)容形式創(chuàng)新”,增強話語的吸引力、解釋力、說服力,才能深化中國與世界的相互了解。

      再次,把握宣傳維度。習近平指出,對外宣傳“中國特色”,一定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fā)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xiàn)實基礎。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fā)展道路。[21]這實際上指明了對外宣傳“中國特色”的三個基本維度:必須植根于中國的歷史、現(xiàn)實以及時代特征,這是時空維度;必須立足于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是理論思想維度;必須反映中國人民的意志和愿望,這是主體維度。唯有把握好這三個基本維度,才能在對外宣傳中有效避免和澄清國際社會因事實認知上的偏差以及價值觀念上的偏見等而導致的對“中國特色”的誤解、誤讀。

      參考文獻:

      [1]徐寶強,袁偉.運用與翻譯的政治[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21.

      [2]陸楊,王毅.大眾文化與傳媒[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0∶39.

      [3]張小明.約瑟夫·奈的“軟權力”思想分析[J].美國研究,2005,(1).

      [4]劉笑盈.關于構建中國話語體系的思考[J].對外傳播,2013,(6).

      [5]鄭航生.把握學術話語權是學術話語體系建設的關鍵[N].中國社會科學學報,2014-01-17(02).

      [6]胡剛.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審視與建構[J].社會主義研究,2016,(5).

      [7]張國祚.關于“話語權”的幾點思考[J].求是,2009,(9).

      [8]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9]列寧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00.

      [10]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

      [11]孫旭紅.“中國特色”的話語特征及其價值[J].江蘇大學學報,2016,(4).

      [12]歐永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色”研究述評[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16,(1).

      [13]王義桅.打造國際話語體系的困境與路徑[J].對外傳播,2014,(2).

      [14]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02).

      [15]王眉.把中國模式解釋好——鄭永年談中國的對外傳播[J].對外傳播,2011,(1).

      [16]李國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色研究”綜述[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3,(3).

      [1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

      [18]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20]習近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N].人民日報,2012-11-16(04).

      [21]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引起宣傳思想文化戰(zhàn)線和社會各界積極反響[N].光明日報,2013-09-10.

      【責任編輯:宇輝】

      猜你喜歡
      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權
      中國如何爭奪LNG市場話語權
      能源(2017年12期)2018-01-31 01:43:06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fā)展方向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9:13:07
      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05:05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23:59
      賈康:“中國特色”的獨立思考的知識分子
      從“五大發(fā)展理念”看習近平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中國特色”的低速電動車
      應提升貧困群眾話語權
      高職應有自身的“話語權”
      被春天取消了話語權以后 [四章]
      詩潮(2014年7期)2014-02-28 14:11:34
      安多县| 措美县| 贵德县| 中方县| 稷山县| 灵川县| 开鲁县| 融水| 塘沽区| 株洲县| 南昌县| 浦北县| 高雄县| 桦川县| 太谷县| 永城市| 南阳市| 扶风县| 嘉定区| 广汉市| 那曲县| 阳东县| 黎川县| 景谷| 鄂伦春自治旗| 南宁市| 长治市| 大港区| 嘉定区| 赣州市| 读书| 曲水县| 商南县| 天津市| 卢湾区| 巨鹿县| 五大连池市| 临沂市| 福安市| 文安县| 南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