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低年級要培養(yǎng)學生寫話的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那些新穎有趣、色彩鮮艷、內容豐富的圖畫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想說、樂說、樂寫的欲望。因而,看圖寫話指導應勾連教材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動手拼、動眼看、動口說、動腦想、動筆寫,寫出心中那五彩斑斕的夢想,童真童趣便會躍然紙上。
一、拼一拼——喜聞樂見,亦真亦幻
學生的行為總是易于為興趣所左右,因而,在看圖寫話素材的選擇中,教師既可選擇學生喜聞樂見、色彩鮮艷的圖畫,也可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拼一拼自己喜歡的圖案,讓他們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一是自主拼圖。利用低年級學生喜歡童話的特點,選擇他們喜歡的卡通片、卡通畫等,自己剪一剪、拼一拼、涂一涂,拼一個完整的圖案,說說寫寫故事。二是動手改圖。利用教材中色彩斑斕的插圖,指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給插圖增加自己喜歡的動物、植物、人物,或減掉自己不想要的一些圖畫,再根據(jù)畫面編成自己喜聞樂見的故事。教師結合閱讀教學的內容、語言范式,引導學生看圖寫話。三是重現(xiàn)畫面。利用校園中豐富多彩的生活,再現(xiàn)學生在學校參加活動或游戲的畫面,如校園歌手大賽、小小演奏家比賽等,讓學生自己重組這些活動圖片,拼成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圖案,再做一做,玩一玩,寫一寫。
二、看一看——注重觀察,把握特點
1. 指導觀察,了解圖意。教師在指導觀察圖畫的時候,應要求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看多幅圖,一般要按照從整體到局部再回到整體的順序。比如《蘿卜不見了》,引導學生先瀏覽四幅圖片,說說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然后,讓學生一幅一幅地看,根據(jù)每幅圖說一句話,說清楚“誰在干什么”。最后,再回到整體,看清圖畫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這樣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對圖畫的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就易于把故事內容說清楚、說連貫。寫人記事的單幅圖,要看清主要事件,了解圖畫所要傳達的思想和情感。寫景狀物的單幅圖,為了避免學生無序、無目的地看,可以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或從遠及近或由近及遠,或由里到外或由外到內,或由中間到四周或由四周到中間,按方位和空間的順序來觀察,接著再看清景物的特點。
2. 找準特點,掌握中心。無論是單幅圖還是多幅圖,都有主次之分。教學中,教師要憑借圖畫,引導學生分清主次,重點描寫與表達中心有密切關系的內容。如《小白兔運南瓜》,第一幅圖上有一片南瓜地,上面有南瓜葉、南瓜花、大南瓜,哪個才是重點描寫的對象?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確,應著力描寫南瓜的樣子,為小白兔運南瓜故事的發(fā)展作鋪墊。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白兔,事情是運南瓜,那么,小白兔看著南瓜發(fā)愁的樣子要寫清楚。第二幅圖,小熊騎著自行車過來了,小白兔看到車輪轉動受到了啟發(fā)。其中小熊、車輪之間,重點描寫什么?在比較中,使學生明確車輪才是描寫的重點。最后一幅圖,小白兔運南瓜的過程也要重點描寫。除了一幅圖畫的內容有主次之分,多幅圖之間也有主次之分,教師要引導學生重點描寫事情的經過部分,為三年級的作文教學打下基礎。
3. 抓住細節(jié),把握重點。學生看圖寫話時,往往會注意到畫中最顯眼的部分和最突出的部分,而忽略了細小的部分,如人物一個不起眼的動作或神態(tài),但這些細節(jié)往往可以反映出中心。如《不要摘花》這幅畫中,公園里盛開著各種各樣的菊花,小女孩正要伸手摘花,媽媽趕過來,露出嚴肅的表情并擺擺手,正是擺手和嚴肅的表情這些細節(jié)體現(xiàn)了花是給人欣賞的,要愛護花草樹木。這些細節(jié)正好是這幅圖的中心所在,在指導時應要求學生不要放棄圖中人物的每一個動作、神情等細節(jié)。
三、想一想——放飛想象,順應童心
想象是看圖寫話的靈魂。學生只有放飛想象的翅膀,才能讓靜止的畫面變得靈動起來,讓簡單的畫面變得豐滿起來。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多幅圖往往有故事發(fā)生的起因、經過、結果,有一條完整的線索,學生容易把握。學生通過觀察和想象,寫起來內容比較豐滿。然而單幅圖,往往只有一個最能反映主要事件的情節(jié),學生需要聯(lián)系生活加以合理地想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會忽略事件當中能表現(xiàn)中心的許多情節(jié)。因為沒有直觀的圖片作為依托,所以,學生的描寫就顯得簡單、不完整。此時可以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表情,猜猜他的心情如何,想想他會說些什么。其次,引導學生像放映動畫片一樣,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在腦海中“畫一畫,補一補”。教師在引導學生想象的過程中,要保護學生那富有靈性的想象。如一位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春天來了”,面對生機勃勃、萬紫千紅、百花盛開的畫面,一位學生說:“百花因為相互嫉妒,競相開放,開出了一個美麗的春天?!倍嗝锤挥性娨獾南胂笱?!可這位教師卻說:“把‘嫉妒用在美麗的花兒上,恰當嗎?”教師隨口的一句話給學生當頭一棒,想象的火花就被澆滅了。在學生的眼里,完全可以用“嫉妒”啊。對于每一個學生的想象世界,教師應該珍惜,適當?shù)匾龑W生進行合理想象,讓學生的想象世界更加豐富。
四、說一說——童話手法,多方輔助
“說”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程。一般情況下,學生能說到什么程度,就容易寫到什么程度。為了讓學生說得形象,說得具體,樂于動筆,在語言形式運用方面,就要動用行之有效的“拐杖”輔助教學。一是提供支架。低年級教師必須提供范例讓學生學著說,可以是先提供一兩個句子,引導學生接著往下說,也可以是教師說好開頭和結尾,學生說出中間部分。二是常用模仿。在剛剛學習看圖寫話時,教師可以牽著學生走。如寫對話,剛開始教師可以示范怎樣說更合理,然后讓學生試著自己說,最后才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看圖寫話。三是相機施助。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糾正學生的語病,幫助學生把話說正確、通順、連貫,訓練的過程要力求扎實,覆蓋面廣。在此基礎上,教師適當引導學生拓展思維豐富想象,鼓勵學生嘗試運用閱讀中積累的詞匯,做到學以致用。
五、寫一寫——通順連貫,富有個性
看圖寫話,最終還是要歸結到“寫”上面。低年級的寫話,不要操之過急。剛開始學習寫話的時候,只要能把話寫得通順、連貫、完整,能夠讓別人看懂即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寫話訓練后,學生具備了寫完整話的能力,觀察力和想象力都得到一定的發(fā)展,對寫話的要求就要再進一步,要求寫的句子除了要完整、通順、連貫,還要寫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要有起因、經過、結果,然后教師要求學生把話寫具體,把圖上人物的神態(tài)表現(xiàn)出來。在此基礎上,再要求學生寫出富有個性的語言。
(作者單位:福建省惠安縣涂寨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