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正善
摘要:“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是雷夫《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精髓。在書中,雷夫明確提出了“教育的真正意義是讓學生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老師的責任是要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雷夫的教育理念與《新課程標準》如出一轍,因此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能使學困生變成愛學習的天使,就能點燃他們成長的激情,放飛他們的希望。
關鍵詞:點燃學困生;學習激情;小組合作;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7-0201-01
在筆者交流的學校,老師非常敬業(yè),下課后,學困生排隊到教師辦公室面批面改作業(yè);晚自習后,教師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在辦公室為學困生補課;雙休日,教師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到學生家里為學困生補課;對留守學困生,老師還帶他到自己家里補課,甚至還留他在自己家吃飯后,再送他回家。然而,你可曾知道,你幫助的學困生愿意學習嗎?答案是否定的。你是在追著他們學,是把他們的大腦當作裝知識的容器,是在為考試出好成績強迫他學,補課的效果會好嗎?筆者認為,教師的責任在于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學生可以終身去學習,終身學習的人,事業(yè)一定會有所成就。
1.點燃學生自主學習的激情
自主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誘導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真正做到“我要學”。
1.1 引導學生確立目標。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偉人傳記等書籍,讓學生懂得,許多偉人在取得成就、做出重大貢獻之前,就有遠大的理想和自覺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1.2 引導學生實施自主學習。(1)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教師放下架子,走下講臺,用親切的語言、平等的身份開展課堂教學,使學生置身于寬松、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氣氛中,使學生想說、想做,產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并且將多媒體教學工具、寓言、故事、游戲等引入課堂,增加趣味性,使知識生活化、實際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2)發(fā)揮激勵評價作用,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教師努力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從而鞏固其主動的學習積極性。
1.3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1)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空間。在課堂上把時間盡可能地還給學生是放飛學生希望的重要舉措。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時間,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就可能充分體現出來。(2)給學生自我表現的舞臺。引導學生有意識的感覺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并及時給予肯定,使學生產生創(chuàng)新的激情和動力,使他們敢于表現。在教學時,教師是"導演",學生是"主角",教師要"導"學生思維,"誘"學生探究,課堂是學生的舞臺,把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充分愉悅的活動中獲得能力的發(fā)展、個性的豐富,使學生從思想、情感、行為上真正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
2.點燃學生合作學習的激情
語文教學中,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增強組內合作的凝聚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有著重要的作用。
2.1 構建合理的學習小組。學生合作學習,并不是教師可以撒手不管,更不能認為教師可以推卸教育學生的責任,要精心組織好小組,合理安排角色,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和學習情況以及課上的表現每4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由最優(yōu)秀的同學當,能者為師,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進取意識和合作意識。
2.2 明確活動要求。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明確地提出要求,讓學生知道要干什么,并且要求學生認真聽清楚要求之后才能開始活動,避免盲目的圍坐在一起,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
2.3 及時做好點評。記住組織交流中關鍵的發(fā)言,做好教師點評及關鍵問題的再探究工作,在討論交流時,教師應以聽、看為主,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在此基礎上,迅速的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應該做哪些調整,哪些問題值得全班討論,哪些問題學生有困難需要教師指導,教師應作出恰當的選擇,在這里教師不是CEO,而是一個參與者、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做到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3.點燃學生探究學習的激情
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幫助和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書本和生活中的問題,從而產生問題意識,鼓勵并引導學生對已知知識進行一次"再發(fā)現",從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找到一種探究的感受,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3.1 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不斷設疑,引導學生質疑思辨是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形式,如在教《故鄉(xiāng)》一課時,可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探討這篇小說的主題,要鼓勵學生討論、爭論、辯論,這樣既強調了學生積極運用語言材料組織新的語言內容,又訓練了他們從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異思維能力,產生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動機,進而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究意識。
3.2 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探究就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探求知識的過程。課堂是學習的陣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把"自學"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問"的權利放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快樂的學習,在快樂的氛圍中收獲果實",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效率。把課余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快樂成長。老師,你也在法定休息時間安心休息,保重身體,享受工作和生活的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