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耿奎
“孔子圣人,其學必始于書”,這表明一個人的學習是從閱讀開始的。葉老也曾經說過“好文章是讀出來的,美文尤需美讀”,可見“讀”的重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要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笨梢?,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語文教師作為學生閱讀的指導者,如何正確有效地采用不同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研究閱讀心理,激發(fā)閱讀興趣
懂得學生的閱讀心理是進行閱讀教學的前提條件,作為閱讀教學的引路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閱讀心理,要研究學生的閱讀動機、閱讀需要、閱讀情緒等。忽略了對學生閱讀心理的研究,在閱讀教學中就不可能“目中有人”,也就做不到“有的放矢”,毫無疑問,這樣必將直接影響閱讀教學的效果。研究學生的閱讀心理,不能怕花時間,不能怕麻煩,不能粗枝大葉,務必細致、耐心、深入。
閱讀興趣是閱讀活動中最直接、最活躍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對于維系注意力、增強理解與記憶、激發(fā)聯想和創(chuàng)造思維、喚起情感體驗都具有積極作用。有了閱讀興趣,不僅可以學生使人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還能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品德和情操,提高閱讀技能和寫作水平。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指導中,一定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要讓學生“好之樂之”。
二、提示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技能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閱讀的技能。在閱讀實踐中,學會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大有裨益。因此,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給學生介紹一些切合實際的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技能。
這里所說的方法,既包括屬于閱讀行為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比較閱讀法、專題性閱讀法、創(chuàng)造性閱讀法、鑒賞性閱讀法、積累性閱讀法、探測性閱讀法、交叉性閱讀法等,又包括閱讀訓練的一些方法,如,精讀法、速讀法、抽讀法、扮讀法、仿讀法等,還包括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讀書方法,如,孔子的學思結合法、孟子的以意逆志法、劉勰的披文入情法、柳宗元的旁推交通法、朱熹的熟讀精思法、鄭燮的探研精義法、魯迅的硬讀法辨味法六觀法等。雖然“讀書有法,又無定法”,但學生可以模仿、借鑒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終創(chuàng)造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這是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的。給學生提示閱讀方法,形式可以靈活多樣,既可進行專門的介紹也可結合具體的閱讀材料介紹某一種閱讀方法,既可面向全體學生也可進行從實際出發(fā)力求有用實效的個別指導。
三、加強閱讀訓練,形成良好的閱讀品質
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必須經過系統(tǒng)嚴格的訓練培養(yǎng)。閱讀訓練是一個復雜科學的認識和實踐過程,無論從適應考試的角度出發(fā),還是從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考慮,新形勢下閱讀訓練的重點應該具備下列幾個方面的內容:
1.速度能力的訓練。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在有限時間內迅速抓住閱讀要點和中心或按要求捕捉某一內容的能力,速讀能力是人們在現代科技迅猛發(fā)展、出版物劇增的情況下擴大知識面而提高閱讀效率的迫切需要。這種訓練可以在教學情境中進行,也可以在自學活動中進行,速讀的基本要求是看得快,讀得懂,記得住。
2.精讀能力的訓練。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細讀精思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讀書的方式方法,訓練學生閱讀中的理解、鑒賞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及想象、聯想能力,它是閱讀能力向高級階段發(fā)展必經的過程。
3.語感能力的訓練。閱讀中的語感訓練,其主要目標是對學生在使用語言時的形象感、意蘊感和情趣感的培養(yǎng),主要途徑和方法有加強朗讀、聯系生活實際仔細揣摩和比較等。
4.思維能力的訓練。只有在閱讀訓練中有機地進行思維的訓練,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