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志新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7-000-01
摘 要 本文從踝關節(jié)的運動解剖學結構出發(fā),對踝關節(jié)的損傷機理進行了探討,結合籃球運動的特點,對踝關節(jié)運動損傷的預防和功能康復提出建議,以期對籃球教學、訓練和比賽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 籃球 踝關節(jié)
隨著現代競技體育運動的高速發(fā)展,運動的強度也越來越大,比賽的對抗性也越來越強。作為同場競技類對抗性項目,籃球運動更是因其激烈的對抗性而具有強烈的觀賞性和娛樂性。籃球比賽的對抗性和場上瞬息萬變的情況,要求運動員在場上時刻保持警惕性,具有一定的對抗身體對抗能力,因此也無法避免的會遇到運動損傷的情況。無論是競技體育運動員還是業(yè)余參與鍛煉的普通大眾,無論是學生還是運動員,或者是大眾娛樂健身人群,都曾經飽受過踝關節(jié)損傷的痛苦,為生活、訓練、比賽等帶來的不利影響:不能打球,無法參賽,只能坐在觀眾席或者照看飲料桶。受傷嚴重的可能會在1~2周內無法進行正常的活動。雖然長遠看來,踝關節(jié)的運動損傷不會對運動員的競技能力產生較大影響,也不會高水平運動員的競技生涯產生致命傷害,更不會影響普通大眾的正常的生活,但是踝運動損傷在競技體育或者大眾健身娛樂的籃球活動中屢見不鮮,傷者痛苦的表情不禁令人唏噓。如果不重視,踝關節(jié)損傷猶如阿克琉斯之踵,將會給籃球運動的普及和提高帶來致命傷害。
一、踝關節(jié)的運動解剖學結構
連接腳和小腿的關節(jié)包括距小腿關節(jié)(距上關節(jié))、距下關節(jié)等,起到增大人體活動范圍的作用。距上關節(jié)又稱踝關節(jié),由脛骨的下關節(jié)面、內踝關節(jié)面和腓骨外踝關節(jié)面共同形成叉狀關節(jié)窩。位于踝關節(jié)外側的連接小腿骨與足骨的距腓前韌帶、跟腓韌帶以及位于關節(jié)囊內側的三角韌帶為人體運動提供穩(wěn)定性[1]。隨著人類的進化,與其它靈長類動物相比,人類的足可以繞關節(jié)的額狀軸做屈(繃直足腳尖)和伸(勾腳尖)。但是,由于先天構造的缺陷,距骨滑車前寬后窄當較窄的滑車后部進入寬大的關節(jié)窩時只能做微小的側方運動。
二、踝關節(jié)的損傷機理
由于足的外翻肌群的力量大于足外翻肌群的力量,所以大部分的踝關節(jié)損傷挫傷,都是由踝關節(jié)的生理結構-內翻引起的?;@球運動的特殊性,更容易產生踝關節(jié)損傷。首先,籃球運動員需要高度的靈活性,在高速運動過程中,具有快速變換運動方向的能力,這就造成在快速運動過程中,由于突然變向,瞬間強度過大,對踝關節(jié)造成急性或者慢性損傷。其次,籃球比賽具有強烈的身體對抗,在對抗過程中,難免有劇烈的身體接觸,如果不慎被對方踩到腳面,移動時造成踝關節(jié)扭傷。第三,籃球運動需要保護和沖搶籃板球,如在搶籃板球落地時,由于身體姿勢不對,會造成落地時腳尖外側先著地造成扭傷。第四,場地的濕滑、不平整、場地質量差等,也可能帶來踝關節(jié)的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輕微的損傷會造成水腫、充血,短時妨礙運動,嚴重的還有可能造成肌腱撕裂和骨折,進而斷送運動員的運動生涯。
除了籃球運動自身的特點容易造成踝關節(jié)損傷外,運動員自身因原因也會導致踝關節(jié)運動損傷[2]。如運動員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夠,準備活動不夠充分,肌肉粘性太大,韌帶沒有充分伸展;身體素質較差、力量不足導致在對抗的過程中動作變形;人人技術動作不規(guī)范,平時對于運動損傷的防范意識不夠;訓練過度、疲勞未恢復、舊傷未愈、沒有注意運動后的恢復等。同時,缺乏運動損傷知識,對小的損傷不注意康復、沒有對損傷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等,也會使損傷進一步惡化,影響日后的訓練和比賽。
三、踝關節(jié)運動損傷的預防
(一)加強自我保護教育,提高防范意識。要讓運動者明白,雖然籃球運動提倡對抗,但是其前提是具有良好的自我保護的意識。沒有健康的身體,就不可能有健康的運動。一定要將自我保護意識貫穿于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后的各個階段:在運動前一定要注意做好準備活動,尤其注重膝、踝關節(jié)的韌帶的拉伸和肌肉的延展;在運動過程中,時刻觀察對方的運動動向,時刻警惕由于對方的技術動作粗野而造成的對自身的傷害,尤其是當在下落過程中或橫向移動時,感覺到自己重心不穩(wěn)時,一定要順勢側翻,減小腿部和腳部的壓力,以免對踝關節(jié)造成嚴重的挫傷;注重運動后的放松活動,通過拉伸肌肉和韌帶,降低關節(jié)肌肉的緊張度,加速身體疲勞的恢復。
(二)提高身體素質,加強自我保護能力。要增加身體力量的練習,通過各種負重練習、柔韌性練習等加強肌肉力量、韌帶的彈性、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等練習,結合踝關節(jié)靈活性的練習,提高在激烈運動中身體的對抗性和穩(wěn)定性。
(三)要加強在運動中的自我保護措施:如帶護踝、護膝、纏彈力繃帶等保護性護具,加強踝關節(jié)的保護和支撐;選擇合適的專業(yè)籃球運動鞋,加強對足踝的關節(jié)的保護。
(四)運動前要對場地、器械進行安全檢查,若有場地不平、器械受損等現象,及時發(fā)現,并防止在比賽中受到傷害。運動后要對踝、膝等運動強度大、溫度過高的的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等進行冷敷、對相關肌群進行肌肉鍛煉,通過熱療、按摩等進行保護性康復訓練。
(五)要對運動員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認識賽場暴力的危害,進行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教育,規(guī)范運動員技術動作,杜絕運動員在場上對他人進行伸腳、扳腿、摟人等惡意行為,避免對其他運動員造成傷害。出現類似行為一定要嚴厲懲罰,務必做到懲前毖后、警醒世人的效果。
四、踝關節(jié)的功能康復
若遇到踝關節(jié)損傷,一定要進行積極的康復訓練,待到完全回復后才能返回運動場進行訓練和比賽。
(一)對于急性損傷,首先要立刻停止運動。盡量減少局部的腫漲,降低傷病的不利影響,在受傷即刻先冷敷20~30分鐘,然后結合加壓包扎、抬高踝關節(jié)等方法,避免踝關節(jié)出現出血腫脹。在傷后24~48小時,可進行熱療、按摩、電刺激等康復性保健措施,加速踝關節(jié)消腫。
(二)對于慢性損傷,一方面要加強肌肉的鍛煉,另一方面通過冷敷、延展體操等來降低活動關節(jié)和相應的肌肉、韌帶的痛感。在避免劇烈活動的同時,要適當進行關節(jié)活動范圍和肌肉力量的練習,防止踝關節(jié)運動功能的退化。
參考文獻:
[1] 顧德明,繆進昌.運動解剖學圖譜[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4:97.
[2] 黃明昊,陳棟.高校業(yè)余足球訓練及比賽中的損傷及預防研究綜述[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23(5):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