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亞
摘 要 大學生中同性戀是一個我們無法回避的社會現象,他們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巨大心理壓力。開展大學生同性戀心理咨詢問題研究,積極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詢,是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 大學生 同性戀 心理咨詢
1大學生同性戀的狀況
大學生同性戀者是個隱秘存在、人數不多但卻不容忽視的群體。中國人民大學潘綏珉教授2001年對全國大學生的抽樣調查顯示,在心理上不同程度有同性戀傾向的學生占11.4%,其中男生占7.9%,女生占16%。時至今日,這個群體的數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大學生同性戀現象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容回避和忽視的既成事實。
過去人們對同性戀現象是比較排斥甚至是難以接受的,由于科學的研究很多人改變了原有的態(tài)度,逐漸以一種包容的心態(tài)去接受并容納他們。應該指出,多數大學生對同性戀現象的寬容更多的是一種旁觀者的寬容。如果同性戀現象發(fā)生在自己身邊,那么這種寬容將大打折扣。很多大學生對同性戀現象的認知更多地停留在行為層面,對于精神層面的內涵了解較少,對于同性戀行為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與偏見,由此就本能地、情緒化地反感他們,并在道德上歧視他們。
大學生同性戀群體整體的生存環(huán)境仍十分尷尬,來自家庭、社會、學校、道德、倫理、法律的諸多外在困擾使多數同性戀者不得不隱瞞自己的真實心理傾向,承受著壓力和痛苦。作為高校心理輔導工作者我覺得大學生同性戀群體的心理健康很令人擔憂,所以做好大學生同性戀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至關重要和迫在眉睫的。
2心理咨詢對大學生同性戀的有效性
同性戀者對自己的認識也有一個更客觀的認識,于是當他們不能從迷惑或矛盾中擺脫出來時,他們開始尋求外界的幫助,而心理咨詢往往是他們的首選。武漢中德心理醫(yī)院的雷正哲醫(yī)生就曾接診過1000多位同性戀咨客。來咨詢的大學生同性戀中,會有短暫時期表現出同性戀行為,但是幾乎所有具有這種體驗的人,以后都變成完全性異性戀。
從李雪飛《一例大學生同性戀的心理咨詢案例報告》中可以看出,經過咨詢,求助者因同性戀引發(fā)的痛苦和困擾得以緩解,情緒狀態(tài)明顯好轉,達到了咨詢目標。通過對這位大學生的咨詢,證明精神分析療法結合人本主義、認知療法對同性戀者進行咨詢與治療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必須把專一性或偏愛的同性戀與所謂境遇性同性戀區(qū)別開來:后者往往是男女與其同性被長期關在一起的結果,一旦能夠脫離這種環(huán)境,他們就又會恢復原來的性行為。
3大學生同性戀心理咨詢中應糾正的問題
同性戀是需要我們關心的一個群體,特別是大學生里面的同性戀。他們的生活充滿了來自各方面的困擾。在給大學生同性戀做心理咨詢時,要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3.1做好知識儲備,不抱成見
首先要做好自身的知識儲備,應該認識到,同性戀者首先是社會人,和所有的社會人一樣有著七情六欲,有著精神、生活、物質、生理的需求。要以平常心看待同性戀者和他們的性。在同性戀人群中,有很多富有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人,他們與優(yōu)秀的異性戀者之間的差別僅在性取向方面。
3.2做好心理準備,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
要做好大學生同性戀者的心理咨詢工作,首先要破除對同性戀的恐懼心理。因為在對同性戀者缺乏認知或僅有理論知識的情況下,開始與同性戀者進行感性接觸時,很多人常常有內在的恐懼,擔心自己會受對方的影響而出現性取向的變化。
3.3認真甄別,正確診斷
對一個心理咨詢者來說,對疾病的正確診斷十分重要,而對同性戀者的心理疾病的正確診斷顯得更加重要,因為他們來自將同性戀斥為罪惡和違反道德的生活環(huán)境,承受著比常人更多的壓力、矛盾和痛苦。對于大學生同性戀者的咨詢要注意區(qū)分素質性同性戀與可變化同性戀。對于同性戀者的心理治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不能簡單地就說同性戀是治不好的,也同樣不能簡單地說同性戀是治得好的。嚴格地對于素質性同性戀來說,是沒有治愈的案例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一些有同性行為的人,他們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同性戀者,通過教育引導可以擁有異性戀生活,甚至能夠放棄同性戀行為。對有同性戀行為而性定向不確定的人應該幫助其開發(fā)和建立異性戀關系;而對于性定向穩(wěn)定的人則應注意教育他們控制自己,避免發(fā)生與法律相抵觸的行為。
3.4正確及時處理好“移情”與“反移情”問題
“移情”現象在一對一咨詢中有很重要的意義。只有通過努力,設身處地從求詢者的角度看待他們的經歷,才能建立良好的治療同盟。然而這種“移情”也會給咨詢者一方帶來較多的困擾。及時重塑合適的相互人際關系,保持咨詢者的真誠友善的形象,是順利進行和完成這一咨詢過程的重要保證。在進行咨詢時,還應充分考慮與求詢者的“共情”,即在充分理解、接納的基礎上,與求詢者共同分擔某些情感,進而給予有力的心理支持。
3.5要遵循好保密原則
對同性戀求詢者應遵循保密性原則。同性戀人群本身就具有愛面子和恐懼的心理,并且許多同性戀者都表示大多數時候,他們仍然必須在其他人面前隱藏自己對性的感覺,他們中大部分人往往將自己埋得很深,不愿意讓別人知道他們的隱私。加之我國社會文化對同性戀的丑化,以及社會大眾對同性戀的無知和漠視,使得他們對公開自己的身份特別的恐懼。因此,堅持對求詢者個人問題的保密性原則很重要,它也是建立良好協(xié)作關系所必需的條件。如果他們出現了危機,需要社會其他系統(tǒng)協(xié)助干預,在向相關人士介紹情況時,要注意保護咨詢者的隱私,要注意策略。
參考文獻
[1] 韓亮,張榮臻.大學生同性戀問題研究及對策[J].人文教育,2011,(2):269.
[2] 徐軍.大學生同性戀問題心理咨詢研究[J].教師,201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