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豐
摘要:田徑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參與田徑運動的人也越來越多,高校對于田徑運動的重視程度也不斷提高。本文分析了高校田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為高校田徑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田徑教學;田徑文化;解決對策
田徑運動是各項體育運動的基礎項目。隨著我國體育運動的不斷普及與發(fā)展,田徑運動也在逐漸深入發(fā)展,參與田徑運動的人也越來越多。高校是培養(yǎng)體育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高校體育運動已經(jīng)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在田徑運動的人才培養(yǎng)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方式。
田徑運動主要是鍛煉人的協(xié)調能力、力量、速度等方面的素質,對提高學生的體質和運動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筆者通過對河南省各高校的田徑教學進行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很多高校在田徑教學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本文通過對田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策略,希望能為河南省高校田徑運動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依據(jù)。
一、當前田徑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和思想理念在不斷改變,體育教學也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但是學校體育教學可選項目不斷增加,比如健美操、體育舞蹈、武術、籃球、足球、排球等項目,使傳統(tǒng)的田徑運動教學受到了沖擊,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通過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當今的田徑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教師教學觀念落后
通過對河南普通高校田徑教學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體育教師在田徑運動教學中大多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田徑運動的動作和技巧的教授上,剩下的就是讓學生不斷重復練習動作。這種教學方法容易造成教師和學生缺乏有效的互動,使體育課堂枯燥乏味,導致學生失去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教師在進行田徑運動教學時以競技體育的模式開展教學,使部分學生無法承受教學強度,造成課堂參與度不高。除此之外,在田徑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缺乏實用性,學生在短期內無法得到提高,也會導致田徑教學效果不佳。
2.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保障
體育教學需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使教學相長。但是調查發(fā)現(xiàn),在田徑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在整節(jié)課中只是模仿教師的動作。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自主性,很容易因此失去學習興趣。而且,現(xiàn)在很多高校的田徑運動教學主要是采用競技比賽中的田徑項目,而大學生并不是專業(yè)運動員,身體素質也存在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與學生的互動溝通,不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有時候不能合理把握教學強度。
3.缺乏有效的評價體系
傳統(tǒng)的田徑教學并沒有完善的評價體系,最終的考核也是以學生的運動成績和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進行定量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并不能夠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考核。
4.學生對田徑運動內涵缺乏認識
有的學生之前并沒有接觸過田徑運動,認為田徑運動就是跑步,不了解田徑運動的歷史、價值、地位和作用等。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存在輕視心理。再加上一些體育教師自身水平有限,不能夠把田徑運動的內涵給學生講清楚,也不能夠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二、高校田徑教學發(fā)展的對策
1.田徑課堂教學要更加多樣化
在傳統(tǒng)的田徑教學中,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導致學生身體無法承受訓練強度,失去學習田徑的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小項目,比如跳遠、跳高、標槍、鉛球等,使田徑教學更加豐富、多元,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并參與進來。這樣既控制了田徑教學的教學強度,又考慮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通過參與這些項目既達到了鍛煉身體的目的,也激發(fā)了學習興趣。
2.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以往的田徑教學中,教師在前面做動作,讓學生在后面跟著學,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再加上田徑運動的強度比較大,導致學生的身體吃不消,久而久之高校田徑教學的發(fā)展就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為了提升田徑教學的效率,促進田徑運動教學的發(fā)展,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之前需要對學生的身體情況進行摸查,以徹底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針對地進行教學。另外,在田徑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注重動作、技巧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由被動學轉變?yōu)橹鲃訉W。
3.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
之前的田徑教學評價體系并不能對學生在田徑學習過程中的收獲進行系統(tǒng)、完整的評價,而且很多學生也缺少學習田徑運動的興趣,在最終的評價考核中只需要通過考試,存在著應付考試的現(xiàn)象。為改善這一情況,學校應該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既對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進行評價,也將其最終的考核納入其中。這樣既能對學生在學習田徑過程中的進步情況進行評價,也能夠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在教學評價中,不能采取以往的考核模式,應該將學生的自評、教師評價與互評相結合,這樣能夠全面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對田徑教學改革有所幫助。
4.幫助學生了解田徑文化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從了解這門學科的歷史發(fā)展開始的,田徑教學也應該如此。教師在第一節(jié)課就應該向學生講解田徑運動發(fā)展的歷史,讓學生了解田徑運動的內涵、精神、文化、價值,以及參加田徑運動最終能夠收獲到什么。這樣學生會更了解田徑運動,也不會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輕視心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配合動作、技巧以及戰(zhàn)術等,向學生講述與其相關的知識和故事。這樣田徑課堂的教學內容將更加豐富,學生在了解與田徑有關的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田徑運動,進而提高田徑教學的效率。體育教師除了要掌握田徑運動的基本動作、規(guī)范之外,還要多補充與田徑相關的各種知識,爭取使田徑課堂更加有趣。
三、結語
當前,田徑教學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手段單一,學生難以承受教學強度,再加上田徑教學枯燥乏味,學生也不了解田徑教學的歷史文化,心理上存在輕視。為改變這些問題,要從營造多元化課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普及田徑文化等方面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而推動田徑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張育才,吳愛兵.淺析高校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體育時空,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