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香瓊
摘要:閱讀與寫作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心,寫作教學更是教學的重中之重。而當下中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凸顯的問題日益嚴峻,呈現(xiàn)出了一種單向性、孤立性,學生的閱讀量很難轉(zhuǎn)化為有效的思維品質(zhì),閱讀教學中寫作技巧、行文思路很難轉(zhuǎn)化為自身的寫作技巧,不能學以致用。如此一來,中學生多會陷入寫作的困境,久而久之逐漸缺乏寫作的動力和興趣,導致被動寫作不擅長寫作,進而產(chǎn)生閱讀的倦怠心理,或者所讀甚淺甚窄,閱讀能力難以提升,語文就在這樣狀況下尷尬低效地循環(huán)著。這些問題讓我們的步履維艱,本文旨在通過對高中語文文體意識的讀寫聯(lián)結(jié)教學實踐,積極尋求一條行之有效的讀寫聯(lián)結(jié)之路,讓中學讓中學生愛閱讀善寫作,切實提升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閱讀與習作;文體意識;聯(lián)結(jié)策略
文體意識之所以重要,就在于閱讀者能將閱讀所獲信息進行組合,形成有序的思維過程,為寫作提供了可以依循的程序。以文體意識為基點,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進一步搭建起讀寫有效聯(lián)結(jié)的橋梁,有助于加強學生的語言敏感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教學中,本人做了如下探索:
一、整合教學資源,創(chuàng)建典型課例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資源,是新課改理念的直接體現(xiàn),語文教材編排的科學程度直接關系到文體理念在教學中的落實。目前我國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與以往教材相比,在編寫理念上雖然有重大創(chuàng)新與質(zhì)的飛躍,但若能在文體安排方面更加完善,讀寫的指導性會更強,將更有效地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文體知識是學生學習寫作的一項重要知識,教師整合教學資源并恰當呈現(xiàn)文體知識,應該成為提高閱讀效率進而實現(xiàn)有效寫作的途徑之一。把文體的概念與特征等的知識入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把表達方式、結(jié)構模式、謀篇布局作為程序性知識,行文表達、語言技巧等則作為策略性知識貫穿閱讀與寫作的過程中??梢砸源怂悸穪韺ΜF(xiàn)有教材進行整合,有自傳、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文學形式,有敘述性、說明性、勸說性、描寫性等各種文章,也有書信、報告、建議、電報、科幻故事以至于新聞消息、廣告詞、使用說明等應用文。按知識點劃分序列,創(chuàng)建典型的文體知識典型課例,指導閱讀與習作。充分發(fā)揮典型課例的借鑒價值,引導學生在了解復雜記敘類文體的陳述要素、程序特點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有例可照,形象可塑造,記敘有起伏。
二、優(yōu)化訓練序列,合理銜接學段
教材只按生活主題編排單元,忽視文體訓練序列,學生個性化寫作也會因脫離文體規(guī)范而雜亂無章。
把握好文體序列與生活化主題在寫作能力培養(yǎng)中的關系,做到二者的有機統(tǒng)一,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讓學生按階段練習文體寫作,如第一學段學習寫復雜的記敘文,第二學段學寫深刻的議論文,第三學段學寫綜合性文體。教師遵循課程理念,積極探索文體寫作的序列,如人教版教材將三個年級按記敘文、議論文、綜合文的序列整體編排,整合記敘文、議論文、應用文、文學作品的練習,主次分明。拋棄以前現(xiàn)有教材編排的思路,將寫作實踐整合在閱讀、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中,將學生個性、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與文體規(guī)范的要求統(tǒng)一起來,促進寫作素養(yǎng)的綜合提升。
文體訓練中的銜接要從兩方面去努力:一是同一文體寫作訓練的前后銜接,二是不同文體寫作訓練的相互銜接。先說同一文體寫作訓練的前后銜接。到高中階段,應由初中的單一表達方式向以記敘為主,議論、描寫、抒情等綜合運用的訓練過渡,但不能因綜合運用表達方式而忽視了以記敘為主的文體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深化表達方式的靈活運用而不脫離文體規(guī)范。同理,說明文和議論文等文體前后的銜接訓練也要依從這一原則。不同文體寫作訓練之間的銜接,關鍵是處理好不同文體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讀寫轉(zhuǎn)化的障礙還在于學生無法將同一材料恰當運用在不同文體中。如《小狗包弟》這一素材,寫記敘文可以以巴金為人物,以他敢于剖析自我、進行反思為事件進行寫作。如果寫議論文,就要按照議論文的寫作要求圍繞自定立意“入格”運用素材抓住“敢于反思”的主要立意,從不同角度運用素材,先由巴金對于包弟的愧疚的事例引出中心論點;再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三個層次,層層遞進,分割用例,在論證分論點的基礎上證明中心論點;最后綜合前三個層次,照應開頭部分和標題,重申論點,圓合首尾,嚴密結(jié)構。依據(jù)葉圣陶的文體劃分標準,運用同一材料,關鍵是區(qū)分寫作目的以及材料在這兩種文體中所起的作用。
文體素養(yǎng)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文體訓練是語文課程建設與教材編寫中應高度重視的一個方面。強調(diào)寫作的文體意識,實現(xiàn)文體訓練在語文教育中的重要價值,不是讓學生作文重回模式化的老路,而是讓文章更規(guī)范,讀者更明白,表達效果更彰顯。
三、把握入格要求,追求創(chuàng)新目標
在文體的軌道上運行,寫出“入格”“合體”的文章,避免“四不像”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切實引導學生按照各種文體的基本要求進行作文的“入格”訓練,懂得沒有一定的文體規(guī)范的制約,沒有較好的文體意識,再深刻的體驗,再精妙的感悟,也很難迸發(fā)出思想情感的火花。這對處在基礎學段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因為,只有強化和夯實了“入格”訓練,學生才會有厚實堅硬的基本功,才會不論寫什么樣的文體,都會游刃有余,揮灑自如。同時也應明白,文體雖然具有限制性,但它也為寫作者提供了廣闊自由的寫作空間。寫作教學中,應在明確文體限制的前提下,注重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有“格”而不落窠臼,語言和思想方能煥發(fā)生機,閱讀與寫作教學才能獲得良性發(fā)展。如在議論文的讀寫教學中,先引導學生梳理出論證思路:采用因果論證,先破(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來主義,分別指出它們排外誤國、媚外賣國、侵略亡國的實質(zhì),因此必須加以批判),后立(所以只能實行拿來主義,并用喻證法、對比論證發(fā)表明“怎樣拿來”),理清文脈并講解論證方法后,引導學生進行題為《自主學習》的寫作訓練。學生就能按照以上論證思路擬出提綱:學習的意義→破(被動學習、不持續(xù)性學習,指出它們的弊端和危害)→立(主動學習,舉例論證這是真正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入了“格”,文脈清晰,學生就能把更多的時間放在遣詞用句上,增加文章的思辨性,擁有更大的創(chuàng)新空間。
遵循文體秩序的“入格”訓練,便于在學生的寫作意識中形成清晰的思維結(jié)構,在模仿中創(chuàng)新。
劉勰在《文心雕龍》“通變”篇中說道:“夫設文之體有常,變文之數(shù)無方?!币虼?,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遵守文體規(guī)范的前提下,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