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蒙
摘要: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問題的設計與提出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參與度、有效性。因此,教師應該通過提問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擴大語言輸入量,也為學生英語表達提供良好的機會。本文就從提問的時機、提問的難度、提問的方式、提問的內容等多個方面入手,探討了應該如何通過藝術性的提問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動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提問;時機;溝通
提問是英語課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夠點燃教學激情,提高教學效果。但是目前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存在著教師提問不合理、學生參與不積極等情況,嚴重制約了提問效果的發(fā)揮。本文在研究中就結合筆者的教學事情,就英語提問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行了研究。
一、相機而宜,審時度勢
提問是助燃高中英語課堂的氧化劑,作為教學中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其不僅能夠調動學生主動聽說,同時還能夠調動學生的英語創(chuàng)新思維,進一步提高英語組織教學的整體效果。但是,問題的提出應該遵循恰到好處的原則,即選擇恰當的時機發(fā)問,這樣才能突出英語教學的藝術性,捕捉每一個思維的火花。通常情況下,根據問題提出的時間可將其分為引入式問題、解說式問題、檢查式問題,教師可把握知識引入、深層思考、檢查效果的目的進行提問。
以模塊三Unit3的“Back to the past”的教學為例,為了將學生引入到對古代文明藝術探討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教學導入階段就設置了引入式問題:“Do you know the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我結合學生的興趣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世界七大奇跡的圖片,學生在這種引導與提示下,逐漸整理出The Hanging Gardens、The Temple of Artemis at Ephesus等答案。這時候我再以問題“What other ancient civilizations do you know about?”進行深入性的導入,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討論活動,讓學生圍繞著“when、where、who、why”等問題對世界七大奇跡展開進一步的分析與探討。
二、設置坡度,循序漸進
課堂提問既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也能夠檢測了解學生的學情。因此,教師應該巧妙控制問題的難度,通過層次性、坡度性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打好英語基礎,并且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水平。同時,這種難易不同的問題也能夠減輕學生在精神上的負擔,逐漸提升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自信心。教師在設計提出坡度性問題時,不僅應該結合具體的英語教學內容,同時還應該把握學生的現有基礎,使得優(yōu)等生、中等生與差生都能夠從問題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獲,從而構建和諧融洽的英語教學課堂。
例如在模塊一Unit1“School life”的教學中,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具有多維性,由于我們班的學生在英語學情上各有差異,我在問題設計的過程中選擇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以基礎性的問題作為引子,鼓勵全班學生加入到問題的思考與回答中。因此,我提出了:“What kind of school activities do you enjoy?”“What is your dream school life like?”“What is your favorite subject?”等問題,這些問題讓學生從實際生活入手,對校園生活進行暢談。這時候,我再通過視頻和圖片等資料,引入國外校園生活,讓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有著更為全面深化的思考。這些問題的設計在難度上就有著不斷低進的表現,能夠實現教學的逐層深入。
三、靈活多樣,激活思維
在英語提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民主氛圍的構建作為輔助,盡可能地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讓每個學生都能靈活去說、勇敢去想。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還應該對現有的提問方法、問題內容進行靈活設計與有機變動,即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需求選擇相應的提問方式。這樣才能達到英語教學的總體效果,對課堂內容進行豐富與夯實。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借助個別回答、群組討論、整班討論等多種方式進行提問互動,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成長學習的良好機會。
例如在模塊二Unit3“Amazing people”的教學中,我先播放視頻文件“嫦娥奔月”,在學生看完之后提出由全班學生回答的問題:“What is the flash trying to tell us?”全班學生在觀看完視頻之后自然有所感觸,因此會雜七雜八地給出不同的答案,我在傾聽每個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將答案進行了總結分析,讓學生了解早在中國古代國人就有著登月的夢想。這時候我再伺機插入本單元的教學內容,隨后再通過介紹Alan Shepard、Neil Armstrong、楊利偉等人物讓學生對“Amazing people”有個大概的認識。這時候我再組織學生進行自由討論活動,以小組的形式,結合書本的內容溝通互動,討論“Whats your dream when you were a child?”“If you were that boy, what questions do you want to ask your father?”等問題。
四、充分預測,引導推理
高中生在英語學習上的思維較為活躍,教師應該適當地提出一些具有啟發(fā)性、預測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中自己捕捉這節(jié)課教學的關鍵,從而對課文內容進行生動深入的預測與討論。這種預測性的問題不僅能夠激活高中生的大腦,也能夠增強其閱讀學習的渴望。對此,教師必須要關注問題設置的細節(jié),提高問題的推理價值、思維價值,知道學生由表及里地理解學習文章的內容。另外,預測性問題的設置還應該注重充分留白,以點或者是線作為串聯知識的關鍵,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
例如在模塊九Unit3“The meaning of color”的教學中,我在課堂一開始并沒有直接引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而是選擇展示不同顏色花朵的圖片,并提出問題:“What did you find from these pictures?”學生在圖片的激發(fā)下自然能夠預測到本節(jié)課教學的主題“color”。這時候我又讓學生展開自由討論,回答:“Can you name these colors?”隨后,我再播放東西方有關于顏色認知的視頻,讓學生對于東西方色彩文化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根據我所提供的色板回答:“Whatre the meanings of the colors?”在這種循序漸進的推理性、預測性問題的引導下,我們班的學生對色彩認知水平得到了提升。
總而言之,提問教學是提高英語課堂活力與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教師必須要在把握學生學情、教學目標與內容的基礎上,靈活使用課堂提問藝術,使得學生的學習思維、學習能動性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思維認知。
參考文獻:
[1]王莉紅.高中英語提問的有效性研究[J].未來英才,2016(20).
[2]蘇鳳玲.淺談高中英語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中學生英語,2015(6):102-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