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軍
“少年強則國強,這是100年前梁啟超提出來的;100年后,它的意義更深遠。我們的國家強了,而我們的少年沒有強,我們的青少年的體質沒有強,這也是我們各級政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的?!睆?979年開始,我國每5年進行一次全國性的國民體質調查,調查的對象包括全國大、中、小學的學生。然而,從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查結果來看,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呈持續(xù)下滑狀態(tài)。針對學生體質狀況連續(xù)下滑的現實,我校對體育課“合作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進行了嘗試,旨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合作能力、社交能力,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其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
一、“合作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原則
1.需要原則。人的合作源泉來自其自身的需要,需要是人的基本屬性。合作者對活動過程、學練方法等都會產生內心需要。有共同的興趣,就會有一致的目標。
2.可獲原則。在任何合作中,每個參與者都期待通過合作有所收獲,能力較強者在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即處于給予他人的地位,在活動中起到彌補別人不足的作用;能力稍低的參與者,則在活動中收獲經驗、改進技術、提升技能以及增強心理素質等。
3.權利與義務的原則。合作者具有同等的話語權,任何人都不能凌駕于他人之上,不允許亂支配他人,更不允許壓制別人。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1.為需要合作。這類學生合作選擇的是熟悉度高、情投意合的同伴,他們往往不考慮合作者的學習狀況、技術水平、運動能力。不管同伴在活動中的表現如何,他們都能在失敗中容忍、成功中若狂。這種合作是短暫的、不穩(wěn)定的,在低年級較多。
2.為互惠合作。這類學生已經懂得禮尚往來,接納的是互惠的同伴,考慮的是彼此的觀點、想法及互信等問題。
3.為親密合作。這種合作能保持較長時間、相對穩(wěn)定,是經得起考驗的。合作者對同伴的運動表現并不在意,關心的是彼此取得了多少進步、快樂與否。通過主動承擔責任、相互鼓勵,愉悅身心、加深感情。
三、“合作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形式
1.按友伴分組。此分組一般是在自愿結合的基礎上組成的學練群體,學生之間關系融洽、目標一致,參與者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較高,凝聚力、戰(zhàn)斗力較強。此種形式適合于各年齡段的學生,適用于韻律操、游戲、球類等集體運動項目。
2.按興趣分組。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由結合,能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個性的培養(yǎng)、特長的發(fā)揮。它適用于“一人一物、一物多用”運動項目和選修課的內容。
3.按目標分組。此分組必須根據學生的運動水平和運動能力而劃分層次,確定不同的學練目標。此種形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吃飽”、“吃好”、“玩好”,對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大有益處。
四、創(chuàng)建“合作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方法
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教師必須講究方法的靈活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中,教師應當盡量少講,力求精講,使教學內容保持一定的思維價值,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1.自編游戲法。如教材中的《自編體育游戲》,教師要求學生重點進行游戲方法的過程構思:參加人數——達到目的——活動形式——勝負方法——場地設置、器材準備、時間安排——裁判選定,然后讓學生根據事先的分組,用海綿球自編、展示各種游戲。通過構思、借鑒、交流,學生可創(chuàng)編出地滾海綿球、接球比賽、目標擊中、投遠比賽、踢遠比賽等。
2.優(yōu)化組合法。創(chuàng)新來自于實踐。在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果敢表現給予肯定、加以激勵,讓學生“玩”出有創(chuàng)意的動作,甚至是難度較高的新動作。對于新發(fā)現,教師應隨時加以收集,待時機成熟時,進行遴選、編排,形成特色項目。
綜上所述,學校體育要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脈搏,明確健康的新觀念,緊緊圍繞促進學生身體、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等方面的發(fā)展需要改進體育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讓我學”的被動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為激發(fā)、引導、提高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能動性、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塑造、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能力,使他們從中磨煉意志、陶冶情操,進而達到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