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洞里不見狗出入,出來進去的都是些虔誠的信徒和好奇的游人。
這個坐落在中尼邊境長壽山下山溝里的狗洞,形成的年代并不久遠。據(jù)當?shù)貛讉€地理通介紹,大約是清朝同治年間,科迦村一個牧民家喂養(yǎng)了一條高大兇猛、漂亮靈性的藏獒,狼見了害怕,賊見了膽輸。自打有了這只藏獒,村子里狼沒吃過羊,豹沒咬過牛,賊沒進過村。忽一日,藏獒隨主人到中尼邊境線長壽山下的山溝里放羊時,竟鉆進了這個當時還不叫狗洞的山洞。主人左等右等不見出來,就鉆進去找。原以為是個普普通通的洞,誰知越走越深,里邊香煙繚繞,紫氣升騰,還有音樂與歌聲夾著人的笑聲在四壁回蕩。此人天生膽小,趕快鉆出洞來叫了一個村人一同進去看。兩人進去后,沒聽到音樂,也沒看見香煙,只見滿洞盡是些天然的雕像,有的像展翅的神鳥,有的像兇猛的怪獸,有的像慈祥的觀音,有的像怒目的羅漢,千奇百怪,色彩斑瀾,兩個人找遍了洞里的角角落落,也沒有見到藏獒的蹤影,只好戰(zhàn)戰(zhàn)兢兢退了出來。
這兩個人回村后立即把此事告知了村人,村人一則因路途遠沒人去看,二則兩個人說得太懸乎沒有人相信,這事就暫且擱下,后來就慢慢地被人們忘掉了。
第二年春季,山外邊尼泊爾胡木拉縣的日吾村過來幾個賣土特產(chǎn)的商人,說起長壽山他們那側(cè)一個山洞里發(fā)生了怪事:有一天大清早,人們看到這個平時冰雪封口的山洞突然冰崩雪融,洞口紫氣冉冉,從洞里跑出來一只碩大的藏獒。他們打聽了周圍的牧民,誰家也沒有這么大、這么猛的一條藏獒。眾人覺得奇怪,四處尋找,卻不見了,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聽了這話,這邊人這才想起那只丟失了的藏獒,覺得商人們描述的和那藏獒一模一樣,于是跑到洞里尋,可什么也沒尋到,看到的仍然是那些天然雕像,只好作罷。
又過了不長時間,更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有一天,這邊的一牧民又到溝里放牧,突然,羊群里沖進來兩只野狼,見羊就咬,一會兒咬倒幾只,牧民正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時,一只藏獒裹著煙塵從山洞里沖了出來,直撲過去,兩只野狼落荒而逃。牧民這一回看清楚了,這狗就是頭一年村里鉆進洞里沒找到的那條,正準備跑跟前喚回,突然洞口紫煙一閃,這只被當時科迦村人稱之為神犬的藏獒又不見了。他回去把這事說了后,人們再沒有遲疑,一齊說這藏獒“成了神了!”立即召集起村人,拿著香裱和哈達來到洞口祭拜。這年拜,下年拜,下下一年還要拜,消息傳開后,來的人越來越多,不但周圍人來了,遠處的人也來了,祭拜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儀式越來越隆重,天長日久竟成了一個固定節(jié)日,也開始用“轉(zhuǎn)”的形式祭拜了。這樣一來,普蘭除了原有的馬年轉(zhuǎn)神山、羊年轉(zhuǎn)圣湖外,又加上藏歷狗年轉(zhuǎn)狗洞的習俗。
二○一五年夏季的一天,我專程去看了這個傳得神乎乎的狗洞。去時是開車順溝走的,溝越走越深,路越走越窄,一個多小時后,就不能開了,只能下車步行。那路更差,掛在半山腰上,一邊是絕壁,一邊是懸崖,上邊是望不到頂?shù)难┥?,下面是看不到底的深谷,這樣的路整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到了洞口。洞坐西向東,周圍是漏斗狀的凹地,上面寬約百米,下面只寬幾米,洞就底部一側(cè)。雪山上融化的雪水順著巖石縫隙向這里流,洞口有冰雪堆積,因此顯得很小,看上去只能鉆進去一只藏獒,但實際上人也可以側(cè)著身進去的。
歷盡艱險來到了藏獒洞,本應馬上鉆進去看個究竟,但大家坐在洞口犯起了嘀咕。一則是藏獒洞洞口太小,卻結(jié)滿冰雪,萬一有個危險怎么辦?二則藏獒洞還有一個更邪乎的傳說,這洞好進難出,特別是做過一些壞事的人進去就出不來了。同行的一個藏族朋友好調(diào)侃,又憑空給這傳說中加了一條:凡是頭一兩天有過不正當男女關系的,就不能進,進去了很難出來,就是僥幸出來了也得落一身病,并杜撰出些例子嚇唬眾人。他這一說,同行的一名漢族干部就死活不進去了,我們好說歹說沒有用,他最終還是沒進去,就蹲在洞外等著。我們只好由著他了。
我們一行幾人憑借著手電筒的光亮,在漆黑的巖洞里一步一步順著洞壁往里摸。洞內(nèi)光線很暗,什么也看不見,只能摸黑前進。洞體時寬時窄,時高時低,一些難走的上坡處,有人釘了鐵絲供人拽著走。摸了近一個小時,我們才來到了供人朝拜和敬獻香火的地點,也不見有什么建筑,只是在右側(cè)巖壁上擺放著幾尊銅質(zhì)佛像,幾位同行的藏族兄弟忙著給佛像獻哈達,給尊前點酥油燈,我卻拿著手電筒四處照著看。果不然,這里面確實有許多天然雕像,最形象逼真的是頭頂左側(cè)上方一個類似大鵬鳥的動物圖形。相傳,這是象雄時期的神鳥,是專門拯救人類的。在人們供奉有小銅佛像前下方一側(cè),有一個寬敞的區(qū)域,造型酷似石頭床。藏族朋友告訴我,這個石頭床是專門治麻風病的,麻風病的病人在這床上躺幾天,就能徹底根除。還說這是一個放羊的老頭親身體驗過的,還有一個故事呢。有一年,這老頭得了麻風病,在當時缺醫(yī)少藥的條件下,患了這個病就等于判了死刑。更可怕是這是傳染病,萬一傳染開了,一個家庭甚至一個村的人都得死去。老頭忠厚,心想:要死就死我一個,絕不能連累別人!于是就帶了被子,拿了干糧,鉆進這洞里等死。沒有睡的地方,就睡在這石床上,不想別的,一門心思等著死。沒想到睡了一天不見死,睡了兩天不見死,睡了半個月后,麻風病竟出奇地好了。老頭背著鋪蓋回到村里,村人還以為遇到鬼了,怕得直往后躲。他把這個過程告訴村人后,村人不怕了,但又開始奇了,驚奇這石床竟然有如此神效。自此,周圍有人得了麻風病,都會去睡這石頭床,但凡睡過的,沒一個不痊愈的。
有關這洞的傳說還真不少,出洞時,藏族朋友又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那是一九五一年,當時這里還是農(nóng)奴制度,赤德村農(nóng)奴赤來家十六歲的女兒金珠已出落成一個漂亮的大姑娘,身材高挑勻稱,皮膚白凈水靈,一對大眼眼一轉(zhuǎn),年輕人的心就跳得不行,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姑娘。她走到哪里,哪里都是愛慕的目光,追她的年輕后生不知有多少。但她一點也不動心,她已經(jīng)有了意中人,因為種種原因,只是偷偷來往,不想讓別人知道。她的意中人名叫瓊達,比她大兩歲,住在河對面的吉讓村。小伙子模樣英俊,腦瓜子利索,也是農(nóng)奴家庭出身,兩個人從小一塊耍大,性格也比較投合,隨著年齡的增長,就碰撞出了愛情的火花,私下里確定了男女關系。就在兩個人眼看著就要成為夫妻的時候,發(fā)生了意外——村里的農(nóng)奴主對金珠姑娘打起了主意。
農(nóng)奴主叫次仁頓珠,四十多歲,生得肥頭大耳,人高馬大,仗著財大氣粗,在村子里專橫跋扈,無所不為,由于死了妻子,正物色一個女人。有一天,金珠給次仁頓珠家打工的父親送東西時,兩人打了個照面,次仁頓珠立刻就被這個年輕貌美的女孩子所傾倒,馬上找來金珠的父親,要娶金珠為妻。金珠的父親是個老實人,明知次仁頓珠的孩子都比金珠大了很多,但不敢得罪他,就答應了這門親事。金珠雖然尋死覓活地不肯,但還是抗不了次仁頓珠的強勢和父親的苦求,最終被娶到了次仁頓珠家里。
到了次仁頓珠家,金珠身在曹營心在漢,成天想念的是瓊達,一有機會就跑出去和瓊達幽會。次數(shù)一多,難免有露,后來就被次仁頓珠察覺到了,一邊對金珠嚴逼拷問,一邊讓家人嚴加看管,不讓離開家門一步。金珠哪能舍下心愛的人,被他們一逼,反而下定決心要離開這里,逃出去和心愛的人一塊過,于是便緊咬牙關,尋找機會。機會終于到了,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她趁看守的人睡熟,翻過院墻逃了出來,到河對面叫上瓊達,拿了些干肉、糌粑,連夜躲進了狗洞。發(fā)現(xiàn)金珠不見了,次仁頓珠氣得一跳三尺高,派人四處尋找,要求活要見人死要見尸。找了幾天沒找到,就拿金珠的父親下手,把金珠的父親吊到房梁上,用皮鞭打,用烙鐵燒,打得幾乎沒有了人形。金珠想到父親會有危險,就讓瓊達喬裝打扮出去打探個消息。誰知瓊達一出現(xiàn),就被次仁頓珠的人發(fā)現(xiàn)了,他們沒有聲張,只是悄悄地跟在后邊,直到發(fā)現(xiàn)他進了狗洞,才回去報告次仁頓珠。次仁頓珠領人趕到時,大吃了一驚,發(fā)現(xiàn)原來好好的洞口沒有了,被冰雪封了個嚴嚴實實。次仁頓珠就派人鑿冰,但這冰白天鑿得差不多了,晚上又凍成一個冰洼,如此幾天之后,次仁頓珠便叫人拿來炸藥準備炸洞。誰知炸藥還沒點燃,山上滾下來一堆亂石,把準備點燃炸藥的帶頭人砸得雙臂粉碎,其他人也不同程度受了傷。次仁頓珠只好退回,準備另想辦法。
也就在這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先遣連部隊抵達普蘭。一貫為惡為霸的次仁頓珠一聽共產(chǎn)黨的部隊來了,肯定沒他的好果子吃,連夜帶著財物和家人逃向了尼泊爾境內(nèi)。金珠和瓊達這才出了狗洞,名正言順地結(jié)為夫妻。后來,他們都因為思想積極,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走上了工作崗位。兩三年前,夫妻倆先后離開了人世?;鹪岷?,子女們特意把他們的骨灰撒在了狗洞周圍,以紀念他們生死不渝的忠貞愛情。
站在狗洞的洞口,我舉目望去,遠山連綿,近山奇峻,藍天如洗,白云漫卷,一輪火紅的落日就掛在狗洞西邊的山上,這狗洞就顯得更加神奇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