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育豪
摘 要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引入生活化教學方式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為提高課程的針對性、實效性、生動性,為學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礎,筆者對《品德與社會》課生活化教學進行了思考,結合課例歸納了課程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措施,并指出了實施生活化教學中應注意的事項,可供參考。
關鍵詞 《品德與社會》 生活化教學 教學措施 教學理念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小學生基本課程之一,也是小學生應該遵守的規(guī)范準則,能夠對小學生日常行為進行指引,對小學生思想意識、品格素質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在新課改下,倡導《品德與社會》教學回歸生活,強調以兒童現實生活為課程基礎,以還原《品德與社會》學科原有的生動與活潑,讓教學富有生命的活力。
1課程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措施
(1)聯系生活,開啟學生的探究之旅。《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學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入手,選取真實的生活事例,幫助學生深刻認識與理解,使教學成為學生體驗生活、道德成長、性情陶冶的有效過程。因此在教學時不要機械地照搬教材,讓教師成為教材的復制者,使得學科脫離學生,而是要從學生的視角來審視生活,以學生的生活為起點,密切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來展開教學,這樣才能讓教學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才能激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更加主動,以飽滿的學習熱情投入教學之中,開啟學生愉悅的探究之旅。
(2)體驗生活,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镀返屡c社會》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課程,而這些并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就可以實現的。而在以往的教學中無視學生的情感需求與精神世界,視學生為接收知識的容器,認為學生只要記住基本的知識點就可以,這樣只會造成學生情感的空白。而實施生活化教學,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反映學生的情感與心理需求,這樣才能讓學生用心去體會、去感受,體會到感情的真摯、生命的美好,體會生活的酸甜苦辣,體會到頑強奮斗的精神與意志,這樣才能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精神得滿足、性情得到陶冶,這樣才能順利達成新課改所倡導的多維教學目標。
(3)回歸生活,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镀返屡c社會》課程的學習是一個知行統(tǒng)一的過程,這正是學科的價值所在。因此,此課程教學要將知識的獲取要與運用結合在一起,回歸生活,在綜合社會實踐中展開,促進學生將課本知識轉化為技能,成為自身的自覺行為。這也正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在《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設計更多的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親身活動中不斷感悟與自身內化,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行為與道德的統(tǒng)一,實現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
一是情景劇的表演。學生有著很強的表現力與模仿力,我們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表現的機會,在小舞臺上成就大人生。為此我們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圍繞著具體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表演主題,讓各組學生圍繞主題結合生活來創(chuàng)作劇本并進行排練。這樣的表演活動給予了學生莫大的想象創(chuàng)作空間,可以讓學生積極地來收集現實生活中與之相關的場景,并加以藝術性加工,這是展現學生個性的舞臺,同時也是將知行統(tǒng)一的一個重要途徑。如學習讓誠信伴隨著我這一單元后,可以讓學生圍繞誠信來創(chuàng)作劇本表演劇情。這樣的活動將學生帶入生活實踐之中,不僅可以激起學生積極的參與熱情,更為重要的是將學生學習的視野引向生活,讓教學回歸生活,更能讓學生在真實的表演中提升道德情操。
二是開展社會調查。我們的課程教學不能局限于教材與課堂,而是要運用豐富的課余時間,讓學生多接觸外邊的世界,這樣才能不斷增長學生的見識,讓學生真正地領會,深刻地體會,這樣才能促進學生不斷將書本道德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自覺行為。如網絡這是現代學生都非常熟悉的,上網是學生所喜愛的活動方式。那么有哪些利與弊?為此我們可以讓學生進行實踐調查來分析上網的利與弊,以及如何科學上網?這樣就可以借助實踐活動將學生的視野由教材引向寬廣的生活,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展開分析與思考。這樣學生對于此部分知識點就不再是單純而機械的記憶,而是能夠深入本質地看待,能夠科學認識,理性上網,這必將會影響到學生的實際行動。
2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注意事項
(1)生活化教學并不向于生活。實施生活化教學這是新課改的重要教學理念,也是學科教學的必然趨勢。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關鍵在于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教材與生活,在二者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也就是說,在實施生活化教學時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選取最具代表性、最有針對性的學生所熟悉的現實生活材料,引導學生從真實而簡單的生活材料入手展開深入的思考與思維,這樣才能讓《品德與社會》課堂更具實踐性、社會性與開放性,還原學科本身的生動活潑,讓教學更有活力,以生活為橋梁帶領學生走進探究的殿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那么如何將教學與生活更完美地結合起來呢?現代信息技術依托于互聯網與計算機技術,有著信息量巨大的資源庫與強大的模擬再現功能,因此在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用圖片、圖像、視頻等來向學生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打開走向生活的又一扇門。這樣更能將生活化教學推向高潮,帶領學生展開更主動而深入的學習,這樣才能讓教學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更能發(fā)揮《品德與社會》課程的學科功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3結束語
總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生活化,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思想。為此,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改,樹立新觀念,通過用生活的眼光審視教材,挖掘生活中的學科素材,將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要求落到實處,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讓學生有效理解,高效接納,成為一個有思想、有道德、懂文明、講紀律的高素質小公民,實現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羅利紅,余明用.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生活化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5(24):70-71.
[2] 薛勇.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yōu)勢及不足[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2):00189-0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