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明++向邦豪++王常平
摘要 針對柑橘大實蠅(Tetradacus citri Chen)在湘西自治州發(fā)生規(guī)律及危害特點,通過采用柑橘大實蠅成蟲食誘劑誘殺和摘拾蟲果分散處理防控策略,降低了危害程度,減少用工,降低物化成本,達到了控害、增收、增益的良好效果。最后,介紹了該技術要點,以為其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柑橘大實蠅;綠色防控;成蟲誘殺;蟲果處理;湖南湘西
中圖分類號 S436.661.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6-0125-02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西部,柑橘生產是當?shù)貎?yōu)勢產業(yè),種植面積達8萬hm2,其中柑橘大實蠅(Tetradacus citri Chen)嗜食的臍橙和蜜桔分別為1.2萬hm2和0.53 hm2,常年柑橘產量70萬t左右。柑橘一般種植在海拔450 m以下的區(qū)域,該區(qū)域年平均氣溫與≥0 ℃積溫雖低于湖南省省內同緯度濱湖地區(qū),但1月平均氣溫比同緯度的濱湖區(qū)高0.4~1.2 ℃,有利于柑橘大實蠅的越冬和發(fā)生危害。柑橘大實蠅在湘西州始見于1975年,全州8縣市均有發(fā)生,2012年全州發(fā)生面積26 917 hm2,危害率在30%以上的達2 809 hm2,其中危害率80%以上的達703 hm2。成蟲在當?shù)匾话阌谝钅?月中旬開始羽化出土,據(jù)2005—2015年調查,羽化始見日最早為5月2日,最遲為5月28日;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羽化盛期;產卵期為6月中旬到7月中旬。受害果一般于9月下旬開始脫落,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為盛期[1]。國內針對柑橘大實蠅發(fā)生規(guī)律和防治對策研究較多[2-5],但對柑橘大實蠅食誘劑成蟲誘殺和摘拾蟲果分散處理技術的研究較少[6]。根據(jù)柑橘大實蠅發(fā)生規(guī)律及危害特點,湘西州于2010年開始,對柑橘大實蠅防控方法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最終采取了柑橘大實蠅食誘劑成蟲誘殺和摘拾蟲果分散處理技術相結合的防控策略,取得了可喜的防控效果。2011—2012年對該技術進行推廣示范,全州共實施成蟲誘殺24 173 hm2,減損增收14 307.9萬元;利用蟲果分散處理技術處理蟲果2.15萬t,節(jié)省處理成本860萬元;2項合計減損增收15 167.9萬元。2013年后,全州每年實施成蟲誘殺1.7萬hm2以上,減損增收1億元以上;利用蟲果分散處理技術處理蟲果8 000 t以上,節(jié)省處理成本320萬元以上。
1 實施效果
1.1 降低危害程度
通過柑橘大實蠅食誘劑果瑞特誘殺成蟲,危害率控制在5%以內。為驗證柑橘大實蠅食誘劑(果瑞特)誘殺效果,于2011年在保靖縣復興鎮(zhèn)那甫村巖殼組進行了不同柑橘類型大區(qū)對比藥效試驗,試驗表明,危害率降低6.5%~80.2%,防治效果在81.25%~94.35%(表1)。
同時示范效果也十分明顯,連片實施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示范,做到施藥時間、藥劑兩統(tǒng)一,實行專人施藥,防控效果更佳。如古丈縣羅依溪鎮(zhèn)馬達坪村示范區(qū)小龍熱組,種植以臍橙為主的柑橘25 hm2,2010年柑橘大實蠅一般危害率75%,生產柑橘不到30 t;2011年因全部實施柑橘大實蠅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誘殺成蟲,危害率降低至0.5%以內,防效達99.33%,生產臍橙200 t,椪柑20 t;羅依溪鎮(zhèn)且茶村示范區(qū)蜜桔種植面積50 hm2,2010年僅生產蜜桔100 t,2011年生產蜜桔600 t。
1.2 降低果品農藥殘留
成蟲誘殺用藥時間一般為6月上中旬至7月上中旬,此時果徑小,噴于葉面濃密處,果品受藥量小,且果瑞特殺蟲成分為0.1%阿維菌素,全程只需使用4~5次,使用量僅為10.8~13.5 g/hm2,降低了農藥殘留。
1.3 節(jié)約用工
以“翻、撒、誘、摘、拾、斷、砍”為核心的傳統(tǒng)綜合防治措施,工序過于繁雜、勞動強度大、用工多。不包括非常規(guī)的斷代處理和砍樹,其他技術需用工90個/hm2以上,其中僅僅翻耕滅蛹就需用工45個/hm2。柑橘大實蠅食誘劑成蟲誘殺技術,勞動強度小,大面積作業(yè)時配置手動噴霧器,一天可施藥3.3 hm2,每次僅需用工0.3個/hm2,成蟲誘殺全程僅需用工1.2~1.5個/hm2。摘拾蟲果分散處理消除了傳統(tǒng)集中挖坑深埋處理的挖坑、回埋、二次運輸環(huán)節(jié),節(jié)約了用工。
1.4 降低物化成本
通過對全州8縣(市)24個鄉(xiāng)240戶農戶調查,傳統(tǒng)綜合防治措施累計需投入物化成本1 350元/hm2以上,而柑橘大實蠅食誘劑成蟲誘殺技術投入物化成本900~1 125元/hm2,低于傳統(tǒng)綜合防控措施。
2 綠色防控關鍵技術
2.1 成蟲誘殺技術
2.1.1 誘殺劑篩選。為篩選出合適的柑橘大實蠅防控藥劑,專門開展了不同農藥品種防控對比試驗,如2010年在保靖縣比耳鎮(zhèn)比耳村一組開展的3個品種4個處理對比試驗,試驗表明果瑞特防治效果最理想,危害率僅4.8%,遠低于其他處理(表2)。因此,確定了柑橘大實蠅成蟲誘殺劑——果瑞特為湘西州柑橘大實蠅成蟲誘殺首選和主推藥劑。2012年在吉首市馬頸坳鎮(zhèn)米坡村開展了4個品種4個處理對比試驗,試驗同樣表明果瑞特防治效果最理想,危害率僅3.27%,遠低于其他處理(表3)。
2.1.2 準確配比濃度。為掌握準確的配比濃度,開展了配比濃度試驗,試驗表明:濃度過大,容易堵塞噴頭;濃度過小,附著性下降,耐雨水沖刷能力明顯下降。經過試驗確定果瑞特和清水按1∶2的比例進行配制,施藥用水應使用新鮮清水,避免藥劑因串味導致失效。
2.1.3 施藥時間。羽化始見日后17~22 d,進行首次噴藥,以后間隔7 d噴藥1次,如遇天氣影響,則做適當?shù)恼{整。根據(jù)成蟲羽化后1周內不取食的生物特性[1],于2011年羽化始見日后10 d在示范區(qū)噴施果瑞特,據(jù)多點觀測,噴藥后7 d誘集的成蟲明顯增多,12 d后出現(xiàn)持續(xù)高峰期,故2012年湘西州將首次噴藥時間定于羽化始見日后17~22 d。據(jù)調查,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實施區(qū)內柑橘大實蠅危害率較2011年防效無明顯差異,最為嚴重的品種臍橙的平均危害率僅為2.25%。
施藥于8:00—11:00、16:00—19:00進行。選擇此時間段的原因如下:一是山區(qū)濕度大,露水重,8:00之后葉片才會基本干燥;二是11:00—16:00,氣溫高,一般超過30 ℃,成蟲不活動[7];三是保證施藥者安全,避免中暑。
2.1.4 施藥部位。藥液噴于樹冠背陰中下部葉片濃密處的葉片正反兩面。一是噴于樹冠背陰處,因成蟲在此區(qū)域活動活躍;二是因施藥時期雨水較多,噴于中下部及葉片的背面,可減少雨水沖刷;三是選擇葉片濃密處,盡可能讓藥液噴于葉片上,減少藥液的浪費。
2.2 摘拾蟲果分散處理技術
2.2.1 摘拾蟲果。根據(jù)柑橘大實蠅危害果未熟先黃、未熟先落的特點[1],為防止成蟲入土,9月中下旬開始[5],結合農事操作,摘除樹上黃果和掉落樹下的蟲果,前期5~7 d摘拾1次蟲果,盛期2~3 d摘拾1次。
2.2.2 蟲果處理。將摘拾的蟲果裝入蟲果處理袋中扎緊袋口密封就近放置7~10 d后,或裝滿后塞入2片磷化鋁或者倒入適量敵敵畏扎緊袋口密封5~7 d后,袋內柑橘大實蠅幼蟲全部死亡。處理后的蟲果倒出可作橘園漚肥。
2.2.3 注意事項。為確保蟲果處理袋的耐用和可靠性,應選擇厚度0.6 mm以上的塑料袋。在摘拾收集蟲果中應提水桶等工具收集,避免處理袋在拖行中被刮破。蟲果處理塑料袋應回收,避免對土壤造成污染,且清洗后可以重復使用。如采取放置熏蒸劑的處理方法,最后一次處理蟲果時無需放置藥劑,以降低成本;處理袋上噴印警示標志,避免人畜中毒。
3 參考文獻
[1] 張維球,戴宗廉,張之光,等.農業(yè)昆蟲學[M].北京:出版者不詳,1991:438-444.
[2] 張佳峰.柑橘大實蠅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技術研究[D].長沙:湖南農業(yè)大學,2008.
[3] 周華眾,向子鈞,秦仙姣.柑橘大實蠅的發(fā)生危害特點及防控技術[J].湖北植保,2009(1):38-39.
[4] 冉峰,袁文斌,張亞東.應用幾種誘劑監(jiān)測柑橘大實蠅成蟲發(fā)生期及防治適期初報[J].浙江柑橘,2011(2):29-31.
[5] 唐松,宮慶濤,豆威,等.柑橘大實蠅的落果進度及幼蟲發(fā)育進度[C]//植??萍紕?chuàng)新與病蟲防控專業(yè)化: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
[6] 李述舉,球鈺,高俊,等.果瑞特引誘劑對柑橘大實蠅的防治效果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11(6):40-41.
[7] 肖伏蓮,楊水芝,林文力,等.湖南柑橘大實蠅成蟲生物學研究[J].中國南方果樹,2013(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