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中國大陸與臺灣地處海峽兩岸,都是以漢語作為共同語言,兩岸文化同宗同源,文化底蘊深厚,在教育領域,尤其是語文教材的選編方面更是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但是由于客觀原因,在具體的細節(jié)上兩者也還存在不少的差異。本文以臺灣的康軒版和大陸的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就其選編理念及教材內容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
一、單元編排體例的比較
康軒版是以組元的方式將選文組合為單元。各單元選文都是以主題相類的方式組織在一起的。從選文的組元方式來看,根據某一主題來組織選擇課文,課文所反映的內容都圍繞著這個主題。依據“主題”來組織單元,能夠突出教材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作用,體現的是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同類主題的文章集中編在一個單元里,學生更容易掌握課文的主旨和意蘊,有助于學生對同類文章的理解與吸收,獲得同類文章的品評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蘇教版初中語文實驗教科書在編寫體例上也采用了單元編寫課文的思路。它大致包括四大板塊,即“主題合成”單元、名著推薦與閱讀、專題和附錄。具體到學年教科書,又有細微的不同,比如,七八年級、九年級下冊教材,每冊設有六個合成單元,九年級上冊則有七個單元。其中,七八年級、九年級上冊的最后一個單元均為“自由讀寫單元”。專題安排也有差異除七年級各設一個專題外,其他各冊教材均設有兩個專題學習。在主題合成單元,七八年級教材表現出很多的共同之處每個單元前有簡短的主題詞.課文四至五篇不等,且精、略讀篇目比例由任課老師根據教學實際自主確定。課文后面是一組“誦讀欣賞”,供學生在大體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以豐富語文積累。與“讀”相對應,每一個合成單元中都設有寫作練習,著意引導學生自主表達、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至于“口語交際”和“綜合實踐活動”,每冊安排三次,交叉在六個單元之中。編寫者通過“合成單元”、“名著推薦與閱讀”和“專題”的編排體系,有效避免了單一文選教材的弊端,從而構建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新的語文實踐系統(tǒng),促進了語文教材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
二、教材選文系統(tǒng)比較
選文系統(tǒng)是文選型教材的核心。文選型教材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是教師課堂教學內容的主體,學生進行學習的范例,是傳遞語文知識、訓練語文能力、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主要憑借??弟幇媾c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選文系統(tǒng)和知識系統(tǒng)都特別注重編排順序的邏輯性。
蘇教版以范文的主題內容為依據編排,只要主題內容大致相同,不論古今中外,不論各種體裁,都可以編在一個單元中,是名副其實的主題單元。蘇教版的單元編排有其創(chuàng)新之處,同時也有欠妥之處。我國現代語文教材的奠基人葉圣陶先生早就認為這種體式駁雜的拼盤型語文教材“無論就情趣上文字上看,顯得多么不協調,使學生眼花繚亂”,最討厭的是讀過一篇后讀下篇時“得準備另一副心思”,“心思時常轉換,印象就難得深切”,“這樣每樣都嘗一點兒的好意反而得了每樣都只是淺嘗的劣果”。
康軒版教材的選文組元方式也是以主題為主,文體為輔的規(guī)劃標準。第一冊的單元主題設有“待人行事”“詩歌之美”“托事寄意”“生活哲理”“人間有愛”“童年往事”,但其間的“詩歌之美”“托事寄意”則是從文體和寫作方法的角度來組織選文。這種方式將文體知識和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融于內容情感中,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整體性。
選文系統(tǒng)中對略讀(選讀)課文的安排還是比較重視的,課后的推薦書目也是配合選文主題的講授。這種精略讀課文并存的選文系統(tǒng),在訓練學生各方面的語文能力的基礎上,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幫助學生發(fā)揮自由創(chuàng)造體驗的同時,讓其得到全面的個性發(fā)展。
三、附錄編排的比較
語文系統(tǒng)知識的學習,蘇教版是在每一冊后面的附錄里面,康軒版則是每兩個單元就有變化。前兩個單元包括兩個“語文天地”和“語文統(tǒng)整區(qū)”,后兩個單元則只有一個“語文統(tǒng)整區(qū)”。
康軒版教材中對語文知識的安排很系統(tǒng)且有規(guī)律,每冊都有兩個“語文天地”編排在六個單元之間,語文天地一在1、2單元之后,語文天地二在3、4單元之后,便于學生學習。而且安排比較合理,因為七年級上冊的學生剛進入初中學習,先給他們介紹語文工具書的使用,對七年級下冊漢字的學習是一個鋪墊,同時標點符號的使用也是很基礎的。從上冊的語文工具書介紹和標點符號的使用,過渡到下冊的文字構造的介紹和字體演變與書法欣賞,上升了一個層次,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很有條理性。
蘇教版每冊書有三到四個附錄,包括應用文示例、名家書法欣賞、語法知識、修辭知識和字詞表等等。應用文示例采用舉例解釋的方式,以表格形式出現。左側是應用文示例,右側是對應用文的相關步驟和知識進行解釋說明。由于這個部分的內容在前面各個“單元中沒有出所以在附錄中就系統(tǒng)地進行學習。名家書法賞析采用介紹和舉例結合的方式,先介紹著名書法家和其作品特點,然后列出經典的作品。賞析這些優(yōu)秀書法的過程其實就是感知、理解和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過程。語法修辭表中的一些內容在前面練習中已經有過,但不具體,所以在附錄部分進行詳細的舉例說明。字詞表是按照課文的先后順序,用列表的方式,把易讀錯字、易寫錯字以及常用的詞語梳理出來,一目了然,方便學習復習。
康軒版和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有著共通之處,這些是中國語文教材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經驗,對新時期教材的編寫具有啟發(fā)和借鑒作用。當然各套教材的特點也不容忽視,由于不同地區(qū)的社會背景和人文風俗的差異,不同教材的選文標準各具特色,我們努力通過比較將其展現出來,希望為新時期教材編寫博采眾長提供基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