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強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及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將深入研究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教學目標不清晰,教學方法落后等,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會嚴重制約小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必須要深入了解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不斷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作用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情操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不明確,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誤導,因此,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小學教學活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而閱讀教學便是培養(yǎng)小學生道德情操的重要手段。在閱讀的過程中,小學生能夠與文本中的主人公產(chǎn)生心靈的碰撞,并被其感染,從而逐步形成明確的是非評判標準,為小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打好牢固的精神基礎。比如,在教授《金色的魚鉤》一文時,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小學生認真、仔細的閱讀,可以幫助小學深刻感悟紅軍戰(zhàn)士舍己為人的高尚品德,對小學生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從而逐步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提高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小學語文課本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選用的文章是百里挑一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文學價值較高,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可以潛移默化的提高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久而久之,小學生便能通過閱讀深刻感受到文學的巨大魅力,不僅會對小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產(chǎn)生積極影響,還會提高小學生的審美情感。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根據(jù)多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jīng)驗,筆者認為,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只要能夠充分把握好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并因材施教,便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比如,小學生好奇心強,對未知世界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求知欲望,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和多媒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小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從而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內(nèi)涵。比如,在教授《挑山工》一文時,教師可以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尋找文中提到的關(guān)于泰山的各種圖片,并配上音樂,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出《挑山工》中的真實情境,不但能夠增加閱讀教學的趣味性,還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
(二)豐富語文閱讀教學形式
受我國教育體制和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語文閱讀教學也不例外,許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過分強調(diào)對課文的分析講解,卻忽視了對學生個性閱讀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不但不利于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水平,還有可能會扼殺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要想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必須要不斷豐富語文閱讀教學形式,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特別是針對低年級的小學生,可充分利用書本中的插圖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授《三個小伙伴》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察插圖中有哪些動物,這些動物在干什么,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語文教學是一門語言藝術(shù),教師還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配閱讀、齊讀等方式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蛘咴诮虒W活動前,教師可先預設幾個問題,比如:“三個小伙伴去干什么?遇到了哪些問題?最后這些問題是如何解決的?”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閱讀,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閱讀興趣,并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傊?,豐富語文閱讀教學的形式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三)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小學生年齡較小,對教師多有畏懼心理,特別是性格內(nèi)向的小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往往處在被動地位,不利于語文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因此,教師要善于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寓教于樂,從而不斷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比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能力等因素劃分學習小組,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中發(fā)揮獨特作用,通過優(yōu)勢互補逐步縮小差異,從而不斷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比如,在教授《草船借箭》一文時,教師可先讓學生依次對文本進行淺讀和深度,然后設置幾個問題,比如:諸葛亮神在哪里,妙在何處?諸葛亮是如何“借”到箭的?帶著這些問題進行分組討論,討論結(jié)束后教師和學生進行角色互換,讓各個小組代表上臺總結(jié)討論結(jié)果,最后由教師對各個小組的討論結(jié)果作出點評。利用這些方法可以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活躍課堂氣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活化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囿于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一些文本對小學生來說閱讀的難度較大,特別是小學生缺乏對文本歷史背景的了解,在閱讀文本時難以把握文本的靈魂,比如,《再見了,親人》、《梅花魂》,這些文章的創(chuàng)作處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如果小學生不能對創(chuàng)作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便很難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之前必須要指導學生查閱相關(guān)資料,有效克服小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障礙,從而活化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三、結(jié)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陶冶學生道德情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要善于運用多種教學資源,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豐富教學形式,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真正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閆冰,張蕾.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35):325-326.
[2]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3,(03):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