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媛 (陜西師范大學 710000)
論聆聽龔琳娜演唱《靜夜思》的動機
孫淑媛 (陜西師范大學 710000)
《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著作,后由作曲家們作曲成為不同版本的聲樂曲,包括:由德國作曲家老鑼,龔琳娜演唱的版本;還有由趙季平作曲,張寧佳演唱的版本;再有由戴于吾作曲,姜家鏘演唱的版本等等,這些不同的版本以不同的曲調(diào)和唱法為唐詩《靜夜思》注入了新的時代元素,將詩人李白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以及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成功營造了一個月色寧靜,夜望明月的靜謐意境,給聽眾以深深的觸動。本文針對老鑼作曲,龔玲娜演唱的《靜夜思》這一版本,談論在聆聽這首歌曲時我們應該懷著怎樣的動機,才能充分的理解這首作品的情感特色,并且能夠?qū)ξ覀冄莩渌晿纷髌窌r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老鑼;龔琳娜;《靜夜思》;動機;情感
1.詞作者
李白大約5歲時,隨其父遷居于今四川江油市的青蓮鄉(xiāng),李白長于那里。由于李白一生在外游歷,在闊別家鄉(xiāng)和親人者的眼里,月亮是唯一一個能與故鄉(xiāng)親人共享的物體,因此這一意象飽含著對故鄉(xiāng)和親朋好友的無限思念,也正因如此,李白作出最有名的詩作《靜夜思》,來表達他對青蓮鄉(xiāng)濃厚的思念之情。
2.曲作者
老鑼認為,“不要著急發(fā)展國外的觀眾,目前要關(guān)注的中國本身,要先在中國廣泛的被觀眾接受,因為這些東西是中國的。現(xiàn)在的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可小覷,未來世界中中國也將占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位置,但是中國的音樂在外國的境遇如何呢?慘不忍睹!中國自己的音樂在國際上可以用“沒有地位”來形容!其實何止是中國音樂?其他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始終在世界文化交流中處于弱勢!不要跟我提什么文化差異!同樣有文化差異的非洲和印度音樂、電影、文化,為何在西方同樣被接受?”因此,他和龔琳娜兩個人,共同致力于通過傳播獨具中國特色的發(fā)音唱法,讓中國韻味的音樂唱出來、傳下去在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而成,既有熟悉的感覺,又很創(chuàng)新。于是,創(chuàng)作了《靜夜思》這首作品。
我認為在聆聽這首作品時,應該把握兩個動機,一是學習龔琳娜的情感表達,二是加強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1.學習情感表達
《靜夜思》,是一首家喻戶曉的詩。它特別美,每一句句尾都押韻,簡單的四句,完全把意境呈現(xiàn)了出來。那么在當代世界里,這首古風古韻濃厚的古詩情感是如何被當代人和表達演繹的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龔琳娜演唱《靜夜思》的視頻,在龔琳娜的演唱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美,以下是我對這種美的理解。
前四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短小精悍,樸實無華,老鑼為這四句譜曲分別運用了“起”“承”“轉(zhuǎn)”“合”,曲調(diào)悠揚婉轉(zhuǎn),耐人尋味,平緩無突兀之感,像微風輕撫過平靜的水面,蕩起了微微的漣漪,一縷鄉(xiāng)思便從心頭油然升起。再加上龔琳娜在演唱時注入了濃厚感情的優(yōu)美的聲線,更加勾起了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仿佛有一種無法阻擋的純凈慢慢的滲透到我的每一絲神經(jīng)。相信不少人都親自體驗過這種感覺,寂靜的月夜,銀色的月光灑滿大地,像是一條月亮河,此時人們不禁陷入沉思,展開遐想,產(chǎn)生纏綿而渺遠的情思.離家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緒常常飛越空間,想起同在這一輪明月照耀下的故鄉(xiāng)、親人、朋友,不禁有一絲傷感。清幽柔和的曲調(diào)把聽眾帶入了詩詞的意境之中,突破了唱者與聽者之間因生活經(jīng)驗不同可能產(chǎn)生的感情上的隔膜,達成了共鳴。接下來,是八個樂句,不同曲調(diào)的“啊”,雖然它只是一個嘆詞,但是這一個字卻是將思鄉(xiāng)之情更加物化,它是聲與情感的延伸,它是詩詞之外的補充。這八個樂句層層遞進,感情漸漸醞釀,不斷升溫,不斷升華,最終如火山爆發(fā),最高音將濃郁的思鄉(xiāng)之情發(fā)揮的淋漓盡致,正如魯迅在《無題》中寫道的“于無聲處聽驚雷”,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最后又回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像是波濤洶涌之后的大海,恢復了平靜,余味無窮,鉆入人心。我相信這種情感表達的方式是值得我們音樂學習者借鑒的。
2.中華文化的理解與傳承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時代,各種外來文化,不管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都紛紛傳入中國,這使得我們很容易經(jīng)不住萬千誘惑,從而迷失了自己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一首《靜夜思》,作為中國最著名的唐詩之一,又是如何在老鑼和龔琳娜的演繹之下傳承的呢?
回顧整首曲子,很少用偏音“4”“7”,大部分都是“1,2,3,5,6”構(gòu)成的的五聲調(diào)式,再看除了課上觀看的視頻之外,網(wǎng)絡上的音頻中也可以搜到這首歌,可以聽出來伴奏樂器,有中國樂器笛子,揚琴等,這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龔琳娜在唱這首詩時,還非常注意每一句的每一個尾音“光”“霜”“月”“鄉(xiāng)”,的余韻,這個韻,就是中國音樂的韻。中國音樂的韻和歐洲音樂很不一樣,歐美是復雜的結(jié)構(gòu),幾個線條構(gòu)成立體邏輯,而中國音樂就一個橫向旋律線條,這一個線條將它的韻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定會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效。
老鑼說:“換一種思維方式,你,作為中華民族華夏兒女,對你們的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shù)又了解多少?如果你們都不了解,沒有理由讓別人了解!你們自己都不熱愛,誰會代替你們?nèi)釔蹎??”想想,我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東西,何談別人來了解?這是很可怕的,這意味這我們丟了自己的魂。一個民族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魂,沒了魂魄,就是一具行尸走肉!如何把這些民族的、傳統(tǒng)的東西收集起來,整合起來,然后在普通大眾中傳播,而不是束之高閣,作為神靈來供奉!不要讓太多的文化精華像孔夫子一樣悲劇的變成了一種遙遠的象征!文化是需要傳承的!
雖然創(chuàng)作風格備受爭議,但龔琳娜表示,自己一直努力在音樂中注入中國元素,她希望能把中國音樂做到高端,做到國際化,具有中國音樂特有的神韻,而并非是西方音樂的模仿和翻版。龔琳娜和老鑼堅持不懈的追求他們自己的音樂之路和中國民樂之路,真是令人感動,執(zhí)著的兩個人,有著單純的目的,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他們是新領域的拓荒者。
龔琳娜和老鑼二人,用其獨特的聲音將唐詩《靜夜思》想要表達的濃郁思鄉(xiāng)之情體現(xiàn)的淋漓精致,同時與中國特色完美融合,使歌曲具有東方特有的神韻,將中國民樂發(fā)揚光大,讓世界進一步了解中國音樂,他們在為弘揚中國文化做著不懈的努力與奮斗,值得作為新一代熱愛音樂青年的我們?nèi)W習,并孜孜不倦的追求。
[1]王韓笑.淺析龔琳娜聲樂演唱風格及特點[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
[2]李曉雅.從龔琳娜“新風格”音樂看民族聲樂教學[D].信陽師范學院,2012.
[3]李德永.龔琳娜演唱風格芻議[D].山西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2015.
[4]劉麗,陳金梅.易懂而難解的千古絕唱——李白《靜夜思》賞析[D].遵義師范學院中文系.道真大石腳學校,2002.
[5]戴玉霞,李旸.天然去雕飾 清水出芙蓉——李白《靜夜思》翻譯比析[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文學院,2010.
[6]鄒昌峻.基于龔琳娜“新風格”音樂探討民族聲樂教學[D].四川警察學院,2013.
孫淑媛(1992- )女,漢族,山西省朔州市人,音樂表演碩士研究生。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表演專業(yè),研究方向: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