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瑞波 (山西師范大學 041000)
簡述中國畫的審美特征
范瑞波 (山西師范大學 041000)
自中國文化史發(fā)展以來,中國畫就伴隨著其始終。它既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美術領域中獨具特色的畫種,有悠久的美術歷史,并且在世界美術界領域中,獨具特色,自成一家??傮w來說,大概有以下幾點:繪畫上用中國制的不同大小的毛筆,還有墨汁,在生宣或者是熟宣上作畫,有時也在絹帛上,這根據(jù)個人愛好或者是畫面需要來選擇;構圖上也比較自由,灑脫,不受限制,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散點透視,而西方則大不相同,它比較恪守規(guī);在作畫方面一般多與詩書類、書法類、或者篆刻等結合;最后,因為中國畫是與其中國文化傳統(tǒng)灌其始終,所以其作畫一般也是傳承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其豐富的美學思想。總體說來;中國繪畫注重表露感情,傳達意境,西方繪畫注重重塑表象,力求真實;中國繪畫用線條來塑造外形,西方繪畫用光線和色彩來表現(xiàn)人物和景物;中國繪畫不論是在空間上,還是時間上,都很灑脫,讓人有一種無限遐想,無限穿越的感覺,而西方畫則恪守這種規(guī)則。
中國畫;審美特征;西方繪畫
國畫作畫時,主要顏料為墨,用毛筆在宣紙或絹帛上作畫。用筆的力度和方法以及墨的把控在國畫技法中占據(jù)核心地位“筆墨,并且也是其學習理論學的支柱,同時中國畫形式變化莫測,其筆墨就是主力。中國畫可以用筆法技巧,根據(jù)自己所畫對象,畫出自己變化多端的不同線條,并且也可以根據(jù)墨色的濃淡干濕畫出微妙的感覺,使畫面豐富起來。筆和墨互相對比和襯托,兩者結合,就有了層次不窮的變化美。
在中國畫里,畫家一般都是用毛筆蘸上墨畫出不同額變化,通過對墨的掌控,線條可以產生細致而微妙的變化,就如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說道:“運墨而五色具?!边@也就是常說的“墨分五色”,這五色,從古至今,說法各不相同,因人而異,但一般情況下指濃、淡、干、濕、焦。在平常生活中,墨可能單純的看成是一種墨色,但是在國畫里,墨并不僅僅只是墨,即使是黑,也能通過對墨水的比例,以及用筆的技巧,可使畫面產生豐富多彩的變化。
另一方面,在中國畫中,畫家一般用勾、皴、擦、點、染這五中技法,使畫面豐富而有變化。勾:以線造型。是工筆、寫意畫法主要手法之一。也就是用線條來描繪畫面,相比寫意,工筆側重多因為工筆要求嚴謹,寫意比較隨意,有時它也根據(jù)畫面的需要或個人愛好,來適當?shù)墓慈窘Y合。工筆里面的勾一般情況下以中鋒居多,就和書法里的楷書有點相似,都比較嚴謹和整齊。以側鋒結合中鋒,有時也用散鋒。皴:工筆有時,寫意有時也用,和勾擦都有聯(lián)系,互相輔助,畫時不能使畫面光滑,要有層次不齊的感覺,刻根據(jù)畫面需要來畫不同的皴。
在國畫里,畫面空間范圍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幾種:
1.水平線構圖法:就是將所有形象在水平線上展開。這種構圖有缺點,也有優(yōu)點,總體給人有一種端莊,令人肅然起敬的感覺,但缺點就是在因為嚴肅,所以會有一種乏悶的感覺,這種構圖適合思想單純簡單人的構圖,比如兒童。
2.傾斜構圖法:這種構圖,一般在畫時讓人圍繞一條主旋律畫,整體畫面圍繞著這條主旋律傾斜,比較有動勢,讓人會感覺充滿生機和動力,比如畫舞蹈之類的。
3.S線構圖法:此種構圖屬傳統(tǒng)構圖。顧名思義,也就是整幅畫面成S形延曲,每次在焦點轉折時要富有穿插,前后有種特定的聯(lián)系,整體給人很強的動勢。
4.自由式構圖法:顧名思義,也就是隨心所欲的畫,但不是所謂的瞎畫一汽,亂中有序,構圖非常靈活。
5.疊層式構圖法:就是一層相接一層,前面的景象不擋后面的,達到錯落有致的效果,也沒有遠處和近處的區(qū)別,雖然一層連接一層,但不是沒有規(guī)章的,前后有某種聯(lián)系,前后都有連接和對比。
書法與繪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從古至今,人們都說“書畫同源”,這不是空穴來分,宋?趙希鵠在《洞天清錄》中說:“擅長書法的必定能繪畫,同樣的,擅長繪畫的一定也能書法,這就是事實。”1從這句話中,就能看出書畫淵源頗深,所謂“書畫同源,就是指它們在產生和發(fā)展上有相同的文化和背景,在技法上和審美美學有相同或類似的出處,在一幅畫中,一般少不了題字,這就需要繪畫者也懂書法,并且書法中的用筆、用墨,國畫中都有用到,就比如書法中的骨力、動勢,國畫中都有用到。總之,這兩者各自有各自的優(yōu)勢,兩者互不替換,且不想讓,在各自的道路上相互促進,共同交流,取長補短。
詩文和繪畫作為兩門藝術,各有各的優(yōu)勢和劣勢,把兩者各自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能達到意想不到的結果。詩不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內容豐富,寓意極深,可以讓人在詩中展開自己的想象,無限遐想;而繪畫把事物直觀的表現(xiàn)出來,雖然真實,便于理解、領悟,但太過于具體化,讓人無法展開豐富的想象,達不到中國畫所表達的意境。所有把這兩者結合起來,便能天上地下,從古至今,自由遐想,畫面內容也豐富起來,這樣,詩有了寄托,畫有了形象的內容,兩者結合,達到交相生輝的結果。蘇東坡在《藍天煙雨閣》中,評論唐朝詩人和畫家的王維時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2這皆能體現(xiàn)兩者個運用。
在中國畫中,自古就強調畫物要形神兼?zhèn)?,氣韻生動,這些都離不開儒家、道家思想,儒家講究自身修養(yǎng),道家提倡自然,有絢麗達到淡墨,這是一種精神的高度升華,這正是國畫中要體現(xiàn)的極深境界,中國畫講究似與不似,這就是讓看畫人有種似懂非懂的感覺,甚至可以說是作畫人自己也弄不明白,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中國畫最看重的就是意境的傳達,氣韻生動的變現(xiàn),中國古代哲學里面就有“氣韻生動”,所以它正是中國美學與西方繪畫的不同之處,也是讓人匪夷所思之一。
所以中國畫對于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是很明顯的,這些繪畫都體現(xiàn)了氣韻生動,應物象形,儒家美學,道家美學等諸多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美學思想。
所以,總的概述: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不論是畫的創(chuàng)作時還是已完成時,都大不相同:中國繪畫尚意,西方繪畫尚行;中國繪畫注重表露感情,傳達意境,西方繪畫注重重塑表象,力求真實;中國繪畫用線條來塑造外形,西方繪畫用光線和色彩來表現(xiàn)人物和景物;中國繪畫不論是在空間上,還是時間上,都很灑脫,讓人有一種無限遐想,無限穿越的感覺,而西方畫則恪守這種規(guī)則。
[1]宋·趙希鵠·《洞天清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2]宋·蘇軾《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