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倫
摘 要:《指南》中指出幼兒真正的探究始于對問題答案的追求,要對感興趣的問題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尋求答案。本文以大班科學活動《風孩子的秘密》為例,闡述教師應該如何為幼兒提供“做”的機會,幫助形成直接經(jīng)驗,從而理解科學原理。
關鍵詞:學前教育 科學活動 從做中學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6-0297-01
“從做中學”是杜威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體系中重要的教學理論之一,他認為教學過程就應該是“做”的過程,如果幼兒缺少“做”的機會,便違背了兒童天性和自然發(fā)展。尤其在幼兒科學活動中,探究、操作是他們學得知識、原理的首要途徑。現(xiàn)在以大班科學活動“風孩子的秘密”教研為例,談談教師如何在活動設計中為幼兒創(chuàng)設“做”的機會;幼兒如何將“做”的經(jīng)驗轉(zhuǎn)化為“學”的經(jīng)驗。
活動目標
1. 通過實驗探究引導幼兒初步了解風的形成及影響風力大小的原因,對比發(fā)現(xiàn)不同材質(zhì)特性產(chǎn)生風力大小的不同,并記錄操作結(jié)果。
2. 激發(fā)幼兒對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和探究欲望,樂意參與尋找風的游戲。
活動準備
教具:展示黑板,磁條4根,大記錄表1張,裝有紙屑紙盒,水管1根,“龍卷風之舞”音樂。
學具:人手一張白紙,風車16個,同樣大小皺紋紙、白紙、硬板紙各4張,裝有碎紙屑紙盤4個,記錄表4張,黑水筆4支,紙盒16個,1米水管16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qū)?,激發(fā)對風的興趣
1. 游戲1:怎樣讓一張紙在一只手上不掉下來?
2. 游戲2:如果把手豎起來,怎么樣讓紙也不掉下來?(幼兒嘗試并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的方法)
3. 幼兒再次體驗并思考:風孩子長什么樣子?
小結(jié):風是沒有形狀、沒有氣味、沒有顏色的,但我們可以感覺到風。
二、嘗試操作,探究風的秘密
1. 身體找風,感知風的大小與力度的關系。
(1)教師:怎么樣能產(chǎn)生風?請你用你的身體、動作或身體上的某些東西試一試,等會告訴大家。
(2)幼兒嘗試并講述。
(3)幼兒體驗用衣服扇風感受:風的大小與力度有關。
2. 操作風車,探究風的大小與速度的關系。
(1)教師:我給你們帶來了一樣很熟悉的玩具——風車。你們平時是怎樣讓風車轉(zhuǎn)起來的?
(2)人手一個風車:玩一玩、試一試,怎樣讓風車轉(zhuǎn)得快?
(3)幼兒講述并演示,感知風的大小和速度有關。
3. 猜想試驗,了解風的大小與不同材質(zhì)的關系。
(1)出示三張紙,幼兒說出名稱和相同、不同點。
(2)出示紙屑:怎樣用這三張紙讓紙屑跳舞呢?它們都能跳出舞蹈嗎?
(3)介紹記錄紙,幼兒自己說說對記錄紙的認識。
(4)幼兒四人一組進行猜想記錄并操作驗證。
(5)展示并討論幼兒記錄結(jié)果。
小結(jié):不同材質(zhì)的紙產(chǎn)生的風的大小不同。
三、拓展游戲,“龍卷風之舞”
1. 挖掘幼兒已有生活經(jīng)驗。
教師: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的風?有一種風叫龍卷風,今天我們可以通過一根水管制造出龍卷風,還可以將躲在紙盒里的紙屑寶寶飛出來。你們知道該怎么做嗎?
2. 請幼兒個別嘗試方法。
3. 教師展示游戲玩法,請幼兒觀察并講述方法。
教師:剛剛我是怎么做的?(將水管的一端插入紙盒,用力甩水管的另一端)
請幼兒上前拿取紙盒和水管進行探究操作。
4. 伴隨音樂,甩起“龍卷風之舞”。
活動感悟
1. “從做中學”,“做”是“學”的基礎。
“做”的過程其實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和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活動?;顒又杏變壕蛯χ黝}風產(chǎn)生了許多問題:為什么會有風?怎樣產(chǎn)生風?風的大小和什么有關?幼兒想要探索并解決自己的這些問題,這時教師只需要做個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提供操作材料,同時給幼兒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幼兒自己去嘗試解決問題,自己去做、在做中學得能力和經(jīng)驗,使他們有機會親歷探索科學的奧秘。這種方式完全尊重幼兒的天性和需要,因此在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會形成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的學習。同時這種學習方式對將來他們適應社會生活、接觸新事物也有很大的遷移作用。
2. “從做中學”,“學”是“做”的目的。
幼兒的“學”,需要教師熟記于心。通過紙片游戲,讓幼兒感知風;通過身體動作了解風的產(chǎn)生;通過扇動衣服,知道風力大小與用力大小有關;通過風車游戲,了解速度影響風力大小的關系。如上,每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都要明確幼兒該從中“學”到什么,這是幼兒進行一系列操作活動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不是隨便提供風車,就由幼兒無規(guī)則無目的地游戲。同時如果在某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設計的內(nèi)容不利于幼兒在操作中發(fā)現(xiàn)和掌握,就需要調(diào)整其他方式或其他內(nèi)容??傊?,教師應該時刻牢記,教師的活動設計應該著眼于幼兒“學”到什么,通過設計“做”的形式幫助幼兒自主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