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昕
摘要:目的 對重癥新生兒病情采用凝血檢驗危急值預測的價值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重癥新生兒組為觀察組,分期其凝血檢驗結(jié)果,對各指標危急值進行觀察;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重癥新生兒作為對照組,未應用凝血檢驗危急值,對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監(jiān)護時間及住院時間進行對比。結(jié)果 在機械通氣時間、監(jiān)護時間及住院時間方面對比,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凝血檢驗危急值在重癥新生兒病情預測中的應用效果較好,有利于對患者病情的及時追蹤,為及時治療提供依據(jù),提升了患兒的疾病恢復情況,改善預后質(zhì)量。
關(guān)鍵詞:凝血檢驗危急值;重癥新生兒;病情預測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3-0184-02
由于新生兒組織、器官均未完全發(fā)育,凝血功能不成熟,對于重癥新生兒而言,通常病情否非常危重,出現(xiàn)體內(nèi)代謝紊亂、炎癥反應、免疫應答失衡等,凝血因子與血小板在內(nèi)皮細胞損傷的影響下被激活,造成纖維蛋白原減少,凝血酶原時間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增高,即Fg低值、PT高值和APTT高值,出現(xiàn)凝血檢驗危急值[1]。本組研究選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重癥監(jiān)護室收治的180例重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主要針對凝血檢驗危急值在重癥新生兒病情預測中的價值進行探討,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180例我院重癥監(jiān)護室收治的重癥新生兒組為觀察組,分期其凝血檢驗結(jié)果,對各指標危急值進行觀察;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180例重癥新生兒作為對照組,未應用凝血檢驗危急值。對照組中,男103例,女77例,患兒年齡均低于1個月,平均(15.8±6.9)d,平均體重(3640.5±583.4)g;對照組中,男101例,女79例,患兒年齡均低于1個月,平均(15.6±6.6)d,平均體重(3647.2±591.7)g。兩組患兒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 分析患兒臨床資料及凝血檢驗結(jié)果,按照凝血檢驗各項危急值清理,對患者病情及死亡情況進行統(tǒng)計。Fg低值:<1.0 g/L,PT高值:>20 s,APTT低值:>80s[2]。
1.2.2檢驗方法 清晨抽取患兒2 ml靜脈血,枸椽酸鈉濃度109 mmol/L,枸椽酸鈉:血液標本=1:9,充分抗凝后馬上送檢,進行離心處理,速度3000 r/min,離心15 min后取血漿檢測。凝血檢測采用日本Sysmex全自動血凝儀檢測,方法為凝固法。
1.2.3救治方法 對照組給予抗感染、常規(guī)機械通氣等救治方法。觀察組按照患兒凝血檢驗危急值,給予患兒24 h心電圖監(jiān)護,做好搶救藥物及器械準確,嚴密檢測患兒生命體征,對患兒呼吸情況及皮膚情況進行觀察,一旦出現(xiàn)異常,立即對癥治療,給予抗感染、機械通氣吸氧、輸液及營養(yǎng)支持等治療。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機械通氣時間、監(jiān)護時間及住院時間進行對比。
1.4統(tǒng)計學分析
對所有患兒資料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用χ2檢驗與t檢驗,用(%,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 兩組機械通氣時間、監(jiān)護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從機械通氣時間、監(jiān)護時間及住院時間方面進行對比,觀察組時間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臨床診斷中,凝血檢驗是常用檢測方法,對血液中Fg、PT及APTT等指標進行檢測,判斷患者的病情,對血液型疾病可及時發(fā)現(xiàn)[3]。凝血檢驗危急值是指該項指標超出臨界值,患者生命出現(xiàn)嚴重威脅。如果對凝血檢驗危急值信息能夠準確、及時的獲取,對患者的生命則能夠及時進行挽救,提高預后質(zhì)量,降低死亡率。
研究指出,凝血檢驗危急值類型中Fg低值居首位,這是因為Fg是血漿中水平最高的凝血因子,為急性反應蛋白,只能通過自身合成來增加,并由肝細胞、肺泡上皮細胞參合成并分泌的,當患兒發(fā)生肺炎是,肺泡上皮細胞受損,從而導致Fg合成減少。APTT位于凝血檢驗危急值類型的第二位,這是因為膿毒血癥的反應為抗炎性介質(zhì)與炎性介質(zhì)之間相互作用的生物學效應,能夠是凝血功能被激活,消耗機體內(nèi)大量的Fg、凝血因子與血小板,加速纖溶反應,若機體出現(xiàn)代償失衡時,會導致PT及APTT出現(xiàn)高值,從而出現(xiàn)凝血功能障礙。PT位于凝血檢驗危急值類型的第三位。高水平的PT值不僅與新生兒的重癥呼吸窘迫綜合征相關(guān),還與維生素K缺乏癥之間具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性。新生兒出血常常是由于維生素K相關(guān)的依賴性凝血因子顯著缺乏所引起的,因此,臨床上又將其稱之為維生素K缺乏出血癥。PT值能夠有效、準確的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tǒng)中個凝血因子的功能以及水平,而維生素K缺乏癥會導致機體出現(xiàn)PT值水平增高。新生兒重癥呼吸衰竭常常是由于呼吸器官與呼吸中樞的病變而導致的肺泡氣體交換受損,從而導致氧分壓減少,二氧化碳分壓增加,從而導致出現(xiàn)一系列的呼吸功能障礙,以及外源性的凝血功能障礙,因此,凝血功能障礙的新生兒常常出現(xiàn)PT合并APTT高值。
對于重癥新生兒而言,由于機體功能不完善,病情進展快,病情危急,一旦某項凝血檢驗指標處于危急值狀態(tài),對患兒的生命安全都會構(gòu)成威脅,甚至導致患兒死亡[4-8]。所以,對重癥新生兒凝血檢驗危急值加強管理意義重大。本組研究中,針對180例重癥新生兒病情應用凝血檢驗危急值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在機械通氣時間、監(jiān)護時間及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也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在重癥新生兒臨床治療中應用凝血減壓危急值進行指導,作用非常明顯,可準確對患兒的病情進行評估,及時對患兒進行治療,提升了患兒的預后。
綜上所述,應用凝血檢驗危急值對重癥新生兒病情進行預測,對病情發(fā)展追蹤非常有利,能夠及時對患兒進行救治,改善患兒的治療效果,提高預后。
參考文獻:
[1]周衛(wèi)萍.凝血檢測和血小板計數(shù)危急值在臨床科室的應用價值[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07(14):415-416.
[2]黃震,遲秀文,束振華.PCT、NSE和凝血功能檢測與危重癥新生兒診斷價值的探討[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5,16(02):187-190.
[3]葛金蓮,姜艷,買買提伊明·吐爾遜.檢驗"危急值"的臨床現(xiàn)狀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22(10):1287-1289.
[4]李杰.凝血檢驗危急值在重癥新生兒病房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yī)學,2014,13(01):53-54.
[5]王政力,陳釔宇,李祿全.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臨床危急值報告結(jié)果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4,19(05):363-366.
[6]楊喜順, 劉啟樂, 曾巧平. 凝血檢驗危急值用于重癥新生兒病情預測的價值分析[J].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6, 6(9):144-147.
[7]陳小英.凝血檢驗危急值用于重癥新生兒病情預測的價值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6,23(9):995-996.
[8]李慧萍,鄧衛(wèi)兵.凝血檢驗危急值預測重癥新生兒病情的價值[J]. 世界臨床醫(yī)學,2016, 10(6).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