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shù),那是不可思議的?!本褪侵v,美術(shù)不僅和生活息息相關(guān),也在各學科中時時存在。美術(shù)對其他學科的助推作用,可說是非常重大。尤其是對語文學科,堪稱完美。
一、讓文字站起來
保羅·塞尚說:“文學家是以抽象化了的,即以觀念來表現(xiàn)自己。但是畫家以素描和色彩把自己感覺和知覺到的具體化?!闭Z文既然是文字的直接呈現(xiàn),以文字來營造三維空間,勢必較為抽象。尤其是科技論文,距離學生的認知空間和認知水平甚是遙遠。學生理解起來更為困難。這時,就不妨借助形象直觀,讓抽象的文字站起來??涿兰~斯說,“事物的存在先于認識,認識是存在的反映,直觀性的教學可以使知識教學來得容易、迅速、徹底”,“在可能的范圍內(nèi),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見的東西都應該放在視官的跟前,一切聽得見的東西都應該放在聽官的跟前……”美術(shù)滲透于語文課堂的意義正在于此。
比如高中語文《中國建筑的特征》一文,講的是中國建筑的地域性、歷史性、主體結(jié)構(gòu)、平面布局、外觀裝飾、木架結(jié)構(gòu)和組織風格等方面的獨有特征。而美術(shù)鑒賞的《用心體味建筑之美 ——探尋建筑藝術(shù)的特點》一課,探究的是建筑的科學性、適用性、藝術(shù)性及文化性,正好涵蓋了《中國建筑的特征》中的諸多特征。所以,教學《中國建筑的特征》一文,不妨引進美術(shù)鑒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讓抽象文字站起來,使學生在腦海中先行呈現(xiàn)出三維的中國建筑具象,從而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教學效率。
二、讓詩詞動起來
古詩詞教學應該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其中,教學的先導無疑是對古詩詞的熟記,教學的關(guān)鍵無疑是對古詩詞的解讀。而中國傳統(tǒng)詩詞歌賦向來就追求抒情寫意,這和中國畫“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追求如出一轍,真可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即是畫,畫即是時”。
既然如此,對古詩詞的教學也不妨引入美術(shù)鑒賞,使詩詞入畫來,以強化學生的形象記憶和直觀理解。比如《蘭亭集序》一文,教學前不妨先鑒賞文徴明的《蘭亭修禊圖》。畫面描繪的就是晉朝王羲之等人在蘭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觴之會的故事。畫面使用細筆小青綠畫法,表現(xiàn)了樹林蓊郁,修竹傍水的春日美景。近處臨水小亭中,三人坐桌旁談詩;遠處山腰間瀑泉涌出,山腳下溪流蜿蜒曲折,士人八名分坐溪邊,注目水上中酒觴。讀圖自然想起《蘭亭集序》中的詞句:“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再如教學《將進酒》,可以播放水墨動畫短片《將進酒》。短片氣勢恢宏磅礴,振奮人心,很好地詮釋了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人生豪情。音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寫實,場景的寫意,三維與二維的融合,帶給學生很強的視聽沖擊。如此,對《將進酒》的理解和背誦都成反掌之事。
三、讓分數(shù)漲起來
標志和漫畫,原本都是美術(shù)的重要分支,因形式新穎、意蘊豐厚而常常走進高考試卷。所以,解答此類語文試題,毫無疑問,要從源頭抓起,而回到美術(shù)鑒賞上來。
美術(shù)鑒賞《象征的藝術(shù)——標志與視覺識別系統(tǒng)》一課明確指出,標志的設計一般從含意、圖形、文字、形式和色彩出發(fā)。而讀圖,做語文標志題也正是要從這五方面入手。如“中國探月”標志圖。其標題為月亮之上,是以中國書法的筆觸,抽象地勾勒出一輪圓月,一雙腳印踏在其上。聯(lián)想到中國古代嫦娥奔月對月亮的向往,自然就揭示出寓意:象征我們中國人著月球探測的終極夢想。圓弧的起筆處自然形成龍頭,象征中國航天如巨龍騰空而起。落筆的飛白由一群和平鴿構(gòu)成,表達了中國和平利用空間的美好愿望。整體圖形由一弧兩點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同時代表“繞”“落”“回”三步走,月球探測的內(nèi)容不言而喻。
漫畫一般由標題、注釋和主體三部分構(gòu)成。標題往往能告知或暗示漫畫的主題思想,注釋是對畫面情景的提示與注解,而主體,則是畫面各“因素”構(gòu)成的情景。解讀漫畫,做相關(guān)語文題時就是要通過甄別、歸類、分析、和判斷,明確標題告知或暗示的主題思想和構(gòu)成要素,抓住各要素主體和次主體及其聯(lián)系,關(guān)注各要素的動作、神態(tài)、服飾、身份等。而漫畫的語言文字、符號等則直接呈現(xiàn)給我們以隱含的觀點和諷刺之處。在此基礎上,再聯(lián)系個人經(jīng)驗和社會現(xiàn)實,即可對漫畫寓意得出恰切的判斷和解讀。
2016年全國卷一就是漫畫作文。第一幅漫畫是一個男孩得了100分,被親了一口,笑容滿面;另一男孩得了55分,挨了一巴掌,哭喪著臉。第二幅漫畫是原來得100分的男孩考了98分,挨了一巴掌,哭喪著臉;原來得55分的男孩考了61分,被親了一口,笑容滿面。聯(lián)系現(xiàn)實,寓意自明,就是人們心中潛藏的分數(shù)決定論意識。據(jù)此可整體立意,談正確全面的對待孩子的分數(shù),談正確全面的對待孩子的進步、退步;也可局部立意,談對追求完美的看法,對及格意識的認識等。
伯克說:“藝術(shù)是人類的天性。”相信,只要不斷地探索,嘗試,踐行,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學科滲透、融合的康莊大道,促成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作者單位:安徽省界首中學)